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身份竊盜資源中心(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ITRC)本周公布2010年美國總計有662起的資料外洩事件,比2009年(498起)多出33%,並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強制規定業者必須提供資料外洩報告。
ITRC表示,除了少數的州立網站或媒體揭露的內容外,許多的事件都未提供、或只揭露少數的資訊,顯示若未強制規範,許多外洩事件仍會被埋沒。
ITRC認為,強制報告對於醫藥資料外洩有正面的影響。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雖然陳列了214起資料外洩事件,但所提供的資訊不足,例如並未提及民眾的姓名、X光片或社會安全碼是否出現在外洩的資料中,使得大眾無從得知外洩事件的嚴重性。此外,雖然有些州強制規模要提交資料外洩報告,但也只限於牽渉到該州州民的事件,根據統計,今年有紀錄的662起外洩事件中,約有20%是來自於強制規定報告的各州。
ITRC的統計主要來自於各州的報告及媒體報導,所定義的資料外洩涵蓋紙本或電子化的個人姓名、社會安全碼、駕照編碼、醫療記錄或金融卡資訊等。
其中,紙本的資料外洩事件約佔總數的20%,而且通常是由地方媒體所揭露,因為強制報告機制一般未涉及紙本外洩。另外,資料外洩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惡意攻擊,約佔17.1%,內部竊賊則佔15.4%,因外包業者而資料外洩的比例佔14.6%,資料移動時出錯的比例佔12.9%,屬於意外的佔6.8%。
即使統計出資料外洩的件數,但調查發現,有38.5%的資料外洩事件並未說明有哪些資訊曝光,只有51%的事件列出受影響的資料筆數,總計有1610萬筆。ITRC認為,相關數據顯示透明度及完整報告的缺乏,以及對強制報告的需求。以所有的資料外洩事件來看,62%內含社會安全碼,26%內含金融卡資訊。
ITRC建議,美國需要一個集中管理且可供大眾存取的資料外洩報告網站,以讓民眾得知發生了什麼事,哪些資料可能被危害,或是資料外洩事件發生的原因,同時也有利執法機構解決相關的犯罪案件,因為外洩事件被公布前,駭客可能早早就使用這些資訊長達數個月。(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0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