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積極推動的兩兆雙星計畫中,促使臺灣成為「全球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及「產業創新研發中心」的兩大目標,已在第3季末由IT產業陸續啟動。PC產業方面,由惠普率先登臺,戴爾隨後,預計2003年第1季在臺布建完成,全球兩大PC產業龍頭,未來創新的大腦都在臺灣。
除了行政院提撥的500億元研發補助誘人,臺灣過去在全球PC產業的位置,也是吸引惠普、戴爾登臺的原因。今後3年,惠普將在臺灣投資9.3億元。戴爾的中國、臺灣研發中心,更是美國以外「唯二」的基地。
論腳步,戴爾2001年首先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設立一周之內延攬50名研發人員。很快地,戴爾就發現北京研發人員累積的實力與經驗不如臺灣,因此緊急轉彎,南下轉往臺商聚集的上海。今年9月,惠普在臺設立產品創新發展中心,明年第1季以前,戴爾臺灣研發中心也將開工。
全球PC兩大龍頭紛紛向臺灣靠攏,確實有原因。MIC(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產業顧問兼組長陳文棠就指出:「臺灣在研發投入與強度上與戴爾有某種程度的類似,不同的只是雙方取捨的方向。」
以鴻海為首的12家臺灣代表性廠商,2002年總計研發經費規模約4.08億美元,戴爾研發經費約4.52億美元。從研發強度來看,臺灣達1.4%,戴爾則是1.5%。1家戴爾與12家臺商,研發模式與強度是一體兩面。
站在政府的角度,製造方面希望達到高附加價值,並且具有創新能力。戴爾即將登臺的研發中心,將以筆記型電腦、伺服器與PDA為主,而中國研發中心則鎖定桌上型電腦。面對惠普在臺現有10名的研發人員編制,臺灣戴爾總經理石國揚信誓旦旦地表示:「絕對不會低於惠普!」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黃重球表示:「外商在臺設立研發中心,多半是為了提高產能、縮短流程。」站在提升臺灣競爭力的角度,政府的方向是正確的,陳文棠認為:「研發中心確實有助於臺灣強化競爭力,但更重要的,是規模也要同步強化!」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