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近年來,物聯網(IoT)風潮興盛,不只成為新創公司最愛,連科技和晶片大廠也紛紛看準IoT潛藏的龐大商機,而爭相投入IoT裝置的開發工作,舉凡從感測器、裝置乃至連接的閘道器,一直到雲端分析軟體和服務等。
而長年負責主導IoT研究計畫的Gartner副總裁暨榮譽分析師Jim Tully日前來臺時則直指,IoT的真正價值不在裝置本身,而是在於背後所提供的服務。
若以價值鏈來區分時,Jim Tully將IoT產業價值鏈畫分為感測器、物聯網裝置、連接設備、軟體,以及服務等幾大類別,而在這當中他認為,相較於其他偏向硬體的開發,反而真正重要的IoT價值是在於服務端的應用。
Jim Tully表示,不同以往的硬體裝置,如手機、平板等,通常生命周期短,不用幾年就能淘汰,但對於IoT裝置而言,大多屬於一次性的商品,例如,電子自動門鎖、埋設地面下的感測器、停車計費錶、監控攝影機等,這些IoT裝置生命周期往往很長,一旦購買安裝之後,可以長時間延續使用,而較不會有汰舊換新的問題,所以,若要真正發揮IoT價值是在創造服務,透過提供客製化和更多創新的服務,才能讓這些IoT商品持續發揮更多的加值功能和應用。
Jim Tully也以目前IoT市場正歷經的2個發展階段過程,來說明IoT正逐步朝向服務端來前進,其中一個過程是開始有大量IoT裝置在各產業市場上出現,例如製造、公用事業、健康醫療和零售業等產業。
而另一個則是當這些IoT裝置大量普及而漸漸達到了飽和點後,將開始帶動了新一波服務產生,提供給這些裝置的擁有者來使用。
而如何判斷一個IoT裝置市場開始出現飽和的跡象,Jim Tully表示,若以產業市場發展周期的S型曲線來判斷,通常當一個IoT裝置達到了約70%的潛在市場,就會開始出現飽和點的效應。
此時,市場內也得開始採取不同手段來因應,例如,大量相關公司併購案發生等,而新服務產生也會在這時開始跟著浮現。
Jim Tully也舉了瑞典一家以生產機電軸承、設備為主的傳統鋼鐵公司SKF為例,這家廠商將感測器裝設在機電設備的軸承之中,因而可以透過設備運轉過程中,即時記錄下企業在使用每臺機臺設備的磨損程度,並將這些資料分析以後,來做為提供企業預防性的設備保養及維護。
Jim Tully也提醒,許多傳統以生產硬體為主的廠商,現在也得開始結合更多的創意思維,甚至做好改變的準備,例如,將一些既有設備轉變成可以蒐集資料的物聯設備等,來提供服務,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
此外, Jim Tully認為,在未來幾年的IoT產業中,新創公司仍持續將扮演重要的創新角色,特別是具備有創新技術或服務的新創團隊,這些新創公司對於傳統硬體廠商而言,也將提供額外更多可尋求彼此合作的機會。
熱門新聞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4
2025-01-26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