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臺灣網路電信產業發展,由民間主導的網路行動電訊方案,將是一股無法抵擋的潮流。隸屬於臺北市電腦公會的臺灣SIP/ENUM應用促進會及財團法人臺灣網路中心,邀集國內產官學研,共同為SIP/ENUM標準的網路電話(VoIP)出一份力。會議結果也將報請行政院做為擬定臺灣IP電信產業政策參考,達成2007年IP電信設備1千億產值的目標。

在宜蘭舉行兩天的電信策略發展會議,聚集國內網路電信相關單位及企業於一堂,包括:中華電信研究所、雙網計畫辦公室、立法院數位匯流聯盟、教育部電算中心、電信總局、工研院電通所、資策會、臺北市電腦公會、臺灣網路資訊中心、臺灣電訊、宏遠電訊、亞太線上、是方電訊、文佳科技、明泰科技、偉僑電腦、創介科技、新世紀資通等。會中將十項方案分為政策組及產業組,以二個組別同時進行討論。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的統計,臺灣2003年包括影像電話(Video phone)、網路電話(IP phone)和網路語音閘道器(VoIP Gateway)等三項網路電信產品的產值,大約為新臺幣74億元,預計在2007年可達臺幣450億元。

在政策組方面提出,短期目標是希望扶植臺灣VoIP設備終端、系統端設備及應用服務等IP電信產業,將2007年的產值目標提高至1千億元;中期目標則希望達成網際網路(Internet)的語音服務與傳統電話網路(PSTN)互連互通,同時也建議政府在規畫教育學術網路、政府網路和研究網路時,加入VoIP應用服務概念;長期目標則希望政府開放電信號碼、加大傳輸頻寬,促進數位匯流服務發展。

在產業組方面,2004年以M臺灣(行動臺灣)為發展主軸,目前無線應用示範區有8個,但是卻沒有IP電信整合的示範區,會中提出IP電信實驗網計畫的想法。即建議政府將網路電話視為網路應用加值服務的一環,以實驗網的方式,不納入現行法令規範,以促成ISP業者和固網業者完成網路互連。以中國的VoIP、NGN及3G網路經營模式來看,目前都是以實驗的名義去做,但不代表就擁有經營的許可。

與會業者普遍認為,臺灣在VoIP的經營模式及法規審查標準,目前並不存在,要全然將日本Yahoo!BB的模式拷貝過來也非全然可行。臺北市電腦公會常務理事谷家泰指出,臺灣和日本在第一類與第二類電信業者的法規不同。

日本原本規定第一類電信業者不能經營VoIP,僅開放第二類電信業者,於是第一類電信業者紛紛成立子公司以經營VoIP,日本才廢除一、二類的分別。但是臺灣第一類電信業者要做VoIP會比第二類電信業者有優勢,是因為第一類電信業者擁有號碼。業者認為,要鼓勵實驗網的建設,就必須突破法令在號碼上的限制。

文佳科技總經理吳啟昌認為,若要達成2007年1千億產值,在2004年時就要有1~2個科專計畫作為研發基礎,包括IP-PBX、IP-Soft Switch、SIP phone、VoIP Gateway等。會中也提出,工業局應對具有IP電信軟、硬體關鍵性整合技術及零組件的業者,有輔導及獎勵措施。

雙網計畫辦公室劉英輝指出,VoIP是雙網計畫中重要的一環,重點在於手機,再來是會牽涉到法規政策的VoIP應用部分。他表示,雙網計畫辦公室在2004年1月7日會展示半年來的執行內容與成果,尤其是影像電話、VoIP over WLAN以及WLAN和GSM跨網認證,也將一併展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