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者提供給消費客戶的基本服務就是打電話,整體網路品質的維護,就成了技術及資訊部門的最大責任。採用不同通訊技術及網路設備所交會出的服務品質(QoS),成了現階段眾家電信業者關注的焦點,網路品質的穩定與服務的多樣性,成為電信產業激烈競爭中勝出的關鍵之處。
2005年5月,黃特杕(讀音ㄉㄧ\)卸下東訊電信總經理一職,轉任臺灣大哥大(以下簡稱臺哥大)技術長,專注在臺哥大網路維運及傳輸品質,在3G新任務裡,擔負起評估且適時導入新技術的大任,讓技術及資訊科技更靈活地被業務部門運用。
頻寬不是萬能,沒有頻寬萬萬不能
有一句俗話這麼說:「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黃特杕認為,頻寬雖然不代表一切,但有更大頻寬,可以做的事更多,更具競爭力。對於電信業者而言,頻寬是推展多種語音、數據服務的通道所在,如: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載封包接取技術)就是多家電信業者積極考慮導入的加速技術。
因為使用行為的改變,讓頻寬的要求越來越高,電信業者因為使用者的回應,不斷推出遊戲、影片、MP3音樂下載及電子郵件服務,但是GPRS僅30~40Kbps的速度,使用者常常不耐久候,也讓電信業者在GPRS的2.5G時期,數據下載的營收比例一直無法有效突破。因而除了苦思具有人氣的多媒體服務之外,同時不斷在追高頻寬。
2G與3G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消費者能使用到更大的頻寬,用手機看電視、看影片等等服務,不會每一次花20分鐘的時間下載一支影片,以往頻寬不足的情況下,基地臺的數量必須達到一定數量,才能夠支應業務所需。
因為3G新任務的出現,電信業者普遍對2G的投資態度更謹慎,黃特杕說,仍然要維持提供對既有使用者服務,2G的投資會更謹慎,而3G更多新服務都移到網路上,如:使用者線上電話簿的儲存需求,及更大頻寬,更豐富的多媒體通訊經驗。
3G新任務的投資策略,普及度及涵蓋率仍不盡理想,8000座的3G基地臺在一時半刻間也蓋不起來,但在擁有既有2G基地臺訊號涵蓋率,臺哥大評估比部份同業具有相對優勢。由於投資金額龐大,依業務需求量與時俱進地增加資訊科技的投資,是臺哥大認為較能確保資訊設備投資有效性的做法。
黃特杕表示,以臺哥大目前2G布建在全臺的基地臺數量,估計約在8000座,未來3G的涵蓋率要達成目前2G的密度,從南到北的基地臺數量,也會落在6000~8000座。這個目標與目前臺哥大估計到2005年底僅完成2000~3000座3G基地臺的計畫,還有一段距離。
在寬頻的基礎上追求QoS
消費者彼此之間的手機話題,通常不會是使用GSM或3G、WCDMA或者CDMA2000,使用者會在乎的是誰的手機格數訊號強,誰又下載了酷炫的鈴聲或是當紅歌手的MV,誰能快速下載完一首新的MP3音樂……。
對黃特杕而言,從打電話接通的成功率,到能在20秒內完整下載一首歌,都是服務品質(QoS)的表現。黃特杕說,網路的容量是有限制,電信業者規畫網路,從一個人打電話平均分鐘數去推估、設計基地臺的數量,包括在都會區及郊區的容量與密度,以支援不同需求程度的網路流量。
「最前端的使用者在乎的是網路及多媒體服務的品質,更甚於它背後的網路基礎建設是2G還是3G。」黃特杕說,維持營運順暢前提,網路端的基礎建設、設備、服務控制等,要能分層地依不同時間、需求被調整到一種最優化的階段,而不是為了達到優化,就必須把整套設備全部換掉。
與頻寬齊頭並進的是服務標準化平臺。臺灣大建立起SDMP(Service Delivery & Management Platform)標準平臺,讓內容服務供應商的服務同時在2.5G及3G系統上傳遞。
黃特杕說,平臺標準化的意義,讓電信者的服務供應端及基礎建設端可以有所區隔,既使是電信業者從2G、3G到4G的基礎建設不斷升級,對於內容服務供應商而言,接觸到的平臺及使用習慣都保持相同,不需要隨之變更,而增加成本。
業務、行銷及資訊科技是三位一體的,對於臺哥大而言,就像是得以鼎立的三根支柱。黃特杕說,資訊科技及技術所形成的平臺環境,可以讓業務及行銷單位以最低成本,快速地推出新穎的多媒體服務。
靈活運用IT,以小也能併大
黃特杕說,美國電信業者SBC以小併大,併購了百年電信老店AT&T,正是以其靈活的IT設備及技術運用得當,讓AT&T想跟都跟不上,因而走向被併購的命運。這個例子給予所有電信業者的啟示,就是在於業務部門的前瞻性服務,必須要有高度靈活的嵌入式系統及計費系統等IT設備及策略來支援,讓業務部門積極推出各項服務的同時,也能正確計費、收費。
臺哥大也以此為借鏡,3G的業務已經投入200多億,其中100多億為執照費,其他為資訊科技設備的投資。黃特杕以能夠提升頻寬加速下載的HSDPA技術為例,3G環境下,使用者因環境的動態及靜態不同,頻寬仍有提升的空間。這種技術讓消費者原本在靜態可以使用2Mbps的頻寬接收資訊,電信業者採用HSPDA的設備後,靜態頻寬可以提升到10Mbps。諾基亞、易利信等設備業者,也都積極在推展相關的技術與設備。
「這樣一來,10M與384k的差別就很大。」黃特杕說,臺哥大也在積極的評估中,對於新興技術,臺哥大技術部門在獲得充分了解後,就會邀集業務部門一起來進行服務的規畫與可行性,運用技術及新的資訊科技設備來結合業務,開發出新的服務。
「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黃特杕認為,業務部門規畫很多服務,從新技術部門的觀點,就是在觀察各種技術能夠提供業務部門的需求,企業內部的技術部門及資訊科技單位的優點,就是能夠更了解企業營運的需求,更有目標的去投資。
電信業者的需求不只是頻寬通道的拓寬,因為來自使用者端各式各樣接取技術及終端設備的整合相容,更希望網路設備供應商提供「行動性」(mobility)更高的解決方案,以及更完整的使用者辨識及分析的資訊科技系統,包括:CRM、資料倉儲及資料中心等客戶關係的IT系統。
「IT應該是業務需求的導向,而不是技術來決定。」黃特杕說,如果讓消費者下載一部電影要花30分鐘,那麼業務上的推廣必定有很大的阻礙,因此,技術部門及資訊科技的引進,得以加速消費者的下載速度,以消費者能忍受的時間內完成下載,這就是業務部能夠在資訊科技及技術支援的靈活性及反應速度的前提下,推出更多具前瞻性的服務。文⊙王尹軒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