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今天(2/25)正式在台灣發表K6-III處理器。新發表的K6-III有400MHz與450MHz兩款,並首次採用了三層快取記憶體。AMD表示,由於K6-III有三層快取記憶體,而且容量較大,因此效能超越了英特爾的Pentium III。
AMD今天(2/25)正式在台灣發表K6-III處理器。新發表的K6-III有400MHz與450MHz兩款,並首次採用了三層快取記憶體(Cache)。AMD表示,由於K6-III有三層快取記憶體,而且容量較大,因此效能超越了英特爾的Pentium III。
今天AMD新發表的K6-III處理器,最大的特色在於三層快取記憶體的設計。過去處理器在Pentium時代時,採用的是Socket 7主機板,其快取記憶體的設計為兩層,第一層(Level 1,L1)內建在處理器晶片上,而第二層(L2)則放在主機板上。但是在Pentium II之後,第二級快取記憶體從主機板移到了處理器的模組上,因此Slot 1的主機板上並無快取記憶體。
由於K6系列處理器採用的是Socket 7的架構,因此和同樣內建了第二級快取記憶體的Pentium II、Pentium III,以及Celeron相較,K6-III在晶片上內建了第二級快取記憶之後,相當於比英特爾的處理器多出了主機板上的第三級快取記憶體。
AMD台灣區技術經理林瑞祥指出,主機板上的快取記憶體對於電腦的整體效能有很大的改進作用,512K快取記憶體大約可提升整體效能約4%,1MB大約可提升6%,2MB可提升8%。此外K6-III的三層快取記憶體全部加起來可以高達2368K(64K L1 Cache,256K L2 Cache,以及主機板上最高可達2048K),但英特爾的Pentium III只有544K(32K的L1 Cache以及512K的L2 Cache)。
林瑞祥分析指出,Pentium II和Pentium III的第二層快取記憶體是以處理器的一半頻率在工作,而K6-III的第二級快取記憶體則是內建在晶片上,是以處理器的全速度在運作。此外在CPUMark的測式上,K6-III 450MHz得到了1509的結果,K6-III 400MHz為1350,而Pentium III 500MHz只有1278,Pentium III 450MHz為1169,以同時脈如450MHz來看,K6-III比Pentium III高出了約30%。
而在合作的廠商方面,目前除了Dell之外,全球前十大電腦廠商都已經要採用K6-III處理器,而且將用在高階的產品上面。由於K6-III初期產量都以提供給這九家大廠為主,因此零售的處理器可能在短期之內無法上市。AMD企劃行銷經理林瑞麒表示,依一般處理器推出的時程來看,大約要在三月底或是四月初才可能會在零售市場上市。
K6-III 400MHz現在已經開始出貨,而K6-III 450MHz則在樣品階段。K6-III400MHz每千顆採購價為284美元,K6-III 450MHz為47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