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剛過節氣「立夏」,正式告別春天,宣告夏天的來臨。惠普與康柏合併案恰巧在春末夏初逼近完成,美西時間5月7日,324億身價的惠普與239億淨資產的康柏合二為一,成為一家僅次於IBM的IT巨人。
臺灣時間2002年5月8日,臺灣惠普董事長何薇玲率領著另外三大部門總經理黃志明(服務事業群;HPS)、黃士修(影像列印暨消費通路事業群;IPG)及莊正松(個人系統事業群;PSG),在臺北遠東飯店宣告「We are ready!」惠普與康柏在這個交叉點遇上,緊接邁開千里長征。把兩邊的拉鍊拉起來
時間拉回2001年9月,自從惠普CEO Carly Fiorina與康柏CEO Michael Capellas連袂出席記者會後,反對與贊成的衝突就沒有停過。合併前多項報告指出,70%的合併案終告失敗,尤其是「貪多嚼不爛」的囫圇吞棗。因此,合併之前,惠普就成立無塵室(clean room),讓合併不至於慌亂。
Carly Fiorina的目標是1加1大於2,而且越大越好。這目標不僅是每位新惠普員工必須奉行的口號,也是向世人證明合併成功的具體事實。 黃志明和莊正松共同的記憶是:「5月8日當天,全臺灣只有4個部門總經理是確定有位置的人,其他人的飯碗、職責,都要在3個月之內確定。」
一位惠普的員工就說:「當時內部要整合、要卡位,外面還要競爭、要1加1大於2,壓力實在很大。」如果不是今年惠普內部有合併周年的慶祝活動,大多數的惠普員工已經忘了時間飛逝,轉眼間已經合併一年。「1加1大於2」面臨挑戰
2002年8月底,惠普公布眾所矚目的第3財季(5~7月)財報。第3財季的營收達165億美元,比2001年同期兩家公司營收加總的185.8億美元還要低。但是和2001年同期相比,營運成本卻節省了4億美元之多。
到了第4財季(8~10月)時,惠普的營收達180億美元,其中ESG(企業系統事業群)營收為41億美元,HPS(服務事業群)營收為31億美元,PSG(個人系統事業群)營收51億美元,而IPG(列印事業群)營收則有56億美元。
到2003財年的第1財季(11月~1月)時,營收與第4財季相差無幾,達179億美元,四大部門的業績分布比重與2002年第4財季相去不遠。
正當惠普業績向上衝刺的同時,華爾街卻狠狠潑了惠普一桶「冰」水,指稱惠普第1財季虛報獲利,金額多出了1.44億美元。加上分析師對惠普會計方法大感質疑,惠普的股價直線下跌。當時,惠普的股價甚至創下自去年10月25日以來的新低,華爾街對惠普的態度也轉為謹慎保守。還是PC與印表機廠商?
就營收表現分析,原本做為對抗IBM最重要的服務事業,目前還是惠普四個部門中,營收最低的部門,今年第1財季約佔總體營收的16.75%。難怪IBM會說:「惠普還是忘不了PC與列印事業的美好滋味。」
儘管惠普PSG、IPG營收比重加總,接近整體營收的6成,但是近來服務事業的表現,也為HPS打了一針強心劑。HPS一連拿下易利信、P&G、北愛爾蘭銀行的服務委外訂單,讓HPS的委外業務在第1財季成長了14%。
而一向語出驚人的昇陽CEO Scott McNealy在惠普合併之初,放話未來在Unix伺服器的競爭只有昇陽與IBM,刻意淡化惠普的地位。不過,近來惠普的表現讓Scott McNealy改口:「昇陽與惠普的共同敵人是IBM。」
華爾街分析師就認為,惠普在PC遭逢戴爾這位勁敵,僅接著又要在列印事業交鋒,戴爾的直搗黃龍,惠普確實要提防小心。另外ESG與HPS則正面迎戰IBM、EDS與昇陽,未來惠普必須要在列強之間殺出一條血路。
Carly Fiorina近來在一場演講上就說:「就算是先知,也無法預測全球過去20個月發生的事,但是惠普做對了一件事,就是越大越好。」的確,IBM併購PriceWaterhouse Cooper Corp、Rational,也是為了越大越好。這場極大化戰役中,不僅要比規模大,還要比哪隻大象的舞跳得比較好!
熱門新聞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7
2024-11-02
2024-11-06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