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柯文哲誤入政治創投業,深深體認到,越是處於弱勢和劣勢的人,越需要透過創新來翻盤。

圖片來源: 

iThome

臺北市長柯文哲於日前(8日)參加以創業者為主角的第一屆國際新創年度會議(MOSA)演講時表示,「創新是弱勢者和劣勢者的義務」,但是,改變不保證成功,不改變保證失敗,而多數的改變都是失敗的。

因此,包括臺北市政府在內,施政的重點在於仿效美國矽谷的創業精神,打造一個不怕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鼓勵創業家勇於嘗試、不怕失敗、持續創新。而不只臺北市政府針對臺北市的青年創業提供包括成立創業單一服務窗口相關服務,中央政府更在行政院長毛治國的帶領下,從政策面著手,推出鬆綁法規、打造創業生態體系及強化國際鏈結等策略,達成「為青年找出路」和「為企業找機會」的施政目標。

柯文哲誤入政治創投業,深刻體認「弱勢者更要創新」

創業從臺北開始,臺北作為一個創業的城市,臺北市長就是最好的代表。柯文哲表示,他以一個政治素人從政到順利當選臺北市長,就是「誤入政治創投業」,從臺大醫院愛滋事件之後開始整個人生完全改變,2年內經歷過各種磨練,除了沒有坐牢之外,政治歷練幾乎完整。

他說:「從這樣的柯文哲現象可以發現,『變』是不變的真理,」因為不變的只有化石,但變不會保證成功,而絕大多數的創新會失敗。像是臺北市政府產業局曾指出,臺北市補助的創投一年存活率有93%,但柯文哲認為,超過9成以上的創投成功率表示這就不是創投業,因為創投是冒險的,成功率如果有10%就已經是很有績效了,更不可能超過9成。

從生物演化的經驗來看,柯文哲表示,絕多數的突變是致命的,改變通常是失敗的,因為「失敗是常態、成功是例外。」也因此,佔優勢者往往沒有必要創新,但對弱勢者或處劣勢者而言,「創新是弱勢者(或劣勢者)的義務。」弱勢者因為原本就會輸,創新還有一搏的機會,但不創新則是必輸無疑。

他強調,創新要賣新產品才可能成功,蘋果在20年前賣電腦,現在賣手機,雖然品牌一樣,但販售的產品完全不同,才可以用新產品打敗舊有的產品贏得市佔率。畢竟,「如果產品、通路、宣傳都一樣,現在市佔率最高的業者就會贏。」他說。

不過,創新要成功,除了天份、運氣、努力之外,柯文哲特別強調「做」很重要,就是「Just Do It!」的精神,想太多不會成功,做了就對了,就像哥倫布鼓起勇氣航向未知的未來,最終發現美洲大陸,如果只是想而沒有行動,就不可能會成功。

打造一個不怕失敗的創業環境

去年到美國矽谷參訪時最大的體悟就是,矽谷的成功除了勇於嘗試、不怕失敗、持續創新外,柯文哲認為,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不怕失敗的環境」,美國矽谷的成功不是因為塑造容易成功的環境,而是塑造一個不怕失敗、允許失敗的環境,而「臺北市就是要創造一個創投不怕失敗的環境。」他說。

柯文哲表示,對臺北市政府而言,除了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更希望下一代可以重新恢復海洋國家勇於冒險的性格,創造​​ 一個讓青年世代敢冒險的氛圍。因此,臺北市也從5個面向協助創業者更容易創業,首先,臺北市政府成立一個創業單一服務窗口(StartUp Office)把中央政府創業需要48項和地方政府14項的表單資料與流程等,全部都在這個創業單一服務窗口執行,也建立54名輪值的創業導師,協助青年創業家可以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再者,整合民間資源,並在今年5月25日成立臺灣第一個天使俱樂部,讓投資變成一種商業機制,協助優秀國內外團隊進行創業國際交流。第三點則是,架構創業協力連結網路,例如,在內湖成立的臺 ​​北創新實驗室,或者是在今年10月份舉辦的亞太創業交流會等,創業者都可以藉此交流。第四點則是辦理創業輔導課程,像是老闆學校就會教年輕人怎麼當老闆,其他還包括還有創業育成課程、創業加速課程等。

最後一點則是,提供創業資金協助。柯文哲表示,現在許多人的創業都是跟親朋好友借款,但是,臺北市產發局則透過各種獎助和補助方式,最多可以提供三百萬的資金,也會協助讓青年創業融資貸款更容易申請。「政府本身應該是各種創意想法的促進者,創造年輕人敢冒險的文化,打造一個無限自由想像,失敗可以再來的創業新樂園。」他說

不過,上海行之後,柯文哲認為,臺灣已經無法再走回過去計畫經濟的時代,因此也無法仿效新加坡。他指出,現在臺灣只能學習荷蘭和瑞士,以更民主更自由的方式來面對臺灣民主失靈的狀況,做到「民間先行、政府支持」,因為,現在已經從過去的大量生產轉變成眾人生產,他表示,可以透過巨量微創業的方式,讓個人與產業都可以在這樣創業平臺上發展。

中央政府從法規鬆綁著手,強化臺灣與國際的創業社群連結

毛治國表示,網路降低市場營運和行銷成本,也讓更多新創公司可以透過網路走向國際市場,其他像是行動通訊、物聯網(IoT)、大資料或者是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等,更快速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當許多國家都大力鼓吹創新和創業精神時,臺灣又提供哪些創新創業的有利環境呢?毛治國指出,首先,臺灣是一個仰賴高科技和製造業的地方,具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從設計、生產、物流和銷售服務等優勢;再者,臺灣可以提供少量多樣的生產服務。

第三點,穩定的網路基礎架構提供給數位科技產品使用,加上臺灣消費者習慣擁抱最新的科技產品,兩者相輔相成。最後,臺灣雖然接近中國和東南亞等大規模的市場,但是,因為臺灣生活環境安全、方便和舒適,更有利於成為全球創業中心。

因此,臺灣在過去1年也從戰略角度提供資源、制定政策和鼓勵與支持各種創業活動的發展,毛治國表示,政府首先成立了創新創業工作小組(Innovation and Startups Taskforce),整合政府、民間與矽谷的資源來推動創新創業活動;目的除了提供年輕人前進的方向,也提供商機;願景則是建立臺灣矽谷的創業模式,並打造一個年輕創業家的夢想基地。

政府主要從3個面向努力,包括:鬆綁法規、打造創業生態體系及強化國際鏈結。在法規鬆綁上,他指出,要打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許多不合時宜的法規勢必要進一步鬆綁,行政院先前便通過幾個對創新創業有重大影響的法令規定,包括:「公司法」新增「閉鎖型公司」專章,提供新創公司多元化的募資管道;制定「有限合夥法」打造新的公司型態。

為了吸引外國人才來臺創業及鬆綁企業聘僱外籍人士的規定,毛治國表示,除了放寬引進外籍人才的規定外,也提供1年的創業家簽證給外籍人士。他指出,為了讓新創公司更容易取得創業所需的資金,今年4月,臺灣更成為亞洲第二個引進股權式的群眾募資項目的國家,讓以公平微基礎的群眾募資也可以用於新創產業的募資;也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允許非金融機構提供電子支付服務。

在打造創業生態體系上,他說,政府在今年3月成立一個國際創業聚落:臺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TSS),專注在物聯網和行動App。此外,也由國家發展基金(NDF)和民間與國際創投成立共同基金,國發基金最高讓利80%,合作的創投業者包括美國知名的500 Startups和臺灣的Appwoeks,到今年9月已經募得4.5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毛治國表示,政府也將邀請國際知名的創業家來臺,協助臺灣新創公司的孵化與成長,同樣的,也會贊助一些和創業社群密切相關的組織和活動。

至於強化國際鏈結上,像是今年3月成立臺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Taiwan Rapid Innovation Prototyping League,TRIPLE),就是希望可以藉由臺灣優質軟硬體整合、先進製造與管理能量,提供國內外創新公司快速製作產品原形,並提供其他設計、行銷、研發的加值服務,協助新創公司可以加速落實創意,實現市場價值。毛治國認為,這種靈活有彈性製造方式,將有助於臺灣新創公司在全球新創體系扮演重要角色。

其他像是今年6月在美國矽谷成立的臺 ​​灣創新創業中心(Taiw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enter,TIEC ),有助於連結臺灣與矽谷的技術與人才,也是全亞洲第一個設立這樣單位的國家。毛治國指出,這個單位也補貼和輔導臺灣新創團隊,可以待在矽谷1~3個月,深入當地的創業體系中,目前已經補助14個團隊,而已經有3個團隊加入矽谷知名的加速器(Accelerators)中。

為了增加臺灣與矽谷之間人才、技術和資金的交流,政府和民間組織則在今年9月,共同成立一個臺灣矽谷科技基金(Taiwan Silicon Valley Technology Fund,TSVTF),專門投資臺灣和矽谷的新創公司,而透過這樣的投資,可以打造可長可久的夥伴關係,也讓臺灣可以在全球新創產業的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的夥伴關係。

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未來國小將教如何寫程式

而毛治國認為,政府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臺灣打造一個可以鏈結全球的創業生態系,鼓勵民間企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鼓勵企業參與更多的創業活動。未來民間公司也將扮演更重要的政策指引方向,政府則扮演一個贊助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同時鼓勵臺灣與國外新創公司有更多聯繫,透過國外公司的資源和經驗,提供臺灣公司更多創新的理念和合作機會。

毛治國強調,為了吸引全球創業人才到臺灣,除了有媒合活動、創業家簽證、資金援助和其他的獎勵外,為了提高臺灣未來的競爭力,政府也會將如何寫程式的課綱納入國小的課程中,也會提供更多與自造者(Maker)相關的課程和活動。

為了強化全球的連結,他表示,政府也將持續提供各種諮詢服務,並派送更多臺灣新創公司到國際化的加速器養成;在此同時,也會更積極參與更多國際創業活動,增加臺灣新創公司的曝光度,隨著臺灣快速設計與製造原型產品的能力,以及其他創業家簽證、資金補助等,可以吸引更多來自國際創業競賽的頂級創業團隊來臺。再者,藉由邀請更多知名創業家來臺灣分享全球化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也可以強化臺灣與國際創業市場的連結。

「臺灣創業鎖定的是全球市場,」毛治國說,透過優秀的技術、人才和政府的投入讓創業家可以「Dream Big、Go Global」(夢想遠大、邁進全球),臺灣新創公司可以在全球創業競賽中勝出,讓臺灣成為一個國際創業中心。

 

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臺灣政府從法規鬆綁著手,提供維琪一年的創業家簽證和創業資金,在臺灣打造一個可以鏈結全球的創業生態系,鼓勵民間企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鼓勵企業參與更多的創業活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