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達財務風暴席捲臺灣股市,連帶爆出曾經當上股王的廠商的欠債消息,幾家上櫃軟體公司也遭到波及。既然受到各界關注,看看已掛牌上市上櫃的系統整合商目前的股價,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多數公司的股價都低於淨值。有些系統整合商或軟體服務業者曾坐上股市百元列車,為什麼這幾年都從雲端跌落谷底?SI獲利率逐年下滑

所謂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簡稱SI),一般來說,是將不同的軟硬體產品整合,並在該基礎平臺上開發客製化的應用軟體,專案流程包括工程分析、硬體系統整合、軟體平臺整合、應用程式開發、新增功能研發和維護等,軟硬兼施,不僅要摸懂硬體設備,軟體也要會開發和整合。

然而,因為太過偏重於軟硬體產品代理銷售,只懂產品,沒有「一技之長」,多數SI被稱為買賣業。雖然很多SI爭取解決方案或資訊安全的代理,但常因為匆促成軍的開發團隊技藝不精,導致驗收遙遙無期。

一個正格的SI要具備什麼能力?整理各方資料和業者的說法,SI不僅要具備軟硬體產品的整合能力,也要精通某種行業別的專業,例如三商電腦、凌群、精業或鼎新等。

隨著競爭加劇,投入的業者家數遽增。天下雜誌公布的臺灣500大企業中,系統整合商列入資訊設備銷售與服務類,比較2003年和2004年公布的調查結果,SI的獲利率呈現下滑趨勢。探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景氣低迷,專案機會少,政府標案因為業者搶標殺低價格,業者獲利空間被嚴重擠壓。

有業者說,SI界有高營業額的迷思,營業額高不見得有高獲利,有很大一部份可能是硬體的銷售。然而,因為硬體利潤下滑,IT產業結構產生改變,服務觀念甚囂塵上,委外也漸漸走紅,影響所及,IT不再是成本,而是費用的一部份。所謂的委外,就是把應用程式或客戶服務工作外包由第三者執行。

Gartner分析師也指出,委外是目前IT服務業最主要的成長驅動力。到2004年底,IT管理與流程管理委外的成長率會超越顧問服務、程式開發和系統整合。」大陸窮追猛趕,兩岸實力大競賽

這幾年臺灣SI廠商前仆後繼赴大陸投資,根據業者的說法,多數單兵作戰的部隊投資報酬率都不甚理想,與當地業者合資的公司也多小心謹慎,如業者所說,一步一腳印。

根據賽迪顧問調查,2003年雖然受到SARS影響,大陸系統整合市場仍比2002年成長14.6%,排名前5名的品牌是惠普、IBM、神州數碼、東軟、清華同方。其中,大型企業佔整體市場規模比重超過一半,中型企業市場增長最快,金融、電信、能源和交通等是IT腳步走得快的行業別。

由於各國都將焦點轉向大陸,並積極在當地佈局和投資,IT市場成長飛快,大型系統整合商紛紛崛起,且中國加入WTO後,將面對更強大的外商企業競爭,提升整體競爭力是經營者最重要的任務。市場需求加上外商的推波助瀾,業者已經具備基本的系統整合能力,解決方案和軟體研發成為系統整合商競爭焦點。

臺灣SI的產業別知識和專業在大陸仍具有競爭優勢。第一波赴大陸投資的SI繳了很多學費,凌群、精業、飛雅高科技、鼎新、艾群等逐漸在當地站穩腳步,加入雨大陸業者的競爭。

賽迪顧問預測,未來5年系統整合商之間的分工競合關係增加,將互為通路夥伴,走向健康的生態鏈,用戶關注的重點從價格轉向投資報酬率(ROI),業者將更深化IT技術和行業知識。

根據賽迪顧問的結論,未來5年大陸市場將穩定成長,大陸SI業者也看到軟體和服務帶來的利潤,研發比重會提高,並加強軟體開發和整合。目標仍以垂直市場為主體,大型企業的營收比重會大幅降低,中小企業是未來市場的主角。另外,政府還是最大買主,SI市場繼續走「軟」,解決方案成為發展重點。SI必走向資訊服務之路

根據轉型廠商的經驗談,公司要徹底轉型,不只要投入人力、金錢和時間,凌群總經理劉瑞隆強調軟體製程的重要,精業證券暨網際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楊世忠思考消費者多元的需求,艾群總經理詹順任定義了所謂的成功標準,林順和對委外業務的執著,經營者的堅持和決心才是成功關鍵。

產品只能賣一次,服務則能長長久久,但在IBM歷練達27年之久的東捷董事長林順和說,系統整合業要轉型作服務或委外,是非常困難的事,而廠商間合作的臺商模式不失為轉型的好方法。詹順任認為,SI廝殺難免,市場淘汰賽啟動,體質不好的公司勢必面臨多方的壓力和挑戰。雖然市場士氣低迷,但他對臺灣系統整合業很有信心,覺得未來一定會更加茁壯。

相似的事件初殷鑑不遠。因為硬體事業銷售業績的衝擊,IBM在90年代初瀕臨破產邊緣,其前任總裁Louis Gerstner一上任後,馬上裁掉7萬多名員工,並施以鐵腕、務實的管理手段,扭轉原本賣產品的習性,從賣硬體徹底轉型到服務導向的大企業。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