身兼全球新浪網全球產品副總裁、華東暨臺灣區總經理及新浪熱線Sina Online執行副總經理等多項頭銜的蔣顯斌,已有2/3的時間投注在中國大陸市場,負責新浪華東及新浪熱線的業務。新浪熱線的主要業務包括簡訊及ISP服務,被新浪視為僅次於網路廣告的重要營收來源。
新浪版圖結構於今年9月正式畫分成為華北地區(北京)、華東地區(上海、江浙、臺灣)及華南地區(長江以南、香港)。而新浪業務則以負責媒體行銷業務的新浪網(Sina.com)、新浪企業服務(Sina.net)和提供無線網路服務的新浪熱線(Sina Online)等3部份為主。
可否談談新浪熱線在中國大陸的發展狀況,以及對新浪營收的貢獻?
新浪熱線可分為兩個部份,一是簡訊服務,包括下載、互動交友及訊息訂閱等,二是與電信業者合作的ISP服務,如撥接或遊戲等。
今年中國網路廣告的市場預估值是4億人民幣,而網路廣告市場的上下振盪不大,約在20%左右;但今年中國大陸經由ICP(網路內容提供者)所產生的簡訊營收估計已有3億人民幣,而且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其中,新浪約佔有15%~20%的市場。
如果以整個新浪熱線的服務來看,今年第3季,新浪熱線的營收已佔新浪整體營收的15%,今年第4季更可上看20%的營收比例。
臺灣大多數的入口網站也都提供簡訊服務,你覺得與大陸相較,臺灣的簡訊服務的市場性如何?
由於中國大陸資訊服務限制較多,使得簡訊的訊息傳遞在中國被稱之為第5媒體,網友也透過簡訊服務進行多項資訊傳遞。過去在中國使用最頻繁的簡訊服務為下載及訊息訂閱,而現在則是下載及交友。且中國簡訊服務的單位成本較低,網友接收或發送簡訊的價格僅為臺灣的1/5。
我看臺灣各業者所提供的簡訊服務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不過,我仍然認為臺灣簡訊市場深具潛力,明年第1季新浪將有計畫地把在中國發展的簡訊服務延伸到臺灣。
你認為下一波的網路產業會有什麼樣的新型態產生?
網路與電信的結合可以成為下一波網路加值服務的熱潮,而大型ICP(網路內容提供者)也可在這波熱潮中佔得重要地位,特別是數位內容服務,例如手機娛樂、遊戲、語音加值服務等。
另外,我覺得臺灣業者在數位內容服務上有很大的機會,特別是自2.5G的發展開始,未來3~5年臺灣的優勢應在於數位的娛樂平臺,因為中國大陸商機龐大,且中國大陸的口味與臺灣頗為接近,另外,因中國大陸具民族抗性,比起日本或韓國的內容商品,來自臺灣的內容在中國接受度更高。
對於想要攻佔中國數位內容市場的臺灣業者,你有些什麼樣的建議?
臺灣數位內容業者要進中國必須找對切入點,其中有幾點要注意的,包括產品若有太多有關文化或政治意涵的,在中國發展會受到阻礙,最好朝流行或娛樂市場經營;中國ISP市場是很分散的,去中國最好先找到重要性的ISP合作,並在關鍵性城市進行;由於中國市場較「深」,業者必須考慮口袋深度,注意合作夥伴「氣」的長度,充份學會借力使力才能保持競爭優勢。
Q:不少網路業者的認為,新浪並不積極經營臺灣市場,對此,你有什麼回應?
A:臺灣新浪網隸屬於新浪華東地區版圖,定位為中國與臺灣的橋樑,最近臺灣新浪網的改版已將中國地區的部份內容轉移至臺灣,新浪希望能透過臺灣分站,提供兩岸中小企業服務,包括企業網站建置及行銷服務等。臺灣新浪網可以協助臺灣中小企業、數位娛樂服務及電信加值服務將格局放大至中國大陸,目前臺灣新浪網的廣告服務中,約有2成來自於企業要求到中國大陸新浪網網站上曝光。
此外,臺灣新浪網站在支援整個新浪的角色上,且單站早已在今年第2季達到損益平衡。
我仍然有1/3的時間在臺灣,照顧臺灣新浪網站的發展及策略聯盟。
熱門新聞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8
2024-11-05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