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未來網站上的試衣間不僅可試穿各式各樣的衣服,更可以透過觸碰感受到衣物的質感。

從2006年起,在每年的12月時,IBM實驗室會公布,未來5年內可能實現的科技技術,稱之為「IBM 5 in 5」。這些科技雖然還處在研發的階段,尚未商業化,但是企業可從中了解到未來IT發展的趨勢,甚至可以從中找出商機。

  夢幻科技1   上網購物也能觸碰到商品的質感
開啟購物中心的網頁,瀏覽著一件又一件光鮮亮麗的衣服,跟身旁的朋友討論得不亦樂乎,但是,結帳時總會擔心著買來的衣物材質不如你所想,買家擔憂材質不佳,賣家也苦無機會證明自己用料紮實。而未來,使用觸控模擬、紅外線、感壓技術等,各個裝置透過不同的震動模式來模擬出任何物品的質感,買家可以感受到衣物的蕾絲與其他裝飾的真實觸感,賣家也不用僅依靠圖片與買家口碑做保證。

真實的觸控感將會改變零售業者或是網路賣家的營運模式,買方購買前都會透過觸碰來確認質感,賣家就必須精益求精,不能偷工減料。而這樣的應用也可運用在遠距醫療上,患者只要將患部拍攝下來傳送給醫生,醫生觸碰圖像就可以進行初步的診斷。而目前也有許多遊戲透過震動回饋和玩家進行互動。


 

  夢幻科技2   聞一聞氣體即可分析出氣體中的成分

每天我們都要進行無數次的吸氣與吐氣,而這些從呼吸所發出來的無數個分子,能否被拿來更進一步的分析呢?未來,嗅覺感測器將可被放在行動裝置、大樓、汽車內等任何地方,透過這些嗅覺感測器,我們可以從呼出來的氣體得知身體狀況,若是快要感冒了就採取預防措施,而醫生也可以用來判讀病人是否患有肝臟病、腎臟病、氣喘等其他疾病,協助醫生遠距診斷或是監控患者的狀況。

農夫也可以透過嗅覺感測器知道這塊土壤是否適合作物的生長,也可以嗅出作物成長的狀況,是否可以收成了,或是得知果物是否含有不良的菌種;照護中心也可隨時查覺環境中是否有不良細菌,是否已消毒,防止病菌的傳染,甚至可以用來監控都市衛生與環境汙染的問題。

  夢幻科技3   電腦可看懂照片,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病情

你一天會拍多少張照片?很多人可能一天拍了不只一張,可以攝影的設備也越來越多元,人們一年拍攝的照片多達約五兆張,這些照片對你來說都有特別的含意,不過目前的電腦還無法讀懂這些意義,但是,未來電腦將可以辨識這些圖像,分析出顏色、質地等資訊。

往後電腦可看出許多人眼無法看出的訊息,對於醫生的看診有莫大的幫助。電腦可以從X光片、切片報告、核磁共振等醫學影像中,區分出健康與病變的組織,找出更多細微的病理資訊,提高醫生診斷的效率。企業也可從客戶張貼在社群網站或是網頁上的圖片,分析客戶的喜好,來提供更貼近客戶需求的客製化服務。

電腦可從醫學影像中,提供更多更細微的病理資訊,幫助醫生看診,提高診斷的效率。

 

  夢幻科技4  新一代語音辨識技術聽懂嬰兒要告訴你什麼

想帶嬰兒去聽個音樂會陶冶性情,但總是擔心嬰兒會不會突然開始嚎啕大哭,不管怎麼哄騙都無法讓嬰兒停止哭泣,未來,具有語音認知的感測器將大幅提升語音辨識的能力,可以分辨嬰兒哭聲的差異,結合其他生理感測器了解生理變化,就可以從嬰兒的哭聲找出哭泣的原因,讓我們知道嬰兒是餓了、尿布該換了、還是身體不舒服等,讓父母親準確的掌握狀況。

客服人員也可以從人們談話中不同的頻率、停頓時間、音量,找出更有效的溝通方式;若是將語言感測器安裝在高山或是海洋邊,可以聆聽這些環境聲音的變化,一旦有災害將要發生,像是土石流等,就可以提早發出警訊。新一代的語音辨識技術,或許會讓人們聽懂動物們的語言,能和動物更和平相處。

  夢幻科技5   未來電腦可以品嚐食物的味道

繁忙的工作,讓很多人必須在外解決三餐,該如何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就是外食族相當關心的。未來,具有味覺認知的感測器將可以體驗每道食物的味道,分解出食物中所含有的成分,並從數以萬計的食譜或是營養師的建議,以及食用者的喜好,重新設計出營養均衡的菜單。

廚師們也可以使用感測器品嚐自己烹飪的餐點,找出需要加強的地方,並透過不同的食材組合,開發出更可口的佳餚。而保健食品業者也可以針對有特殊飲食需求的人,像是調配出可控制血糖卻又可滿足喜歡吃甜食的慾望的配方,讓糖尿病患有新的選擇。

電腦可以嚐出食物中所含的成分,調配出各種食譜,像是替糖尿病患調配可控制血糖卻又可滿足喜歡吃甜食的慾望的配方。

  夢幻科技6   人體也可成為一臺小型發電機

去年油電雙漲帶來不小的生活壓力,不少人更因此在夏天時不開冷氣,未來,或許你就可以成為一臺小型發電機,舉凡健走、跑步、騎自行車等動作,甚至水管中流動的水流都可以發電,可以用來供應日常生活所需的電力。此外,IBM的研究人員也在愛爾蘭的海域尋找如何有效的將海浪能量轉換成電力。

而在2012年6月,英國也有研究人員對外展示了可將膝蓋活動產生的動能轉換成電力的發電裝置,目前設計出的原型裝置發電功率約為2毫瓦,研究人員預估,改良後功率甚至可以超過30毫瓦,足以為一些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

  夢幻科技7   更聰明的數位助理幫你打理生活

惱人的垃圾郵件或是廣告訊息層出不窮,就算企業過濾機制做得再完善,偶爾還是會出現幾封,而在未來,這些垃圾郵件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透過強大的數位助理軟體,依據你平常在社交網路上常關注的訊息或是閱讀電子郵件的習慣,搜索垃圾郵件或是廣告訊息,隔絕你不想接受的,然後擷取出你想要看到的訊息。

目前已有運用語音辨識技術實現部份數位助理功用的軟體,像是Apple的Siri,使用者可透過聲控,查詢資料、餐廳訂位、安排行程等,而雪佛蘭的Spark與Sonic車款也將Siri軟體納入汽車的中央控制系統,可供駕駛人利用聲控方式撥接電話、收發短訊及查詢地圖等功能。

使用者透過聲控使用Siri,可查詢天氣、餐廳訂位、安排行程等,未來更聰明的數位助理可從垃圾郵件中幫你擷取有用的訊息。

  夢幻科技8   透過腦電波來操控任何機器

青少年叛逆時期,總是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對於父母親及師長來說,是非常頭大的問題,而未來,將會出現讀心術的裝置,將大腦所想的內容傳達給電腦,長輩們就可以從電腦中得知青少年的想法,就能進行更有效的溝通與管教。大腦的腦電波也可以轉換成控制設備的指令,就可以憑藉著自己的想法來操控任何機器,像是想要撥電話給誰,手機就會自動撥號、自行移動電腦螢幕上的滑鼠游標、或是駕駛汽車等應用。更可以幫助醫生了解自閉患者腦部的活動以及幫助中風患者進行復健,有助於醫生修復大腦受損的部位。

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可以將腦電波轉換成行為的玩具產品,像是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列為年度50大最佳發明的「Necomimi貓的秘密」就是其中一款,這款玩具會將使用者腦波中所想的情緒,立即表現在貓耳朵上,貓耳朵依據使用者不同的情緒呈現不同的動作,像是豎起、垂下、來回擺動等。

Necomimi貓的秘密將腦波轉換成各種行為,未來也可透過意念來操控電腦或是幫助醫生修復患者腦中受損的部位。

 

  夢幻科技9   3D視訊對談,讓你和對方彷彿肩並肩坐在一起

未來,如電影星際大戰中常見的3D投影對談情節將會出現在你我日常生活中。立體全像投影技術將會更先進,而裝置的體積也會越來越小,以後一臺手機就能具有3D投影功能,可將來電者的影像投射在你面前,栩栩如生的動作,或許可以一解遊子的思鄉之情。

而建築工程師也可以運用這個技術,進行遠端會議,一邊觀看3D模型一邊討論工程項目或是構思新產品;人們上網消費的時候,也可以透過此技術查看物品的3D全貌;或是將投影範圍放大,配合節目的直播,讓你彷彿身在某個球場般。日本科學家吉田俊介,已經研發出360度3D立體顯像技術,透過特殊的圓錐形螢幕以及103個微型投影器,設計出可360度觀看的3D立體技術。

星際大戰電影中3D投影對談情節將出現在未來日常生活中,只要透過一臺手機就能夠將來電者投影在你面前。

  夢幻科技10   行動裝置電池續航力將提升10倍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電池,很容易因為使用者大量的瀏覽網頁或是使用App,電力就會大幅下降,一顆電池無法負荷一天的使用量,而在未來,電池只要能吸空氣就可以進行充電,利用高密度的金屬接觸空氣產生化學反應來發電,電池的續航力可提升10倍,能解決行動裝置續電力不足的問題。

IBM預測,0.5伏特以下的更省電的產品將出現在市場上,搭配能量採集(Energy Scavenging)技術,未來小型裝置透過動能就可產生電力,不再需要電池。而IBM正在研發鋰空氣電池,據稱使用這種電池的電動車一次充電後可以行駛約800公里,希望能在2030年前將其投入市場。

未來的電池只要吸空氣就可充電,電池的續航力可提升10倍,目前IBM正在研發鋰空氣電池,希望可在2030年前上市。

  夢幻科技11   超級導航讓你不再因為塞車而煩惱

上班時間的交通是無法預測的,即便有了GPS導航,也駕駛在平常常行駛的道路上,偶爾也會發生預料不到的意外,讓通勤族無法趕上上班打卡時間,影響上班的心情與績效。而未來,超級導航系統將具有適應能力與預測能力,不再只是從地圖上找出最短路徑,而是會依據司機的駕駛習慣,搭配蒐集得來的交通資訊,隨時提供最佳的路線。

像是可以預測出哪條路徑將要塞車了,或是道路上是不是有交通事故等意外發生,即時調整行車路線,亦可結合天氣預報或是各地資訊,若是天氣太糟或是當地節慶等因素,就可以建議駕駛人使用替代的交通工具。

有許多廠商將超級導航的技術應用在自動開車的技術中,像是Google從2010年開始研發自動開車的技術,已經累計行使了超過30萬公里,而且並沒有任何肇事或是違規的記錄,未來將挑戰駕駛在更特殊的地形上。自動開車的技術可協助盲胞開車至世界各地,美國加州甚至再2012年9月通過了一項新法案,准許自動駕駛的汽車上路。

超級導航讓你不怕塞車,許多廠商也應用在自動開車技術上,Goole的自動開車技術已行駛超過30萬公里。

相關報導請參考「趨勢2013」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