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處理器公司,全美達的產品特性與定位跟英特爾、超微等業者似乎不太一樣,可否談談全美達的Crusoe處理器特色何在?
一開始全美達就是要做一顆跟他們不一樣的處理器,我們的創辦人最早在設計這個處理器時,目的是為了解決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 應該這樣說,現在電腦用的處理器大多是以CISC(複雜指令集)為核心的x86架構。而為了讓運算速度不斷加快,裡頭的電晶體數量也越來越多,以P4為例,電晶體數就已經超過2500萬個。電晶體越多,消耗的功率也越大,不但耗電,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高熱。如果美國現有的每臺電腦用的都是P4,那麼美國將需要11座核能電廠才能應付所需要的電力!
相對的,如果裡頭是用全美達的Crusoe,只需要一座核能電廠。因為全美達的Crusoe是RISC(精簡指令集)架構,運用的是128位元的運算核心(P4是32位元核心),運算更有效率,因此電晶體數量也少得多。我們第一代產品電晶體數量才200多萬個,而當時PIII處理器的電晶體數則是900萬個。因此,Crusoe不但比較省電,而且尺寸也可以做得很小,這是最大的特色。電晶體數多顯示技術層次高,應該也是可敬之處,怎麼聽起來倒像是個缺點?
以前電晶體多當然不是問題,但是如果考慮到未來的潮流,這恐怕就會成為一種包袱了。我們認為以後電腦一定會走向移動性強、方便人們帶著走的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更輕薄短小、更省電。因此,未來的系統,最大的挑戰恐怕不是運算速度,而是如何省電、輕便。
但是運用CISC架構設計的處理器,先天上就比較「龐大」,不管它如何想辦法「瘦身」,都不如原本就較精簡的RISC架構來得有優勢。英特爾現在也慢慢了解省電、低功耗的重要,因此也開始朝這樣的方向努力,所以才會有Banias這樣的計畫出來。Banias相信是有備而來,這會不會對全美達造成威脅?
我們倒認為,Banias對我們的影響反而是正面的。英特爾過去一直追求運算速度,現在突然踩煞車,這表示他們也認同省電、低功耗將更具價值。將來他們勢必得對於從原來追求速度轉變到標榜省電的故事有個交代!而當英特爾開始大力宣揚這種mobility(移動性)的精神時,將會是一股推波助瀾的力量,進一步打開這個觀念、潮流。全美達為了這樣的潮流默默地堅持了這麼久,屆時這個潮流實現時,自然最有機會大展身手。可是英特爾有很強的行銷能力,跟大廠的關係也很好,難道不會一進入市場就把生意搶走嗎?全美達又有何勝算?
英特爾在資訊界的確很有影響力,這點無可否認。不過從比較實際的層面來看,在技術上全美達已經鑽研很久了,從初期著眼於省電、低功耗開始,發展到現在,Crusoe不但是目前業界將此特色發揮到最極致的產品,同時我們還在這樣的前提下,慢慢提升運算速度,現在已經到達1GHz的水準,這是目前市場上包括NS(美國國家半導體)的Geode、威盛的Eden都還趕不上的。
任何技術都有學習曲線,英特爾的Banias是否一開始就能在兼顧省電又有強大效能的特性上與我們匹敵?這點我很懷疑。除此之外,我們也會跨入一些英特爾沒辦法做到的生意。這可以說是我們從創業時就一直在做的事,我們一貫的策略都是「不做與英特爾正面衝突的生意」。
因為我們看到,只要跟英特爾對上就只有挨打的分,像超微、Cyrix,很努力但還是做不過英特爾。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朝利基型市場走,專做些超小型筆記型電腦等產品,避開英特爾的路線。未來的策略也是如此,我們相信英特爾在IA領域會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從技術層面來看,還是有一些領域是他們很難跨進去的。
舉例來說,今年在Comdex上,OQO公司就發表了一款超小型電腦的概念機,這款電腦跟PDA一樣小,但是裡面有10GB的硬碟,跑的是Windows XP,運作一些多媒體程式也很順暢,所用的就是全美達的處理器。能夠把處理器尺寸做到這麼小、效能達到一定程度,又不用風扇,試問英特爾現有的處理器有辦法做到嗎?
我想,OQO這個概念機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可以想見未來PC一定是朝這樣的方向走,而全美達在其中將會有非常大的優勢與機會。從最新的財務報表看起來,全美達目前似乎還是個處於虧損的公司,可否談談貴公司預期大約何時可以扭轉這樣的局面?
全美達過去平均每季的支出大約要3000萬美元,但是營收卻只有700萬美元左右,因此長期都在虧損。不過今年7月,我們大刀闊斧裁撤了40%的人力,將每季支出降至2000萬美元。我們預計,明年第4季就可以達到損益平衡。雖然調整了人力,不過看起來全美達收支還是很懸殊,而在未來一年內就要損平,有哪些目前已經看得見的驅動力?
近來我們的業務的確有許多可喜的進展,過去全美達主要的業績來自日本市場,Sony、NEC等筆記型電腦業者,喜歡用我們的處理器去設計一些輕薄短小的產品,夏普即將發表一款厚度只有16公釐的筆記型電腦就是用全美達的處理器。NEC也用我們的產品去設計all-in-one(一體成型)的電腦,這款電腦很輕薄、沒有風扇,號稱是一臺「最安靜的電腦」。在日本,全美達還蠻有名氣,我們甚至一度在Sony的所有產品中佔到大約40%的比重。
過去我們總是被人調侃「只有在日本吃得開」,而日本是個正在衰退的市場,似乎沒什麼好說嘴的。但是現在除了日本,我們也開始有美國客戶了,像是惠普、IBM都是,其中惠普的Tablet PC就是用我們的處理器,這正是我們今年最大的戰功!除了Tablet PC,目前我們也已經通過微軟Mira的認證,在Thin Client領域我們也很有機會。
此外,精英的DeskNote目前兩條產品線中,就有一條用的是全美達的處理器(另一條是用英特爾的P4)。 很明顯地,現在的潮流跟我們當初預期的一樣,而且越來越多例子證明全美達的產品走的是一個對的方向,因此我想,我們在未來的市場上,成長空間非常大!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