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經營首重「虛實」平衡,無自建的資源體系,經營方式依賴策略聯盟,如此有虛無實的經營無法長久。不過,有具體資源的企業,若無虛擬通路,經濟效率無法提高,而傳統企業轉型.com公司,本身實在找不出切入點,不妨以投資者的角度參與網路盛會,卸下經營者的身份。
網路經濟時代,到處充滿創業機會,但網路公司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獲得投資者青睞,以創投的角度評估,香港信和科技集團總裁劉助表示,若網路公司的內容或服務,純粹透過策略聯盟而來,這種公司成為泡沫的機會相當高,而創投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企業領導人或主要經營團隊的人格特質也是考量重點。
應邀參加「華文網路世紀高峰論壇」的劉助表示,拜網際網路股之賜,美Nasdaq股價履創新高,每半年市值即有50%以上成長,而擁有知識財的網路公司,本益比高如天價,像Yahoo!本益比就達1000,eBay更高達1萬以上,使得網路公司能反過頭收購傳統企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AOL與時代華納的合併案。
Yahoo!、eBay等成功範例,讓不少年輕人醉心網路創業的夢想,不過,在處處充滿機會卻也時時暗藏陷阱的網路金銀島中,失敗的例子可能比成功者還要多,創業公司可能90%成為泡沫,因此創投業對於評估網路公司也特別謹慎。
劉助指出,Internet經營首重「虛實」平衡,現在市場上就存在太多虛(Virtual)的網路公司,真正Virtual的企業很難與擁有具體資源的業者競爭,像Amazon就是最好的例子,網路書店的確節省土地、人力、付款等成本,但Amazon卻缺乏最重要的一環─配送服務,因此,才自建倉庫。
劉助表示,無自有的內容、服務或業務,經營方式就是依賴策略聯盟,如此有虛無實的經營無法長久,而想從什麼都沒有,慢慢建立資源,這種由虛轉實的網路公司,又會比由實轉虛的業者來得艱辛。
不過,有具體資源的企業,若沒有虛擬的通路,經濟效率就無法提高,以銀行為例,光是處理一張支票的成本就要2美元,透過自動櫃員機(ATM)交易只要2毛錢,再以網路交易,銀行幾乎不用成本。
不過,也不是所有傳統企業都適合轉型成.com公司,劉助建議,長江後浪推浪,網際網路是年輕人的天下,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百年企業若評估本身產品實在找不出進入網路的方向,不妨以投資者的角度參與網路盛會,卸下經營者的身份。
除了從擁有「虛實」資源的角度來評估網路公司,「人」的因素也是考量重點,原則上創投會看創業者的個性是不是有毅力、能勇往直前完成理想;同時又具備與人相處的良好態度,能廣納各方意見、有耐心、處事有彈性;而過去的經驗、是否有執行能力也相當重要。
熱門新聞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8
2025-02-14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