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在6月17日出刊的vol. 111 no. 24中公布了Facebook所進行的一項實驗報告,透露了Facebook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況下,調整了近7萬名Facebook用戶動態消息上來自友人的訊息,以測試正面或負面訊息的情緒傳染力,因而引起使用者的撻伐。
Facebook在2012年1月11日到18日之間,挑選了68.9萬名該站用戶進行情緒傳染的實驗。該實驗以人為干預Facebook使用者在動態消息上所看到的友人訊息,以了解友人在Facebook上表達的正面或負面情緒會不會傳染使用者並影響使用者的張貼行為。
在兩個同時進行的實驗中,一個實驗減少了使用者在動態消息上所看到的友人的負面情緒表達,另一個實驗則是減少友人所張貼的正面情緒表達。結果發現,看到較多負面情緒表達的使用者,所張貼的負面情緒字眼也多於原本的數量,使用的正面情緒字眼也變少,而看到較多正面情緒表達的使用者,則使用更多的正面字眼,較少的負面字眼,顯示友人在Facebook上所張貼的訊息,的確具有傳染能力,對使用者情緒造成影響。
在這篇研究報告出爐後,Twitter上即出現抨擊聲浪,主要是指責Facebook任意玩弄使用者的情緒,以及違反保護受試者(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s)原則。推動隱私保護的Lauren Weinstein亦透過Twitter表示,Facebook的作法可能會害死某些人。也有專家認為,Facebook在用戶身上進行心理實驗踰越了份際。
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個重要的研究,顯示出人們接受正面消息時的價值,也能用來改善社交關係,只是Facebook應該要讓使用者有不參與實驗的選擇。
主導該實驗的Adam D. I. Kramer則解釋,其實他們的出發點是關心Facebook的情緒影響力,了解來自友人的正面消息是否會令使用者沮喪,或是負面消息是否會讓使用者避免造訪Facebook等。實驗對象只佔了該站用戶數的0.04%,而且只為期一周,此外,所有的訊息都未被隱藏,那些未出現於使用者動態消息上的內容仍存在於友人的動態時報上。
不過,Kramer也向外界道歉,坦承他未能三思而後行,該研究的效益並無法彌補所造成的焦慮。
英國下議院的媒體委員會成員Labour MP Jim Sheridan則已因此呼籲英國議會調查各個社交網站是否採用類似的手法來操縱使用者。(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