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的整合後,HPS在新的財年如何與IBM、EDS競爭?

在亞太區,HPS暫時不會把EDS當做主要對手,EDS在歐、美做得很好,亞太區只有澳洲比較好,現在HPS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IBM。

HPS握有的籌碼有3項:第一,人。惠普過去的客戶滿意度相當高,總部提出的速度、能力與熱情,也不只是口號而已。第二,接觸的方式。惠普把企業當做夥伴,提供第一流的系統。第三,解決方案。HPS顧問整合、客戶支援與管理服務三個部門不但能獨力運作,也可以相互整合。

2003財年,惠普會鎖定製造、電信、金融與政府四大領域耕耘。我相信臺灣產業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2003年第3季開始,應該就是產業回溫的時間點。就顧問整合、客戶支援與管理服務三部門而言,何者成長看好?

現在看來,顧問整合與委外(管理服務)的市場還不錯,成長空間很大。如果就客戶支援來看,2003年在維護營收方面應該會有5~10%的成長。接下來,惠普會繼續推出客戶支援的新方案,例如系統管理等。

三個部門中,客戶服務的發展早,相對也成熟,所以需要新方案的刺激。顧問整合與委外是明日之星,但競爭大,因為惠普知道,別人也看得到。

2003財年,惠普的委外營收上看好幾倍的成長。當然,我也希望透過顧問整合的前端服務,帶動客戶支援與委外營收,簡單地說,就是深耕!目前在臺灣推動服務事業,來自市場最大的困難與挑戰是什麼?

價格!臺灣從日據時代開始,服務就與「免費」畫上等號,service就等於free。企業會認為:「我買了這麼貴的設備、解決方案,為什麼服務還要計費?」更有企業要求高品質、低成本的「俗擱大碗」的服務。

HPS要告訴企業的就是:提供廠商合理的利潤,相對獲得好的品質。事實上,顧問整合是賣「人」的事業,但臺灣企業還是習慣砍價,接受度也比歐、美低。連服務前端的顧問整合都如此,更別說企業會放心把資訊委外。那麼,惠普如何讓企業知道,HPS與臺灣服務廠商的差異化?

這可以從品質與價格分析。HPS在品質有絕對的實力,當臺灣本土服務供應商剛取得CMMI認證時,HPS已經取得CMMI第五級服務認證。未來HPS的挑戰確實在價格,從品質與價格就能分出惠普的不同。

HPS確實在做價格調整的動作,我必須強調,HPS不會是市場的最低價格,但絕對是最有競爭力的價格。就本土來說,或許HPS的價格不夠低,但是當HPS結合中國、印度資源時,當地的人力成本就比臺灣低。以全球資源來看,HPS的價格/效能比一定會比本土服務供應商更具競爭力。惠普先前曾經評估收購服務廠商,2003年的進度與計畫如何?

提升技能與事業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一步一步自己來,第二種是併購廠商、一步到位。HPS確實在評估購服務供應商,但整合後的財年才剛開始,短期內應該不會再大規模的收購,但小規模併購應該會發生。

目前HPS約佔惠普營收20%,隨著1加1大於2效應持續發生,HPS在2003財年比重應會維持20%上下。根據IDC統計,2003年IT服務成長率約12%,但臺灣HPS實際目標要成長16%,高標則超過20%。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