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開緯創、訂單委外以後,宏碁正在朝品牌與行銷前進。施振榮在1992年提出的「微笑曲線」,再一次印證在一手創立的宏碁身上。2004年起,宏碁將推出一連串新產品,PC基因還在,再以「Empowering Technology」與Wintel架構為基礎,促使PC產品朝IET、IMT與ICT三個主軸發展。
所謂的IET(Information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是指桌上型電腦的變型,IMT(Information Mobile Technology)意味著筆記型電腦的未來,而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則斷言伺服器的發展。
宏碁董事長施振榮觀察,全球PC的規模本來就比家電大,從PC跨足家電的過程中,宏碁可以做到易用,但這一點卻是家電業者的困難點。
「『Empowering Technology』是武器!」施振榮說。但是,施振榮也強調,Empowering Technology必須以Wintel為基礎,才會有無限可能。施振榮表示:「PC至今還是PC,不僅是宏碁的本業,也是IT業的未來。」
在PC的核心中,宏碁可以做一位商業整合者。宏碁總經理王振堂表示:「現在全球還沒有一家做得到PC負擔得起的服務,這是一塊處女地。」
宏碁第一波推出Aspire E-PC、E-Radio、E-Box……等產品,將在2004年4月起陸續推出。未來,這些前端運算的個人產品,將與後端的伺服器、軟體整合,多種產品的連結,正布建出宏碁的「巨架構、微服務」。
自PC跨足到家電與服務領域,宏碁究竟看見什麼?在緊密相連的網路中,宏碁對於這塊未來的地圖勾勒哪些物件?這個答案,連施振榮都沒有。施振榮說:「每一位宏碁主管的心裡,都有一張圖,但每個人不一樣。今天所看到的E-Box、E-Radio……,已經是目前為止最清晰的圖像。」
正因為這個「朦朧」的趨勢不夠清晰,因此,施振榮希望大家共譜未來。惠普、微軟、Sony、英特爾、Philips……一同打拼,數位家庭才有機會。
宏碁在2000年時做過類似的事,集合眾多一級主管,高喊著.com萬歲。但是,施振榮在記者會上改口:「當初的宏碁認為萬事俱備,別人有,宏碁當然要有。但是,現在完全不同,今天是有一個思想引領著宏碁。」
跨足家庭後,施振榮清楚地說著:「宏碁不是家電廠商,但是會提供影音產品。宏碁也不是通訊廠商,但卻會提供更多整合通訊的解決方案。」
至於宏碁希望在消費者心中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王振堂說:「宏碁將會是一家最懂使用者的PC公司。」這段過程中,宏碁的手段是「工程」,這些工程可以對應到產品與服務,讓消費者實際感受,而不是只有鞠躬。
主掌這項「工程」之一的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翁建仁舉例說:「現在的無線通訊標準Wi-Fi,早在1992年就已經定出,但是經過11年的進展,才被市場廣為接受。宏碁看到的是PC隱性基因的逐步演變。這個演變不是改變習慣,而是在既有的習慣中,讓習慣變得更方便使用。」
宏碁經過3年的組織再造,已經是一家PC品牌行銷公司。主掌兵符的王振堂強調:「不賺錢的不會做!」未來宏碁的路會無限寬廣嗎?至少,在Wintel與Empowering Technology的基礎上,宏碁還會再來個七十二變。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