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近10年經營儲存產業的甘苦,廠商都有一肚子苦水,企業與供應商永遠站在價格與競爭力的兩端拔河。 過去儲存系統昂貴,被喻為是「玻璃屋」,昂貴而且一碰就碎。但隨著儲存價格的下滑,企業舊有的儲存迷思也應該被打破、除去價格藩籬。

百年企業可口可樂為了保存可樂的秘方,保存秘方的金庫被嚴格保護,甚至投保巨額保險。由此可見,當企業e化的程序越來越深,這座在網路上為企業保存資料的「金庫」,自然格外的重要。

每個產業總有早期接受者、跟隨者跟冥頑不靈者。儲存產業也是一樣,從過去由下而上的層層節制,到今年由企業高階主管向下帶頭執行的作法,確實是樂見的發展。但主事者的認知,卻左右著企業未來的方向。

昇陽業務經理謝文宗回憶4年前的臺灣說:「當時市面上沒有相關的書籍,實際懂的人又不在臺灣,想要摸清儲存,只能猛K國外白皮書。」

IBM技術支援資深工程師林俊吉說:「過去銀行面對資料遺失沒有現在的著急,因為當時銀行沒有全面e化,即使系統停擺,還是可以手工作業。但現在可不一樣,只要當機1小時,損失都是天文數字。」

林俊吉還說:「處理器損壞看得見,但資料損毀看不見,正確性也無從查起。」現在林俊吉只要聽到資料損毀,就覺得頭皮發麻。

資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紀錄文字或是檔案,而是蘊藏企業營運智慧的分子,企業能夠從眾多資料中汲取需要的商業智慧協助營運。

組合國際資深副總裁楊徽昕說:「911事件過後,企業對儲存的認知有稍微提升,但時間一久,好像又回到了過去。」楊徽昕補充說:「現在推展的困難,是企業還是把儲存看做硬體和軟體,而不是當做『business』。」

臺灣NetApp總經理張懷宇用了「不見棺材不掉淚」,形容目前臺灣企業對儲存系統的迷思。企業除了調整看待儲存解決方案的角度,還要以此為基礎,評估未來5~10年的企業發展。經營的資格考,又多了儲存這一門。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