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爭取Linux中文化主導權,臺灣行政院NICI(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動小組)特別成立「自由軟體指導委員會及推動小組」,預計在2003年編列1.72億元推動自由軟體。同時,洽談中文格式標準已12年的中國與臺灣,預計年底進入新的里程,並要求微軟支援此項中文文件格式。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指出,自由軟體指導委員會已在11月20日召開第一次會議,商討未來臺灣自由軟體發展的應用策略。目前自由軟體以開放原始碼的軟體為範疇,由於Linux發展較早,因此多半以Linux為主。

先前NICI編列的自由軟體經費僅3000多萬元,2003年預計編列1.72億元。1.72億元由各部會共同主導,包括經濟部技術處、國科會、教育部、工業局,推行方向有五:Linux中文介面標準、輸出/輸入標準、自由軟體交換中心、軟體認證中心及推動。

臺灣也與中國就中文化積極接觸,資策會11月起與中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協商。另外,臺灣李國鼎基金會主導推動中文格式,現已有26000字加入Unicode,並促使40000餘個中文字加入Unicode。

除了中文標準,在輸出/輸入的字型方面,NICI也希望與中國合作。13億人口的中國,確實有足夠的市場主導新的標準,並且爭取微軟支援。中、臺兩地的目的是共同制定中文文件格式標準,迫使微軟支援。

既然微軟無法開放原始碼,請微軟支援自然可以解決文件格式轉換失真的問題,「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加速自由軟體的普及」。蔡清彥認為,目前中國態度強硬,表示只要微軟不支援中、臺的中文標準,就採取不採購手段。

至於成立軟體交換中心、認證中心的目的,主要是因為自由軟體的開放因素,必須有一中立的交換中心做為中介,並且協助取得Linux認證。

蔡清彥指出,目前在中文的協調上,中、臺雙方是基於產業的基礎,政府並未出面影響或干預。未來在臺灣自由軟體的發展上,NICI也會援引IBM等大廠的意見,提升臺灣在IA、伺服器上的Linux層次。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