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新技術長周忠信顛覆外界把軟體開發當製造業的說法,提出把「軟體開發當作拍電影」概念,他認為,許多軟體專案失敗的原因,都是學校教的模型理論和實際應用有差距。「畫出來的開發流程模型,和使用者的應用情形有極大的落差。」所以,從使用者實際的需求出發,才能提高專案的成功率。

依據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的三類模型,周忠信採Computationally Independent Model(CIM)研發出一套需求模型設計工具,簡單地來說,利用這套工具已經可以完成應用軟體的所有功能介面的「樣子」,有帳號密碼輸入介面、資料查詢介面、整體要有哪些功能等,依照真正的使用情形來設計軟體專案的雛型。

廠商如Borland、CA或Sybase等提出的Modelling工具是解決程式開發過程的管理問題,只是程式開發人員專業判斷的需求,但可能並非使用者真正藥的。「從傳統的需求分析到開發完成測試,每個步驟帶來的成本是呈倍數增加,如果需求分析成本是1元,程式開發則要50元,系統測試成本高達100元。」周忠信說。

但這套工具是獨立的,尚未有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PIM)和Platform Specific Model(PSM),所以不能依照這個介面的需求撰寫程式。「需求確立了,後端用什麼模型工具都可以。」無論是開發本土產品或外商的解決方案如ERP等,周忠信說,使用者需求還是不變,一樣可以用這套工具,還能減低開發的複雜性。

然而,程式開發者多半認為,只要把需求連一連、畫一畫,就可以開始寫程式了,不需要再浪費時間來設計看似簡單的介面,當成在製造軟體。「創意應發揮在需求端,後端的程式開發才是軟體工程製造的開始。這個觀念還需要再教育。」 這套工具尚未問世,目前正申請專利中,鼎新內部的專案開發已經開始使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