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電腦是電腦嗎?答案是「Yes」!但是研華的工業電腦與一般市售的PC並不同。在研華的事業版圖中,經營的工業電腦領域包含內嵌式電腦、e化解決方案、自動化設備、單板電腦……等,種類相當繁複。

研華創立於1983年,目前在美國、臺灣、北京都設有研發中心,在美國的Fremont、荷蘭的Eindhoven、臺灣以及深圳都設有後勤物流中心,另外,臺灣與昆山都設有製造中心,研華在全球16個國家都有銷售點。

現在研華的營收中,內嵌式電腦佔去40%的比重,工業網路設備佔去36%,至於自動化設備,營收貢獻22%,其餘的2%才來自其他領域。

若以區域市場區分,目前研華以北美市場佔最大宗,有29%的營收來自該處。其次為歐洲的21%、中國的18%、臺灣的11%,以及日本的5%。不過,如果以大中華區的營收加總,大中華區營收就佔去研華的1/3。

根據市調機構VDC統計,2000年時,全球工業電腦的規模為19.63億美元,預估2005年時,全球工業電腦規模可達33.2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1.1%。不過,部分工業電腦廠商認為,工業電腦已是夕陽產品。工業電腦毛利空間大

2000年.com年代,全球工業電腦規模為19.63億美元,預計到2005年,每年複合成長率可達11.1%,2005年時,全球的工業電腦規模可達33.23億美元。

工業電腦11.1%的成長率與PC、伺服器相比,對廠商確實有較高的吸引力。同時,工業電腦毛利可達30%以上,偶爾還會出現48%的高毛利,例如臺灣研華與威達電的毛利超過37%,最高的凌華甚至可達43.7%。

由於毛利頗豐,因此臺灣約有近10家工業電腦廠商創立。但隨著廠商加入導致的大者恆大效應,以及競爭激烈所帶來的價格廝殺,工業電腦廠商多半已經轉型分散風險,例如研華、威達電轉向NAS(網路附加儲存)領域、凌華跨足電信市場,瑞傳與立端則另外耕耘網路通訊產品。

工業電腦因為應用拓展,擴而大之解釋,去除Wintel基礎的商用PC與伺服器,幾乎有80%是工業電腦。VDC認為,早期的工廠自動化轉變為e化後,「降低成本」仍是企業運作的核心,因此,當全球經濟處於下坡,工業電腦雖受影響,但仍有不錯的抗跌性,維持2位數的成長率。

工業電腦的銷售以重工業發達的國家為主,顯而易見的,北美佔據全球工業電腦64.6%之多,其次為西歐的26.5%,而亞太區僅佔據6.2%。不做量大低毛利的產品

粗分研華的事業領域,大概有四個方向。第一是一般的e-Platform,包括內嵌式電腦、工業電腦以及平板電腦等,這類產品的毛利約40%以上。

第二類是垂直市場的產品,包括自動化設備,或者是銀行ATM等資訊亭,這一類的產品,毛利也可以在40~50%之間。第三類是e-Platform的ODM事業,但是研華不做3~5%低毛利的類PC代工,在這個事業領域中,研華希望鎖定毛利在30%上下的產品做ODM,避免低利競爭。

這一類的ODM,每年的接單量約在3000~50000臺之間,比起PC一張訂單動輒數十萬臺的情形,研華的策略與一般PC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第四類產品是大量的ODM產品,每年接單量約在75萬臺左右,只要毛利低於15%,研華就不會接單,以這樣的邏輯定位研華的事業版圖。

一般來說,工業電腦的毛利可維持30%以上,研華偶爾還會出現48%的毛利。研華承接的單筆訂單,每年出貨量約介於3000~50000臺之間。

簡單地說,透過經銷、系統整合商(SI),把工業電腦產品銷售到企業手上,就是研華的經營模式。而研華所生產的工業電腦,已經遍佈生活各個角落,包括高速公路監控系統、ATM提款機、捷運系統等等都需要使用。網路與工業電腦的商機

隨著技術不斷演進,研華早已對工業電腦的未來進行研發。研華大中華區總經理何春盛表示:「未來一部Compact PCI就是一部電腦。」不但Compact PCI要具備電腦運算能力,也要能和網路有進一步的溝通運作。

在研華的觀察中,網路已經成為電腦設備智慧化的基本,因此工業電腦、自動化設備都要與網路扯上關係,因為未來全球15億個產品都會具有自己的IP,包括商業自動化、設備製造、工業自動等也都需要。

除了讓設備本身更智慧化,本身經營的模式也要更具彈性。經營中國13年的研華,目前在中國有200家以上的合作夥伴,是研華耕耘的成果。

研華預估,2005年大中華區的營收比重,可望由現在的29%提高到35%,最主要的成長動力就來自於中國。光是中國一地,2005年就可望成長30~35%,因此研華希望結合臺灣SI的實力,前進中國一起爭取商機。

另外,研華在中國經營多年,銷售網路早已延伸到中國各大都市。但今年下半年開始,研華準備進軍中國的三級都市,把銷售網向細部紮根。做臺灣SI與中國的橋樑

研華是臺灣進行國際化較早的公司,在研華的觀察中,臺灣廠商因為規模小、資源有限,同時少有開拓大型市場的經驗,所以成為先天的弱點。

雖然中國與臺灣同文同種,但因為市場型態不盡相同,所以成為臺商的限制。研華以13年的中國經營經驗,準備結合臺灣SI之力前進中國。

何春盛舉例,以監控設備來說,中國會在六線道的高速公路上架設六部監控設備,一部監控設備監管一條車道。但是,臺灣的SI不同,臺灣的SI擁有高度的技術能力,一個收費站只要一部監控設備就足敷使用。

因此,研華希望以過去13年累積的通路、服務經驗,為臺商前進中國鋪設橋樑。此次舉辦的「Solution Day」活動,更在大中華區各地展開,目標都是針對研華的經銷夥伴而來,希望藉由技術交流增近彼此了解。

目前研華已有多家臺灣合作夥伴前往中國洽談,多半是系統整合業務,由臺灣的SI夥伴將研華的設備加以整合後,銷售給中國當地的廠商。

而這些系統整合方案範圍廣泛,包括工業自動化、光電業、製造業設備、內嵌式系統、視訊監控設備、工控設備……等,整合而成的方案相當多元化。

由於研華的產品有65%透過SI出貨,因此把臺灣的SI帶往中國,倒不是以「價值」為前提,考量此舉可以為研華帶來多少效益。研華是以事業版圖的擴張與經營為參考,臺灣SI進軍中國越多,對研華的發展也越有利。

工業電腦的新機會

工業電腦的毛利雖高,但越是先進、工業化的國家,對工業電腦的需求也就越早。北美是全球第一大工業電腦市場,但因為接受度高,先前10年已經出現過高速的成長,未來在基礎建設成熟的前提下,成長很有限。

可見的3年內,亞太區因為工業電腦的需求較慢,因此接下來在亞太區持續布局,就成為工業電腦廠商重要的一步。尤其中國、印度兩大市場,是未來帶領亞太區成長的重要市場,所以此時前進中國是最佳的時間。

研華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工業電腦廠商,即便如此,研華也吸收PC開放的經驗,與微軟在各方面展開合作。研華認為,PC產業因為開放、標準化,所以可以在短短幾年內達到現在的規模。因此,工業電腦要擴大規模,開放是必走的一條路,但同時,工業電腦也必須兼顧毛利。

在研華的經營上,直銷與經銷是並重的模式,因此透過SI出貨的65%,也就成為研華重要的布局。另外,也要兼顧35%直銷比重的大型企業。

中國隱藏著巨大的工業電腦商機,有了研華做後盾,加上臺灣系統整合商的實力,相信在2005年全球33.23億美元的商機之中,會佔有一席之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