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公路貫穿了嘉義市,也將嘉義基督教醫院(簡稱嘉基)一分為二,靠一條100公尺的長廊連接。這條長廊是門診和住院醫護人員與患者的互通樞紐,更是運送醫療資料和醫材的重要通道。長廊一側,還有正在興建的智慧手術大樓,「屆時,這棟大樓會以AIoT和大數據分析,搭配達文西手臂、複合式手術房先進設備,來提供嘉義民眾媲美醫學中心的醫療照護服務,」嘉義基督教醫院資訊室主任許美鈴說。他們要串起當地居民就醫最後一哩路,就像那條長廊一樣。
很難想像,如此規模的嘉義基督教醫院,是從一家小診所開始。創辦人戴德森在中國出生,本是傳教士的他,遇上兵荒馬亂的1940年代,遭日軍俘虜、看盡古往今來一切戰爭的苦難,毅然決然從醫。回美國修習醫術後,他帶著妻小輾轉來到醫療資源匱乏的嘉義,並以自宅作為診所,開業看診。
當時,他一個周末就診治了200多位痲瘋病患。由於診所時常人滿為患,為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他募款買下嘉義市忠孝東路土地,在1962年創立嘉義基督教醫院。在往後的50多年內,嘉基不斷擴大版圖,醫療照護項目也越來越完善,現在,新的手術大樓也即將在2022年落成。
瞄準遠距醫療,要用IT強化偏鄉醫療品質
嘉基格外重視偏鄉醫療照護服務,透過IT來實現遠距醫療,更成了嘉基延續傳統的關鍵。過去,戴德森每周上一次阿里山,每次都得搭5個小時的火車,再徒步行走4個小時,親自替原鄉民眾看診。這個傳統沿襲了下來,直到現在,嘉基每天都有醫師,花好幾個小時至阿里山,替當地居民看診。
但這樣還不夠,當居民突然發生迫切的醫療需求時,也得馬上透過視訊,來與山下醫師問診。由於阿里山3個醫療服務據點網路時常斷訊,為解決問題,嘉基就在2020年初改善這些據點的網路速度,來確保視訊品質。同時,他們也計畫導入AI傷口辨識技術,要藉IT之力,來把醫療照護資源帶入山中每戶人家。
歷經數十載波折,朝新一代開發模式邁進
1991年隨著嘉基成為嘉雲地區第一所區域教學醫院,同年成立了資訊室,展開醫療IT化之路,不過,嘉義基督教醫院的IT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許美鈴娓娓道來,1999年,嘉義基督教醫院醫療資訊系統(HIS)首次改版,從IBM AS/400系統走向開放式平臺,雖歷經三次系統上線後又下線修改的波折,但嘉基後來拿回系統原始碼,掌握了開發和維護主導權,就能自己以COBOL和VB來開發各種功能。接著,2004年,醫院導入醫療影像儲傳系統(PACS),全院走入無片化時代,IT團隊也完成了PACS和HIS整合,來改善醫院影像醫學科的作業流程和報告系統。
再來,2009年,全臺第一家醫院正式上線了門診電子病歷系統,這是嘉基IT第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還被國家品質標章SNQ評為「國內啟動電子病歷最快的醫院。」系統上線後,醫院HIS的交易速度也大幅改善。這是因為,一直以來,嘉基HIS得應付門診每日4,000的就診人次,臨床資料交易量大,為了確保系統回應速度,必須時常將老舊資料轉移到歷史歸檔區,只保留近1、2年資料在線上。
後來,IT團隊設計電子病歷結構,將病歷內容以XML格式儲存、建立索引,以單一查詢介面整合各式病歷資料,讓臨床醫師可透過單一介面獲得病人完整的資料,不必在不同系統間切換。這種結構,讓嘉基電子病歷系統上線至今,就算保留超過10年的資料,交易速度依然不減。
這次經驗,讓許美鈴體悟到「做對的事情很重要。」經過這些年發展,嘉基原本的HIS也漸從文字模式,往圖形介面發展,更要與新一代開發模式接軌。
HIS二次改版陷困境,卻開啟智慧醫療新契機
嘉義基督教醫院資訊室主任許美鈴指出,改版是設計新流程和新架構的好機會,就算失敗,反而能找出更接近成功的方法。 |
不過,就在近幾年,嘉基面臨了另一個挑戰。距離HIS首次改版過了十多年,雖然2014年曾升級HIS資料庫、更換資料庫主機來提升穩定度和速度,但許美鈴坦言,COBOL程式語言已顯老舊,相關人才難覓,醫院往往得自辦教育訓練來教導新進員工。
為此,IT團隊決定翻新HIS,以新平臺來打造第二代HIS。他們對二代HIS的期待很高,想要整合更多系統,比如將個案管理系統與管理服務整合,來串聯多方資料。只保留醫療核心系統如門診、醫令系統等,不轉換為網頁應用,以免影響效能和穩定度。幾經評估,他們找來一家經驗豐富的廠商,共同開發新版HIS。
這項工程自2016年開始,歷經三年努力,因品質與進度無法掌握,未能如期上線,在2019年以失敗告終。
不過,這次失敗,並未重挫IT團隊士氣。許美鈴指出,這次系統大換裝,讓醫院有重新設計流程和架構的機會,雖然失敗,卻能累積經驗找出更好的方法。這次經驗,讓他們重新思考改版的流程設計和簡化,以及專案與技術管理。於是,IT團隊轉換策略,瞄準智慧醫療,先從個別系統做起。
這一次不再採取大平臺策略,而先鎖定兩項重點目標,包括新手術大樓系統和整合連續性照護資料的電子病歷系統。嘉基IT團隊要透過系統架構和共用模組設計來累積經驗,並從中學習新技能,像是C#、RWD(響應式網頁設計)等。
比如,嘉基IT團隊先以RWD改造相關行政系統,讓行政作業行動化。他們整合了醫工、資訊和工務業務,打造一套儀器設備行動化管理系統,醫院職員用各種行動裝置,就能接收儀器報修通知、即時修護,來提高儀器維護效率。這套系統對2022年將落成、擁有23間手術室的手術大樓來說,奠下了科技化管理的基礎。
iEMR整合長照和社區資料,以連續性照護迎戰嘉義老齡化
嘉基另一個智慧醫療目標,則是整合長照和社區照護資料的電子病歷系統(iEMR),來推動連續性照護服務。連續性照護的目的,是要在病人出院後,不論到長照機構,還是在可進行生理量測的社區照護站時,都能將這些地方累積的健康量測資料,整合回傳至醫院電子病歷系統上。
如此作法有兩大好處。首先,病人回診時,醫師能透過電子病歷系統,掌握病人在院外的醫療資料,依此制定醫療決策;再來,病人出院後,負責接手的照護機構,也能透過該平臺掌握病人在嘉基時的囑咐資料,不必再像過往,完全依賴電話或文書往返與醫院溝通。
嘉基如此看重連續性照護的原因,是因為外圍的嘉義縣市是全臺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區。而嘉基,選擇以資訊整合來迎戰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他們的第一步,是先進行出院前準備系統的改版。許美鈴解釋,出院前準備中心會依據病人情況,比如是否有復健、營養和社工照護上的需求,來協助患者進行出院後的照護資源轉介,而這些資訊,就儲存在出院前準備系統中。於是,IT團隊一方面整合這些病人出院所需的醫囑,一方面串接社區照護站的血壓量測資料,來打通院內和院外照護單位的資訊壁壘。
接下來,他們要將長照資料一併整合至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如此,電子病歷系統就包含了出院準備系統資訊、社區照護資訊,以及長照資料。
但這個目標,還面臨各種資料介接的挑戰,因為不同單位與其採用的醫療儀器有不同的資料格式,為了將這些資料串接到醫院系統,IT團隊得一一客製化介接,比如社區照護站生理量測設備的介接、長照資料的介接,以及院內各種醫療影像儀器客製化的介接。
許美鈴甚至點出,資料介接問題不只存在於連續性照護,還在於醫院日常作業中,比如,醫院必須將資料上傳至疾管署、國健署、健保署等單位,而這些單位系統彼此不互通,所以醫院得將相同資料轉換為不同格式再上傳,造成醫院IT部門不斷介接的重工。
面對這些挑戰,許美鈴看上國際新一代資料交換標準FHIR,要以這個標準,來解決客製化資料串接問題。
擁抱FHIR突破資料互通壁壘
不過,資料格式全面轉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規畫了7大方向的採用策略。首先是教育宣導,透過小型專案來讓IT團隊熟悉FHIR,比如在院內建置FHIR伺服器,研究院內個案基本資料和FHIR資源定義。此外,她也派兩位資訊室人員參加2020年臺灣首屆FHIR聯測,以.NET平臺和C#來進行FHIR實作,測試病人基本資料的互通。
再來是要更明確訂定出FHIR標準規範落地細節和統一詞彙,例如訂定欄位數值的編碼。不過,許美鈴認為,未來,臺灣若要大規模推行FHIR,就得靠政府建立一套標準使用指引,還得建置一套詞彙伺服器,來管理醫院各種代碼。
第4個方向是在系統建構上聚焦。許美鈴指出,目前團隊先聚焦於FHIR轉換程式(Adapter)的設計。為此,她計畫從眾多個案管理系統中,挑出小型系統,來研究Adapter的結構定義,再來打造通用的Adapter。
接下來是發展驗證授權機制,許美鈴表示,FHIR只用於院內資料互通時,還容易掌控,但未來互通範圍若擴大到不同機構時,就得思考權限機制的設計,比如特定病歷資料的存取權限、資料發送的申請流程等。第6個方向則是開源工具效能的研究,採用開源FHIR工具來建置自家FHIR伺服器時,如何優化,達到交易量大時不延遲的需求,都是IT團隊需要研究的領域。
最後一個方向則是FHIR應用發展。FHIR推動組織已有一個強大的App市集,她思考,臺灣是否能發展出專屬FHIR應用平臺,讓各醫院自製的FHIR模組,可以共享給更多醫院使用。
雖然FHIR落實還需要一段時間,但許美鈴期望透過FHIR打通資料藩籬,串起各階段的醫療資料,實現連續性照護服務,延續創辦人戴德森為愛多走一哩路的精神。
CIO小檔案
嘉義基督教醫院資訊室主任 許美鈴
學歷: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
經歷:2002年加入嘉義基督教醫院資訊室擔任資訊管理師,先後完成影像儲傳系統(PACS)和電子病歷系統建置;2012年至美國Duke醫學中心進修7個月,2013年回到嘉基擔任資訊室副主任與主任,2016年轉調院長室參與國際醫療資訊專案,2019年再次回到資訊室擔任主任
醫院檔案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
● 成立時間:1962年
● 員工數:3,270人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資訊室主任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許美鈴
● 直屬主管:副院長陳明晃
● 資訊部門人數:47人
● 資訊部門分工:系統一組、系統二組、系統三組、網路組
IT大事記
● 1991年:資訊室成立
● 1999年:從IBM AS/400系統走向開放式平臺
● 2004年:導入PACS系統,進入全院無片化時代
● 2009年:實施電子簽章,門診不調病歷,邁入電子病歷時代
● 2015年:推動資料倉儲與自助式BI,隔年規畫HIS二代系統
● 2019年:發展智慧科室、行動化、衛教機器人
● 2020年:發展智慧醫療、行政系統優化、醫療與長照整合
熱門新聞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3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