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一項研究指出,美國的IT產業整體環境,如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IT基礎設施等最具競爭力,而台灣則名列第6。

這項研究由商業軟體聯盟(BSA, 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委託經濟學人旗下的研究機構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對全球64個國家進行IT競爭力(IT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dex)調查,調查項目包括個人電腦擁有率、寬頻普及率、政府法規、高等教育比例、IT人員就業率、研發支出與網路犯罪相關法規等約多項指標。

這些指標又主要可歸類於6大類,其評分比重分別是整體商業環境佔10%,IT基礎建設20%,法律環境10%、研發環境25%,對IT產業發展支援15%。

EIU研究指出,以整體環境而言,美國對IT產業發展最佳,其次則是日本、南韓、英國與澳洲,其中台灣名列第6,以些微差距領先丹麥、瑞典、加拿大、瑞士、新加坡等國;中國與印度則分別名列於49與46名。

EIU全球科技研究總監Denis McCauley指出,美國仍在6大項指標中全部拔得頭籌,其中又以IT基礎環境與大量優秀技術勞工最佳,他還指出,美國吸引大量海外人才。但他說,美國的隱憂則是寬頻普及率不足與對技術移民的阻礙。

印度和中國在本次研究名次落後的主因是由於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周,而在個人電腦擁有率與研發投資上都落後,此外,IT基礎建設也僅限於都會周邊。

Denis McCauley說,雖然中國和印度都在低勞力成本上具有優勢,但他們未來一樣會遭遇來自越南、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的成本競爭,目前僅有幾個國家克服法律與基礎建設上的問題進而提升IT產業,而中國和印度必須在他們成本優勢喪失前改善這些問題。

EIU也指出,部分擁有大量技術人員的國家可以發展利基型IT產業;EIU表示,包括馬來西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智利等則是未來可能在排行榜上前進的國家。

BSA總裁暨執行長Robert Holleyman指出,資訊科技將越來越成為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這些研究結果將可成為各國政府改善IT產業環境的藍圖,強化各國的IT部門。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