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傳輸(Peer to Peer;P2P)扎根臺灣市場多年,目前包括飛行網(Kuro)、全球數碼(ezPeer)、依特國際(XpNet)等三家業者都已邁入收費營運的階段,不過,自從2002年底以來,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IFPI)就相繼針對ezPeer、Kuro提起告訴,而Kuro在日前正式遭到起訴後,未來的法令判決也將影響臺灣的P2P產業發展。

事實上,P2P平臺的營運瓶頸在於,唱片業代表IFPI與P2P業者(ezPeer、Kuro、XpNet)的認知不同。就IFPI的立場來說,P2P業者的「目錄搜尋功能」,已經有悖於科技中立的原則;P2P業者則一致認為,倘若P2P平臺的中立性不被臺灣法律接受,市場發展趨勢也不會因此扭轉,消費者將被迫使用國外的P2P平臺。

目前ezPeer、Kuro、XpNet不僅同樣持著科技中立的立場,也希望著作權法修正案能夠完成三讀,並藉此建立公平性的遊戲規則。全球數碼(ezPeer)總經理吳怡達指出,P2P已經被視為後網路時代最重要的科技,面對這樣一個科技的新發展,我們應該要採取的行動,是坐下來研討如何在這個傳輸通路上,替音樂創作人主張應得的權利,而不是以法律訴訟來阻止科技的運用。

吳怡達表示,全球有關P2P對音樂版權的關係,至今還沒有定論,而臺灣的法律條文也正處修正之際,雙方的明確關係尚待法律界定。而起訴P2P業者,就像過去起訴錄影(音)機製造商一樣,違反了科技中立的原則,是開科技發展的倒車。

Kuro執行長特助王立文表示,Kuro遭到起訴的案例,勢必成為臺灣的P2P產業的指標,並影響著相關業者的未來營運。從產業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除非P2P機制沒有存在的必要,否則司法單位不應該因噎廢食,而是應該力圖完備產業發展的條件。

XpNet.com的負責人馬偉勛則表示,一切將會尊重最後的司法判決,如果確定Kuro最後的判決是違法的,就會停止XpNet.com的平臺營運,不過,P2P本身並沒內容重製動作,因此,不能把P2P平臺本身視為侵權行為,舉例來說,網路用戶可以透過搜尋引擎,找到有違法律的色情內容,難道就要把搜尋引擎視為不合法的軟體工具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