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季表現不俗的臺灣LCD電視產業,隨即在第2季遭受挑戰。雖然出貨量上升2萬臺,但是銷售額卻因為價格下滑,導致整體銷售額較第1季下滑1000萬美元。MIC(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預估,第3季若能有效消化庫存再加上降價因素,第4季的旺季效應才會浮現。

今年第1季,受到新世代LCD面板開出,以及20吋以上面板降價因素影響,臺灣第1季LCD電視出貨量達38萬臺,銷售額達3億美元,LCD電視平均價格來到888美元。

不過,第2季歐洲足球賽並未如期帶動LCD電視成長,加上美國LCD電視自2003年開始就已經出現庫存,因此第2季LCD電視銷售不理想。

對應到臺灣LCD電視出貨量,第2季總銷量為40萬臺,雖然較第1季增加,但產值與平均單價都應聲下挫,平均單價下滑到800美元,整體產值滑至2.9億美元。

市調機構IDC曾預估,今年全球LCD電視規模約1200萬臺,不過,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全球LCD電視規模下修到750萬臺,可見差距之大。

平均價格與產值下挫,主要來自關鍵零組件降價,LCD電視廠商因而降價以求。不過,第2季23吋以上LCD機種比重萎縮,主要成長力道由23吋以下機種把持,但也是價格下滑最快的領域,因此導致第2季整體產值下滑。

即使全球LCD電視市況並不佳,還是有不少廠商趕在第3季推出LCD電視,包括惠普、戴爾在內的廠商,這兩家廠商以及日系品牌的代工訂單,是帶動臺灣下半年LCD電視成長的動力。不過,也有持續觀望者,例如宏碁27吋與30吋的LCD電視,就因為持續觀望而延後問世時間。

目前看來,上半年LCD電視庫存量過高情形,並未因為奧運舉辦而消退。MIC認為,若第3季能有效消化庫存,第4季旺季效應才可望發酵。MIC表示,下半年國際大廠訂單的持續挹注,以及地區通路廠商持續下單,臺灣LCD電視才能在原有的出貨基礎上,再取得進一步的成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