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週知,微軟在近十年內,已經透過併購其他廠商,以及自身的發展,將防護惡意程式的防護能力培養起來,並且推出相關的產品,或逐步內建在其軟體產品內。
對於這樣的發展,當然許多防毒軟體廠商不樂見,因此,先前他們紛紛將微軟視為競爭對手。2013年起,微軟表示,這些防毒軟體廠商的敵意已經降低,原因就在於,微軟在2012年開始將他們所收集的樣本和遠端監測惡意程式活動資訊當中,較為通用、普及的部份,分享給幾家主要的防毒軟體廠商合作夥伴,以及負責測試惡意程式防護軟體偵測率的第三方單位。今年起,微軟更擴大分享資料的範圍,例如100家以上的合作廠商,以及AV-Test、AV Comparatives、ICSA、PCSL等驗證防毒軟體能力的組織。
基於這些原因,微軟表示,他們在防護惡意程式上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轉變。
免費防毒才是相關軟體廠商的競爭者
過去幾年,微軟與防毒軟體廠商之間的關係變得相當緊繃,因為他們開始免費提供防毒軟體給用戶,甚至到了Windows 8,直接內建了防毒功能,多數人都很關切這樣發展下去,是否會重演過去瀏覽器平臺市占率大逆轉的狀況(Windows 95之後,微軟OS開始內建IE瀏覽器,結果導致其他瀏覽器平臺無法公平競爭,甚至退出市場)。
2006年起,微軟開始為Windows XP和Server 2003作業系統,推出了可防間諜軟體的Windows Defender,到了Windows Vista之後更是直接內建。2007年時,微軟推出了需付費購買的Windows Live OneCare整合式防毒軟體,但過沒幾年,又改推Windows合法授權用戶可免費下載使用的Security Essentials,可支援Windows XP、Vista、7、Server 2003與Server 2008等作業系統版本。雖然最後看起來並沒有撼動既有防毒軟體的影響力,但始終是相關性質軟體廠商所不能忽視的競爭對手。
這樣的緊張關係到了Windows 8上市後更明顯,因為當中內建的Windows Defender,不只是防間諜軟體,已悄悄地提供防毒功能。
當微軟提供免費防毒軟體,以及Windows 8內建防毒功能後,使用者是否不再使用其他防毒軟體?實際上,這麼做對市占比例改變的衝擊效應已經發生,但重點並不只是微軟越來越主動提供防毒產品或功能,而是有許多使用者更願意接受免費防毒軟體。
根據OPSWAT公司對全球與北美防毒市場的2012年底的分析報告,市占最高前五名的產品中,絕大多數都是免費防毒軟體。
發展惡意程式防護技術遭重挫,微軟不得不改變策略
微軟惡意軟體防護中心的資深專案經理Holly Stewart表示,微軟所扮演的角色正在轉變,她說微軟所提供的標準保護機制,將促使防毒軟體廠商提供的價值必須能夠超越微軟,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下來。
其他防毒軟體廠商是否認同這種說法,不得而知,但微軟的一些作法,也讓這些廠商降低了敵意,例如微軟對相關業者與測試人員,擴大分享了他們所收集的惡意程式樣本與監控惡意程式活動的資料,而不只是很有限地提供,同時,微軟也鼓勵防毒軟體廠商,應該更積極展現其防護技術超越微軟的價值所在,例如對於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的偵測與阻擋,基於這些更密切的合作,微軟本身也能獲益,學到更多改善自身技術的關鍵。
在惡意程式防護的研發上,Holly Stewart也坦承2012年微軟遭遇到重大挫折──他們所發展的免費防毒軟體Security Essentials沒有通過AV-Test.org組織的測試。於是,除了既有的研究惡意程式族譜與分析用戶提交的惡意程式檔案,微軟惡意程式防護中心在2013年,決定放棄對測試惡意程式樣本的預測技術(Predicting Test Samples),全力發展以惡意程式普遍程度高低為權重的反應技術(Prevalence-Weighted Response)。
就微軟目前的惡意程式防護產品來說,有Windows Defender、Security Essentials、Windows Intune、System Center Endpoint Protection和Malicious Software Removal Tool(MSRT),也有應用在伺服器、雲端服務環境的Exchange、Hotmail、和Azure。若單看全球Windows 8用戶環境,Holly Stewart認為,目前的防護程度已經頗高,例如不在微軟安全技術防護範圍的電腦只有15%;若從所有微軟平臺來看,處於未保護狀態下的比例是21%,已實施主動與被動防護的比例是5比1,而面對新興威脅來襲,微軟認為用戶端能普遍獲得早期預警保護的,有7成以上。文⊙李宗翰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