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個產業的冷熱度,透過國際或國內的研究機構的分析數據是一個直接又快速的管道,分析師們對於該項產業精闢入裡的分析,也常成為眾多投資人及產業觀察家的重要參考依據。

但是,當不同單位對同一個產業發表了意見相左的數據及分析時,讀者應該相信誰?這個時候,或許讀者們不必先急著質疑數據統計的不公允,倒是不妨可以追本溯源,看一看研究機構在執行調查之前,是如何定義一項產業或產品?就可以解開數字背後的真正意義。或許,誰都沒有錯,只是說的不是同一個範疇裡的事罷了。誰真正搞懂了Smartphone?

整體手機產品的演進快速,使得與智慧型手機的分野越來越模糊,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什麼叫智慧手機?有什麼特點?又為什麼值得付出高價購買。甚至還出現Feature Phone名詞,指的是多功能手機。Gartner韓國通訊分析師說,韓國有自己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但是並沒有Feature Phone的名詞。

拓墣產業研究所(TRI)通訊產業中心研究員張意珮說,智慧手機最大的優勢在於開放式的作業系統,不同於一般手機的封閉式作業系統,透過各種應用軟體擴充,增加不同的功能,智慧手機可以變身成為更具個人化需求的行動終端。

智慧手機之所以可處理更多功能,硬體規格是效能表現的關鍵之一。檢視智慧型手機的基本要素,包括:MCU和DSP整合晶片、穩定開放且耗費資源低的作業系統、大量的相容應用軟體、行動網路支援(GPRS、browsing、email)、基本娛樂功能(video、audio、java game……)、傳輸介面支援(bluetooth、IrDA、USB)、記憶卡擴充槽、多模支援以及優良的電源管理等。

張意珮說,上述基本要素之下,硬體規格必須依照不同使用族群切出市場區隔:螢幕尺寸、觸控面板手寫輸入、數位相機模組,功能、種類、整合程度、作業系統平臺、記憶體及處理器,都會隨著多元化設備市場態勢的形成而有不同答案。每100隻手機,有4隻智慧手機

MIC甫公布2004年第二季資料顯示,臺灣手機廠商在智慧手機產品出貨比前一季下滑,比去年同期僅成長不到二成。

英華達、神達Mio自有品牌機種進入新舊機種交替時序,同時,西歐系統服務業者與Motorola產品調整,第二季臺灣廠商智慧手機出貨量下滑至31萬支,雖較去年同期成長18%,但較前一季衰退44%。若以作業系統而言,Microsoft Smartphone OS產品比重,下滑至33%。

TRI的數據顯示,200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約在1000萬隻,佔整體手機市場比重1.7%。不過,儘管智慧型手機2003年出現了倍數成長,不過還是略低於原先預期的1200萬至1300萬隻。但2005年起,智慧型手機將加快滲透全球市場的腳步,預估2008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更直逼一億隻。

Gartner首席分析師Ann Liang指出,Gartner預估2004年全球手機銷售量將達到6.15億隻,而智慧手機佔其中2700萬隻,市佔率為4.39%,與2003年的1.3~1.5%相比,今年成長幅度相當大。Gartner更預估,2008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將可超過8400萬隻,達到20%。敢嚐試才有機會

Motorola近來宣稱,除了給予通路商較高毛利以固守手機通路,更尋求微軟協助,開拓IT通路及3C賣場的進駐;宏達電八月初在臺成立自有品牌,宣稱每個月會以不同行銷活動以建立品牌知名度;神達則聯合系統業者推出「經濟型智慧手機」專案,試探商務之外的學生市場。手機業者、IT業者及PC業者們,對於搶進智慧手機都展現了積極步調。

TRI認為,新進的IT業者最為積極搶進智慧手機市場。由於IT業者想要搶分行動通訊市場一杯羹,智慧手機可以結合自己原有IT製造技術,因此大多數的PDA業者推出具有通訊模組的產品(市場上普遍叫成PDA Phone、宏達電稱其為Wireless PDA),如:HP、palmOne……;甚至打算藉由智慧手機朝手機市場攻城掠地,進而搖身一變成為手機廠商,也大有人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