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行動電話市場要經營自有品牌,必須先拿到一張內銷權的執照,如果業者只是光有行動電話而沒有執照,就只能藉著貼牌或雙品牌的模式,與具有執照但沒有手機的廠商合作。目前的明基、英華達,都是循此模式進入中國行動電話市場。

在中國行動電話市場,他們不叫BenQ或OKWAP,但是你可能可以在CECT的品牌旁邊看到BenQ的字樣,或在CED的品牌下方看到一個小小的OKWAP。與中國市場動輒以機海戰術橫掃市場的策略,明基與英華達目前各自僅有3款貼牌行動電話產品在中國銷售。

明基網通事業群行銷業務經理梁昆得表示,掛著別人的品牌就不是自己的產品,自然不會涉入太深。具有研發與製造能力的明基,中國總部設在蘇州,也已向中國國務院及產業信息部提出申請內銷權的執照,希望在2004年執照開放的名單,能夠榜上有名。

「中國手機是在店頭決戰。」經常往來兩岸的梁昆得觀察到不同地區的通路特性,中國行動電話市場的通路,常常是品牌廠商發動幾千人的店頭服務專員,專門解說並肩負促銷產品的大任。歐洲市場通路大權就掌握在電信運營商的手上。「中國以三、四級城市最好做,但不一定就是對的策略。」梁昆得說,BenQ將以中高階機種為主。

梁昆得認為,不光是BenQ,任何一家品牌業者皆同,不可能一款手機賣全世界。在中國,手機掛上BenQ品牌銷售之前,明基積極地作功課,從中國甚至全球市場地理上的不同,將手機外觀及介面設計進行微調,並且招募大量中國當地的研發人員,「由當地人來看當地市場的需求比較準。」梁昆得說,外來的行動電話品牌本地化(localization)程度,顯得相當重要。

面對中國手機三星化的現象,梁昆得則表示,這是市場的供需問題所形成,倒也無可厚非。中國的市場太大,有些業者有執照卻沒手機可賣,而韓國有120多家手機設計工作室,有些就是三星工程師自己開的,將設計好的成品提供給這些有內銷執照的業者選,才造成產品同質化的情形愈來愈嚴重。

經營自有品牌可以第一手得知市場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而做代工可以產生另外的價值。明基認為,企業必須用自用品牌和代工這兩條腿才得走得快、走得遠,因此,即便是未來拿到中國行動電話內銷執照,明基也還是會以自有品牌與專業代工兩線並行的策略,經營中國行動電話市場。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