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許多企業界老闆指出,要先簽服貿,日後臺灣才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有助於臺灣企業到國際市場上做生意,不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簽服貿和後續簽TPP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有以下幾個原因,一、TPP是美國歐巴馬政府設計出來,促使美國製造業從中國回流到美國的重要手段,並且因為國有企業主要靠政府的力量和民間廠商競爭,對國際貿易而言是不公平的,特別限制國有企業的營運,也阻擋中國加入TPP。保守估計,中國在十年之內都不可能加入TPP,所以對於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企業而言,如果留在中國,就沒有辦法享受泛太平洋自由貿易區的優勢。既然美國的策略已經相當明顯,現在臺灣有些人覺得臺灣加入TPP,中國會有意見,這對美國來說並不合理。
對美國而言,臺灣要不要加入TPP,美國最重要的考量是,臺灣市場的開放程度,對美國來說是否有利基。
另外,今年2月底,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在臺美貿易檢討會中表示,現階段臺灣想要加入TPP,最大的敵人就是臺灣自己,並不存在中國因素。
此外,邱俊榮表示,政府顯然沒有對加入TPP做很多事前準備,甚至連產業影響評估都沒有出來,更何況TPP中,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對國有企業的限制,勞動法規的限制,環境法規的限制,所以政府指出簽定服貿之後,才能加入TPP的說法,令人懷疑。邱俊榮表示,為什麼政府都沒有像服貿用這麼多的力氣處理加入TPP的問題,所以簽了服貿才有TPP是假命題。
另外,邱俊榮表示,服貿簽訂之後,會對臺灣的資訊服務業帶來兩大問題,第一是個人資料和企業資料,這部分不能僅考量經濟利益,如果開放中國企業來臺灣經營資訊服務業,其有更多管道拿到這些個人資料,會對臺灣的資訊安全和資訊服務業者造成很大的威脅。
另一方面,目前中國軟體的品質與人力皆優於臺灣,將來最擔心的事情是,因為軟體牽涉到廠商的生產與人事管理等,等於很多關鍵技術和知識,容易被中國掌控,會對臺灣的資訊安全產生很大的威脅,邱俊榮表示,如果日後服貿有機會重談,不要開放資訊服務業會比較理想。
面對簽定服貿可能對臺灣產生的衝擊,邱俊榮表示,政府目前看起來的配套措施都僅止編列補償救濟金的預算,但是如果牽涉到臺灣國家安全和言論自由、產品形象,是政府用金錢沒有辦法處理的,類似這種對品質產生的衝擊,就是最好不要開放比較理想。邱俊榮表示,整體而言,政府根本沒有能力考慮到,其實臺灣各產業的形態差異相當大,只有業界自己才能感受到會面臨的衝擊,不是政府簡單的配套措施可以幫忙的。
熱門新聞
2025-01-06
2025-01-07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