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瞻光儲存研發聯盟」11月14日發表藍光HD-DVD規格細節,會中並展示了光碟片及光學讀寫頭等開發成果。精碟董事長林明發表示:「臺灣是光碟片的生產大國,過去因為要繳權利金,業者辛苦賺來的錢都讓國外的原廠拿走了。現在臺灣也開創了自有的新規格,希望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工研院光電所資訊存取技術組組長朱朝居表示:「藍光HD-DVD的開發,將來能夠帶動臺灣HD-DVD光碟機產業的發展,也能帶動相關產業的升級。預期到2008年,將使得臺灣光儲存產業達到一兆元的產值規模。」

以藍光雷射技術為基礎所開發的高容量DVD中,目前全球共有三個主要陣營。一是以Sony、松下等九家業者組成的「Blu-ray Disc」聯盟;一是東芝及NEC共推的AOD(Advanced Optical Disc)規格;另外就是臺灣前瞻光儲存研發聯盟的藍光HD-DVD。

這三條路線最大的差異是,所使用的NA(數值孔徑)值不同,其中東芝所採用的是與現在DVD相同的NA 0.6;「Blu-ray Disc」聯盟則使用技術層次較高、密度也較高的NA 0.85。

而臺灣則採雙軌進行,目前開發出來的兩款藍光HD-DVD-ROM光碟片當中,其中一款使用NA 0.6~0.65,單片單層容量為17GB。另一款使用NA 0.85,碟片容量高達27GB。 三個陣營中,目前已率先通過DVD Forum認可的是東芝陣營的規格。

臺灣的藍光HD-DVD,也將於近期內向DVD Forum提報規格書。至於最先開發出具體成果的「Blu-ray Disc」聯盟,雖然DVD Forum方面十分希望能將它納入,但目前該聯盟尚未有任何動作。這不禁令人想到DVD+RW的發展,該規格始終自外於DVD Forum,而逕自商品化。

照這樣發展下去,可以預期將來HD-DVD恐怕也難逃各陣營大打規格戰,而臺灣屆時是否有條件打敗其他規格、光榮勝出?關於這點,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產業研究中心研究經理林穎毅持保留態度,他表示:「一個規格能不能取得主導權,跟技術好不好不一定有直接關連。

相對的,背後有沒有夠大的市場能夠支撐才是決定性因素。從這一點看來,臺灣恐怕沒有成為規格主導者的條件。」工研院光電所內部人員則透露:「之所以自創規格,其實是很『政治性』的一種策略。」光電所副所長黃得瑞解釋,回顧光儲存媒體發展的歷史會發現,每個新的產品世代,在發展初期都是各種規格山頭林立。

以DVD為例,一開始是SD及MMCD互相較勁,後來互相妥協以後,變成現在通行DVD。現在的DVD-RW與DVD+RW,也將發展成融合兩者特性的DVD±RW規格。所以,HD-DVD未來也一定是各種規格進行談判、妥協,然後發展出大一統的產品。臺灣必須先進去卡位,未來才有籌碼與世界談判。

除了積極讓規格細節盡快底定之外,前瞻光儲存研發聯盟也積極從市場面著手。今年七月,聯盟成員便率團赴中國,與當地業者洽談合作事宜。目的是希望兩岸能攜手打造共同的規格,以臺灣在研發、生產上的技術基礎,搭配中國廣大的市場,拱出屬於大中華區的專屬規格。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