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58年成立至今,中華電信電信研究所成立已40年,從過去國家級電信技術研發單位轉型到民營化的中華電信旗下研究單位。

在早期電信技術仰賴國外提供的大環境下,電研所自行研發的電信技術為我國固網、行動通訊發展打下基礎,其發展史堪稱為一部國內電信史。

[以下照片提供:中華電信]

技術發展史

電研所內一樓文物室展出從58年成立至今,電研所自行研發的各項電信技術,從局端到終端皆有。包括早期固網交接設備、ADSL到光纖材質等等,在當時電信核心技術為外國控制、輸出管制及成本高昂的時代下,電研所以政府資源自行研發電信技術為我國電信發展打下根基。

老式的公共電話。下圖的機種就像機器人一樣有雙眼和嘴,旁邊黑色的為話筒,通話時人需要站在話機前拿著話筒,並對著機器人的嘴說話。目前中華電信總公司一樓仍有蒐藏展出。





轉盤式公用電話。早期常在街頭巷尾可見到的老式話機。





家庭使用的桌上型共電式話機,已採用轉盤撥話。





較接近現代的電子式話機,已從轉盤改為按鍵撥話,電研所在民國72年投入電子式話機技術,於74年開始量產於電信總局各單位使用,隨後民國77年技術轉移給萬國電器公司生產銷售。







保密機:用於通訊安全保密使用的保密機,在過去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歐美各國對保密技術實施管制,為此電研所以自行開發本土密碼模組研發技術開發出保密機,用於伺服器私密金鑰及數位簽章作業安控單位等用途,確保資訊安全。





網路公共電話機:因應網路通訊時代來臨,民國90年電研所研發出網路公共電話機,以IP網路代替市話網路,使用者可透過其上的話機撥打語音公共電話,甚至經由螢幕與攝影機進行視訊通話,或上網瀏覽網頁。不過該話機在國內相當少見。





公用資訊站:不少人曾在桃園國際機場見過的公用資訊站也是電研所的研究成果。資訊站設置在公共場所,民眾可以 IC電話卡、金融卡付費撥話外,也能利用鍵盤發簡訊,或上網瀏覽收發郵件。不過在無線網路及筆電普及後,資訊站逐漸式微。




新技術

人臉辨識技術:電研所下設安全、識別研究單位,其中一項展示成果就是以紅外線識別使用者臉部五官,供企業、政府單位做好人員進出門禁管理。





3合1掃描器:協助企業做倉儲管理,3合1掃描器可讀取RFID、一維或二維條碼及QR Code三種條碼,掃描讀取完資料後可立即透過內建的3G網路,將倉管資料匯整回報給後端倉管系統,透過3G網路,企業倉管可不受廠區限制。目前用於中華電信行通公司內部倉管使用。







互動電視技術:現場展示一段互動電視影片,透過在運動者四週佈置30部攝影機及後端影像匯整技術。未來民眾觀看球賽時若需要收看其他視角,可以暫停畫面切換至想要的播放角度,展示人員表示只要以遙控器切換視角,觀眾就可隨時看到不同角度轉播,以MOD收視戶為例,用戶只需8M ADSL及MOD機上盒即可收看。







影像搜尋技術:想要在網購時從數以千萬筆商品資料中搜尋到你想要買的商品,可以透過手機或相機拍下商品實物照,電研所的影像搜尋技術可依紋路、形狀等視覺文字(Visual Word)為使用者找出相似的產品,縮小產品搜尋範圍。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