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製造技術可望再上層樓,Intel、三星和台積電週一(5/5)共同宣佈,聯手推動半導體產業進入18吋(450mm)晶圓世代,預計2012年開始試產。

Intel指出,晶圓尺寸愈大,愈能降低積體電路的製造成本。以電腦晶片為例,一片18吋晶圓所產出的晶粒數量,是12吋(300mm)晶圓的二倍以上。推動大尺寸晶圓不僅能降低每一顆晶片的生產成本,還能透過晶圓與其他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空氣污染、溫室氣體排放與水資源的耗用量。

同時,大尺寸晶圓也意謂著使用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效能更高的電子產品。

推升晶圓面積的尺寸,雖然可為半導體產業帶來更低的成本與全面的成長,但是需要整體產業配合、發展一致的業界標準,並調整製程設施與自動化流程,以減少製程升級的風險與轉換成本。Intel、三星與台積電表示,將與其他半導體業者合作,確保18吋晶圓所需的元件、基礎設施與製造能力,期待將整體產業推向下一個世代。

依過去經驗,半導體產業大約每十年推動一個世代,例如第一個8吋(200mm)晶圓廠於1991年投入量產,12吋晶圓則在2001年順利接棒,其間正好相隔十年。因此,2012年的確是半導體產業進入18吋晶圓的合理時程。

不過,推升晶圓尺寸所需的先進技術和複雜性,亦會導致成本的大幅增加,預計建造一座18吋晶圓廠所需的資金,可能會在數十億美元之譜。Intel、三星和台積電將持續與國際半導體製造技術產業聯盟(International Sematech Manufacturing Initiative, ISMI)合作,以協調建立技術標準化,並整合設備測試能力。

外界推估,18吋晶圓的時程可望承接Intel的22奈米製程時間表。依Intel計劃,將在2011年進入22奈米製程,屆時18吋晶圓廠若能順利試產,將把晶片技術推向另一個境界。(編譯/黃品如)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