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設實驗室及工廠,並於去年9月設立Butyshop品牌的保養品公司聖兒莉國際,自去年9月網站開站營運迄今,逐漸拓展實體通路,目前全臺灣已有13家門市,預計今年底前將有15家實體通路。聖兒莉執行長羅宏丞表示,Butyshop預計到今年底可創造新臺幣3億元的營收。
羅宏丞為聖兒莉的創辦人,目前仍在成大化工攻讀博士學位,1年前將奈米技術用於保養品的製作,並將其商品化,首先選擇利用網站的集中性蒐集用戶對商品及服務的建議以作為該公司進駐實體通路的參考。
羅宏丞指出,該公司一開始就選定將以實體通路為主,網站只是產品銷售的通路之一,但網路上利於測試用戶對商品的接受程度並蒐集意見回饋,在測試一段時間,確定了發展策略後,才開始舖設實體通路。今年聖兒莉打算舖設15家實體通路,明年則預定展店至30家。
即使只將網站視為Butyshop的測試平臺及眾通路之一,但Butyshop網站每月3000萬元新臺幣的營收仍超越Butyshop任何一個實體店面。羅宏丞分析,Butyshop現在約有25萬網站會員,其中有1/3的會員曾經在網路上消費,有1/3的會員會流到實體店面購買商品,另外有1/3的會員不在任一通路購買東西。
羅宏丞指出,事實上,Butyshop的網站會員半年多的時間急速成長至25萬,但之後的會員成長卻非常緩慢,陷入會員數成長的瓶頸,也使得他認為網路上會購買美容商品的就是僅有這些族群。而門市通路除了有接近3成是網路會員外,更帶進了7成以上的新客戶,他們從中了解到這些新客戶是從來不上網的。這也說明了聖兒莉積極拓展實體通路的原因之一。
而在急速拓展實體通路之下,Butyshop上月營收已達到新臺幣1億元,至於明年營收預估,羅宏丞表示得在重要的實體店面確定後才能估算。
羅宏丞表示,他在十年前就參與化妝品代工的業務,並曾在中國推出兩項自有品牌的保養品,分別是「一朵」及「溢香」,不過,這兩項商品都是出自代工工廠,而非自創的Buty商品。目前聖兒莉也不打算將Buty品牌引進大陸,而是計畫先進駐臺灣、香港或美國等市場。
聖兒莉登記資本額為新臺幣1000萬元,但實收資金已超過3億元,涵蓋工廠、門市及管理人員的員工人數約80人,目前並無法人股東。羅宏丞表示,有不少法人與其接觸,但他並不想賣掉聖兒莉,也不願以財務操作手法賺錢,而是採永續經營企業的態度。
熱門新聞
2025-02-13
2025-02-21
2024-12-20
2024-04-25
2024-04-22
2024-02-25
2025-02-23
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