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別的行業相較,TFT-LCD產業可說是個供應鏈仰賴度非常高的產業。臺灣業者由於走的是垂直分工的路線,供應鏈夠不夠完備,更是直接影響業者的成本結構及競爭力。然而,這也是臺灣產業向來最弱之處。因為雖然臺灣目前的5大面板業者都已經躋身全球前10大供應商的行列。但是跟日韓業者相較,臺灣的關鍵零組件自給率低,必須向國外購買,成本大大提高。自給率不足,業者只好自力救濟
目前臺灣TFT-LCD的各項關鍵零組件中,除了背光模組之外,其他像是佔成本比重最高的彩色濾光片及驅動IC,自給率都僅約5成,這樣的成本,比競爭同業要高上20~30%。而玻璃基板及偏光板的自給率則連5成都不到。 臺灣面板業者的成本結構看起來也不太健康,其中原料及零組件的開銷,大約佔了整體成本的6成左右,負擔沈重。
而其他40%的經費,則必須支付廠房、設備、人事、行銷及研發等多項費用。因此比方經費能用在研發上的,恐怕就比別人少很多了。相對來說,日本由於本身就被稱為「液晶王國」,原料、設備、零組件等各種資源一應俱全。而韓國的集團化,在原料成本上也讓業者節省很多,他們可以為了供應集團內部使用,而以賠本的方式在內部交易都無所謂。
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業者只好自力救濟。奇美在這方面就非常積極,該公司董事長許文龍日前才親赴日本招商,希望能說服一些上游原材料業者到南科來設廠,就近供應奇美的需要。由於陸續招攬了許多日本業者及專業人員來臺,為了安頓日籍人員,奇美還特別在生活環境上做了許多為日本人所設計的服務,因此也有人謔稱,那裡根本就是個「日本村」。雖然看起來大費周章,不過,這恐怕也是目前業者最快取得資源的唯一方法了。TFT-LCD上游材料自給率幾乎是零
臺灣許多研究這個產業的專家都憂心忡忡,有人認為臺灣TFT-LCD產業供應鏈的缺陷,不僅是關鍵零組件自給率低,更往上推,原材料的自給率更幾乎等於零,這才是最大的危機。關於這點,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化材組研究經理林金雀便在10月下旬的一個研討會中表示:「如果上游材料不能自給,先不談對面板業者的不利,首先關鍵零組件廠商的生存就很困難了,而這樣環環相扣,整個產業等於始終被掐住脖子,無法以健康的成本結構展現出該有的競爭力。」
彩色濾光片業者和鑫光電執行長張文毅,也非常希望這樣的問題能夠有所改善,他表示:「目前和鑫所使用的玻璃基板都必須向日本購買,成本高,未來走向更大尺寸的時候,運送更將成為問題,因此很盼望臺灣本地能夠有人籌設玻璃熔爐廠,來解決現在及未來的問題。」林金雀認為,臺灣目前幾乎沒有TFT-LCD的上游材料產業,最主要原因是TFT-LCD的從業人員有許多是學電子出身的,過去這些人跟臺灣材料產業的聯繫較薄弱,因此沒有機會發展出緊密的合作關係。
「其實臺灣不是沒有材料產業,但因為缺乏雙向的溝通與聯繫,因此過去他們根本沒有機會為TFT-LCD開發適用的產品。」林金雀說。以臺灣TFT-LCD業者每年所需要進口的上游材料量來看,其實本身就可以造就一個很大產值的TFT-LCD材料產業,因此如果臺灣內部能夠漸漸朝這方面發展,不但能夠降低業者的材料成本,更可以為臺灣創造出另一個有前景的產業,其實是一舉兩得的解決方案。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