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信業者提供的線路環境條件從T1逐漸改變為ADSL,無形中推展了廣域網路負載平衡(WAN Load Balance)產品的成長,需求量有緩慢增加的趨勢。

幾年前,企業對外連接的線路通常是拉一條T1,雙向2Mbps的傳輸速率,品質雖穩定,不易斷線,但是發生斷線,就等於對外連結完全斷絕,而且每個月萬元起跳的線路費用,長期下來,也著實成為企業不小的負擔。後來電信環境較開放,有中華電信等業者推出企業級ADSL服務,增加企業在線路上的選擇,還可以為企業每個月節省1/3的線路費用,而且,企業預期每半年業者就調降一次價格的心理,偶爾的斷線倒也還在企業可忍耐的範圍內。

亞盛科技產品經理陳建良表示,一條T1的月租費及頻寬,大約等同於3條企業級ADSL(512Mbps),雖然費用差不多,但基於線路備援的考量,有越來越多企業捨專線而改採用ADSL。

在亞盛建置客戶負載平衡的經驗發現,現在一般中小企業的對外線路大約保持在3~5條,大型企業的對外線路需求更高,因此在流量平衡上就會更加重視。據悉,位於士林的某大型集團,就把專線全部撤掉,改拉10條相等頻寬的ADSL,不但每月對外頻寬得以維持,線路費用大幅下降,10多條線路還可以相互備援。

相互備援的好處,可以促進網路流量的平衡,不致於因為流量負荷過高而變慢或斷線。兆聖科技網通事業群產品經理邱崇福指出,企業在網路上的影音應用越來越多,像是視訊會議、網路語音,如果斷線時間點,不巧正好是老闆在談生意的視訊會議時,那MIS人員就要等挨罵了。其他像是與ERP遇到斷線,作業流程也會有相當程度的不便。

相較於廣域網路負載平衡,伺服端的負載平衡的成長空間就顯得有限。陳建良指出,需要做伺服端負載平衡的服務,主要在網頁及電子郵件,而有這些需求的,莫過於大型企業或網路服務提供者,至於一般中小企業的成員較少,在網頁及電子郵件伺服端的平衡需求根本不大。邱崇福也表示,大型企業預算較不受限,伺服器及廣域網路負載平衡會分開買,但大型企業也傾向購買國際品牌,因此許多本土品牌朝向整合型的廣域網路負載平衡發展,避免與大廠正面衝突。

業者們對於企業普遍較不重視負載平衡,心有同感。陳建良表示,這大概是企業對於負載平衡的認知,仍停留在不是必要型設備,而是一種加值型設備。企業在採購預算的限制下,或許在路由器、防火牆買了之後,有餘裕時,才會考慮採購負載平衡產品。但是在整體外在網路環境的條件逐漸改變的同時,企業也可以試著與時俱進地調整觀念。

購併網眼科技後的兆聖科技網通事業群,目前主要發展整合型廣域網路負載平衡產品,強調負載平衡加入防火牆後,可提升安全功能。另一家本土品牌亞盛科技,今年產品發展重點,則是朝向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的流量負載平衡。文⊙王尹軒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