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元月,美國在聯合國正式授權下出兵伊拉克,歷經42天激戰,美國順利取得勝利。相隔12年,美國再度出兵伊拉克。過去重大戰爭的歷史經驗,戰後1年中,經濟復甦的力道可達10%以上。當速戰速決前提不甚樂觀時,戰爭期間釋放出的百億美元戰爭財更不容小覷。
戰爭帶來短期需求勁揚,將有效消化庫存,順勢改變全球經濟停滯的狀態。最明顯的例子是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參戰到1945年日本投降,標準普爾指數(S&P500)就上揚了57.7%,平均年成長率達15.7%。戰爭財無所不在
過去臺灣與中東地區貿易往來,每年約有10億美元的規模,一旦戰事延長,今年可望突破20億美元,甚至上看30億美元。經濟部在今年一開春,也立刻召集臺灣廠商,透過約旦、土耳其等地轉進大發「戰爭財」。
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1991年波灣戰爭時,保險套就是其中一項戰爭財。由於中東地區沙塵暴經久發生,精密槍枝容易受損,因此以保險套保護搶口,獲得大多數聯軍採用,因此保險套相關產業在1991年撈了一票。
戰爭期間的戰爭財還包括醫療、紡織、製鞋、橡膠……等產業,將隨著軍用物資的耗損而經常進貨,取道伊拉克周邊國家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臺灣多家水泥公司也密切注意戰後重建商機,在不影響航運與安全的前提下,水泥公司願意冒險前往戰區。日前更有數據顯示,美伊開戰後的水泥行情已經比2002年第4季成長60%。戰後商機被普遍認為是帶動全球經濟的動力,除了水泥,鋼鐵、汽車、電腦、金融……也是重點。網際網路也發戰爭財
美伊開戰後,零售市場率先受到衝擊,過去已經慣用線上交易的美國消費者,開始轉往線上購物。除此之外,美國腦筋動得快的業者,也在美國推出線上沖印機制,讓遠在伊拉克的將士將照片透過網路傳回美國。
美國加州一家沖印店30MinutePhotos,就趁此機會轉投資一家線上沖印店OperationPhoto,每張透過網路沖洗的相片只收29美分,比傳統沖印的32美分還要便宜,因此吸引眾多美軍採用,大發美國本土的戰爭財。
戰爭就像老天下雨,喜了賣傘人,苦了賣衣商。雖然戰爭期間與戰後即經湧現諸多商機,但航空業卻是在911事件之後,再度蒙上一層陰影。向來對IT投資不手軟的航空業,業務量的下滑也將連帶影響周邊的商機。美伊戰爭成本恐怕不低
和1991年的波灣戰爭相比,許多經濟學家不認為此次美伊戰爭會得要任何便宜。首先,波灣戰爭有聯軍做後盾,因此攤付了戰爭費用。這次美國堅持出兵攻打伊拉克,一旦勝利,美國也必須負擔巨額的戰爭成本。
另外,戰爭成本往往被低估。例如林肯時代的南北戰爭,原本預估2.4億美元的戰爭成本,結算時卻高達32億美元,比預期高出了13倍之多。
越戰時期,拖延的戰事讓戰爭成本多出了90%之多。南北戰爭佔GDP(國民生產毛額)的7%,越戰則高達12%。和1991年波灣戰爭相比,波灣戰爭顯然便宜許多,只有佔GDP的1%,總成本達800億美元。但是這次的美伊戰爭恐怕所費不貲,光初期的戰爭成本就高達210億美元。
美國向來是臺灣主要的出口國家,一旦美伊戰爭陷入膠著,長期而言,經濟好轉的看法將越來越渺茫。即使戰後重建,初期僅止於硬體設施,要等到真正運作商務,恐怕要等到1年後。戰爭結束、經濟復甦,正向循環還得等一等。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