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型系統整合廠商幾乎都已西進,軟體公司也陸續登陸,中國市場成為業者淘金的沃土。然而,這塊全球矚目的天堂卻也是吸金的黑洞,早知要繳不少學費才能獲得經驗,卻也不得不跟著全球趨勢走,因為不去就無法生存,去了但求一試,總要身經百戰才知道如何應對,也才有機會。

根據資策會MIC針對內需的調查,2003年臺灣資訊軟體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比2002年僅成長5%,2000年網路產業興盛時期,成長率還有兩位數,可見未來市場成長幅度將趨緩,預計2004年將有5.6%左右的增長率,數位臺灣計畫、金控整合、行動應用將是驅動市場主力。因應2004年兩岸布局應用需求,企業IT預算支出將增加,約佔21%。

無論是企業市場或消費端應用,多樣的應用產品是臺灣軟體產業的特性。雖然政府積極作多,並大力推動e臺灣計畫,但內需市場仍嫌太小,上千家軟體公司要瓜分有限的資源,無法有較高的獲利讓經營者繼續投資研發工作。然而,龐大的中國市場即是臺灣IT業者心之所向的美麗新天地。

2000年網路蓬勃發展,市場的熱潮也推著廠商西進,因為資金往來頻繁,廠商對市場也抱以樂觀的態度,於是開始大膽西進。系統整合商如敦陽、衛道等隨製造業西進積極搶灘,ERP廠商普揚也大舉在中國投資研發人力,許多軟體廠商也揚言要進軍大陸,西進聲浪此起彼落。

然而,因為網路公司獲利前景遭質疑,原本的泡沫經濟硬生生被搓破,所有的投資皆無回收希望,影響整體經濟發展;此外,大陸市場風險大,兩岸資金不能直接流通,加上當地政府對本土企業的保護,臺商只能做臺商生意,市場腹地有限,到現在能從大陸賺錢的廠商不多,多半仍在適應和調整階段。

有了前人的教訓,ERP廠商鼎新和漢康陸續跟進,但經營模式和第一批革命先烈截然不同。鼎新和當地大型系統整合商神州數碼合資成立子公司,漢康將軟體授權給用友,其他小型ISV則與當地經銷商結盟,透過當地通路銷售,專案導入和支援服務則可能親自參與,並積極訓練當地經銷商在IT方面的接單和整合能力。

多數系統整合商歷經慘澹的2002年,重新整頓內部體質和組織流程,今年政府單位或大型企業機構釋放利多,系統整合商猶如久旱逢甘霖,財務開始展顏歡笑,紛紛調高財測因應。

由於外資企業不能在大陸直接經營投資,SI多半以合資成立子公司或投資本土廠商來耕耘當地市場,精業和北京勝龍合資成立精業勝龍,艾群投資上海時光科技,持有20%股份,在大陸耕耘流通和餐飲業e化市場有成的飛雅高科技,也打算和當地伙伴合資成立子公司,讓彼此的合作關係更透明化。

原艾群行銷事業群副總經理、現任上海時光科技總經理吳文龍指出,大陸的經營狀況有比以前好,但是仍然非常險峻,其中當地人員素質、和原廠的關係經營與目標市場定位,都是廠商仍須努力克服的無形阻力。目前客戶群涵蓋汽車製造業、電力業與臺商製造業,陸資客戶和臺資客戶比例為60%和40%。

多數臺商感嘆大陸錢不好賺的心情,即使以陸資企業的身分經營,吳文龍也認同這項說法,臺商客戶的錢尤其不好賺。「需要積極開發陸資企業,多用當地的人。」未來機會在哪裡?吳文龍表示:「目前中國重點經濟產業為自動化和製造業,這是我們目前鎖定的目標。」

切入大陸餐飲和流通e化市場的飛雅高科技,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和各城市大賣場的設立,未來商機無限。「商業模式很重要,程式開發對我們來說還是小事。」飛雅軟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光敏說,專案建置所花的成本太高,如果通用應用模組或基礎架構成熟,中間界接的施工就可以移到大陸。

飛雅計畫在大陸一級城市設據點,屆時勢必要招兵買馬,支援各地的專案。「公司內部已經有個數位學習(e-Learning)網站,虛擬和實體的訓練結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陳光敏強調,在大陸做生意,軟體的管理機制要先建立好,另外,收帳機制也要確立。他看好明年大陸市場的發展,表現會比今年更好。

另外,由於臺灣遊戲業者的積極投資,大陸遊戲市場近年來也蓬勃成長,智冠、華義、宏碁戲谷、大宇和日本Square Enix合資的網星、愛尼克斯等,都已經在大陸布局,和本土遊戲公司,以及韓國、歐美等大型遊戲廠商一較長短,當地的遊戲開發人才也炙手可熱,成為龐大的遊戲代工市場。

為了加強接單能力,臺灣軟體界近幾年注入軟體工程,也就是能力成熟度模式整合(CMMI)的概念。過去軟體開發流程並未標準化,以致於接手的人或後續維護困難重重,或因為程式過於複雜而不穩定。

雖然臺灣軟體公司規模小,但具有系統整合的能力,依循CMMI的原則,廠商不只在程式開發流程標準化,要兼顧軟體工程、系統工程、產品整合和採購等四個面向,確保開發後的產品品質。

目前已取得CMMI第二級認證的單位有資策會、碩網、三商電腦、工研院電通所,另外正積極導入中的廠商包括宏瞻資訊、凌群電腦、傑印資訊、和平整合、中冠資訊、漢龍資訊、漢康科技,以及預計明年完成的前進國際、啟奕資訊和英特連等。

猶如ISO,CMMI逐漸成為驗證軟體產品品質的標準,政府的採購法也明訂投標廠商必須具備軟體工程認證等加分條件,研考會近期也將CMMI或其他軟體工程認證要求列於計畫書徵求文件中,藉由政府的力量讓軟體廠商了解到軟體工程的重要,並依循國際公認的開發流程生產軟體,提升產品整體品質。

印度在能力成熟度模式的表現傑出,讓中國也想要效法,只有遵循軟體工程架構,才能嚴格管控上千、甚至上萬人的開發團隊,以及龐大的專案。而臺灣軟體市場大型專案的失敗案例時有所聞,政府e化建設也開始推動,軟體工程的概念勢必要深入每個案子,減少失敗的機會。

面對大陸龐大的軟體產業,臺灣軟體業如何找出一條可長可久的路,除了加強自己的研發能力,讓自己變成國際級的公司,業者之間的合縱連橫,共同經營大陸市場,一定能闖出一片天。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