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桃園捷運機場線通車後,這一條全長53公里,跨越桃園市、新北市、臺北市及桃園國際機場的路線,不只是國外觀光客抵達臺灣,前往市區的重要交通運具,也是國人上下班、上下學的重要通勤方式。
然而,在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後,嚴格管控出入境的防疫策略下,國外旅客驟減,國人也減少出國旅遊計畫,民眾減少外出活動,使得桃園大眾捷運公司(以下簡稱桃園捷運或桃捷)旗下這條線路的運務量大減。
疫情爆發前,2019年時,機場捷運一年總運量為2,796萬人次,平均每日運量約7.6萬人次,而在疫情影響的2020年,年度運量大減至1,852萬人次,平均每日運量也縮減至約5萬人次。
儘管機場捷運受疫情衝擊而運量銳減,但並沒有停下發展腳步。去年桃園捷運與交通部鐵道局合作,推動5G智慧鐵道運輸及監理環境,從端、網、雲三部分,為桃園捷運的智慧化營運奠定基礎。其中雲的部分,桃捷規畫打造私有雲平臺,推手正是在桃園捷運企畫處資訊組擔任正工程師兼經理的李鴻志。
在進入桃園大眾捷運公司之前,李鴻志曾在資訊服務產業工作,具有豐富的軟體開發及系統整合經驗,在機場捷運線正式通車營運前,他在2016年加入桃園捷運,待過負責車輛、機電、軌道等維修及研發的維修處。
在維修處期間,李鴻志曾花約一年時間自建一朵測試雲環境,蒐集IoT物聯網數據,包括車載號誌擷取數據、空氣盒子數據、MMS維修管理系統數據進行分析,與維修處研發團隊合作,打造列車舒適度即時監控儀表板,透過儀表板顯示空氣品質、車廂擁擠程度、震動感測等,以掌握旅客乘車舒適度。他還參與開發車載號誌即時健康指數儀表板,顯示列車動向、車輛健康狀態。
李鴻志後來轉至負責行車控制、車務、站務、票務的運務處,再調到負責策略規畫的企畫處,今年成為資訊組正工程師兼經理,帶領桃捷IT團隊
打造私有雲架構
雖然桃園捷運機場線2017年才通車,但由於桃園捷運規畫較早,採用IBM主機切分VM虛擬主機,每臺機器資源不易共享,去年,資訊團隊開始規畫私有雲架構,從2022年開始建置。
為了提升資源的共享,這個私有雲在IaaS層,規畫採用OpenStack加上K8s,並搭配Ceph數位定義儲存,當資料庫資源不足時,將儲存資源定義分配給個別的資料庫使用。PaaS層的資料交換,將採用MQTT及Kafka,透過MQTT蒐集IoT設備資料,並以Kafka作為資料匯流排,處理大量資料,送到NoSQL或SQL Server作資料倉儲,搭配Log紀錄告警。
鑑於舊有系統仍採用Windows環境,私有雲除了支援容器,追求資源的靈活調度,也順應舊系統的需要,繼續支援VM虛擬主機。
李鴻志表示,相較於以單機主機切分VM的架構,除了資安的問題之外,資源不易共享,雲架構可以加入集群方式,讓CPU、RAM、儲存等資源共享,當微服務需要更多的資源時,就能以數位定義擴充。這個私有雲也為未來推動5G IoT大數據處理作好準備。
李鴻志解釋,當微服務或數據蒐集在特定的主機,隨著數據量的增加,傳統的方式需要移機到另一臺更大的主機,採用雲系統的優勢是,可利用平行擴充增加資源。私有雲將於2023年完成,未來新架構逐步取代舊架構。
「任何數據的蒐集都是為了智慧化,這是基本功」,大量的數據蒐集回來後,搭配私有雲系統,承接龐大的數據量,透過私有雲的橫向擴充優勢,能夠更靈活擴充資源,也善用雲來提供備援。
「IT建立雲系統等基礎建設,營運單位從端取得資料,透過IT的標準化雲使用方式,將資料拋到雲,進行BI分析」,李鴻志說明桃捷的端、雲策略。
攝影/洪政偉
桃園捷運企畫處資訊組正工程師兼經理李鴻志表示,IT建立雲系統等基礎建設,營運單位從端取得資料,透過IT的標準化雲使用方式,將資料拋到雲,進行BI分析。
從OT端蒐集更多數據輔助決策
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民眾基於防疫減少外出,使得鐵道業者的旅客載運量驟減,在經營上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桃園捷運也不例外,需要更精準的下決策,例如依據乘客數量的增減,判斷某個時段加開或是減少班車。
然而,營運決策需要蒐集OT設備端的運作數據,例如軌道旁號誌資料、月臺資料、車站內電梯資料,這些資料在鐵道業而言,過去都在封閉的OT環境,由行控中心監控即時數據,確保系統設備的正常運作,要自行控中心以外取得資料並不容易。
李鴻志表示,過去,OT領域常將封閉網路環境視為安全,但現在意識到OT不一定能做到完全封閉,因為一方面想要確保資安,另一方面又想要獲取其中的資料來進行分析,協助營運、維修或供決策之用。
為此,桃園捷運在強化端、網、雲的基礎架構中,端的部分由各個單位研發相關技術,例如從OT端透過自行研發、委外研發的技術蒐集數據,目前已有一些成果。
以行控系統的中央列車自動監視(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ATS)控制系統為例,為提供全面的捷運營運控管,包括列車動態,開往哪裡、經過哪些軌道電路、轉轍器、月臺門、供電資料等等,最直接的方式是自系統取得原始數據,但可能是原廠一連串位元組,只能透過SCADA圖控畫面,才能瞭解列車將進入哪個車站、哪個月臺門狀態。
為了取得ATS系統數據作分析之用,他們委外開發,運用AI影像辨識SCADA的圖控畫面,以間接的方式轉換為數位資料,作為後續的數據分析,輔助經營決策。
除了軌旁號誌的數據,還需要取得車載號誌的數據,兩者相互對應,才能掌握捷運列車前方的路能不能行駛、車速應該多快,由於列車行駛速度快,以時速80公里為例,列車1秒行駛距離達22公尺,指令晚下1秒就可能錯過時機,因此車載號誌每秒回傳即時資訊。
透過自行研發,以側錄取得車載號誌系統每秒回傳資訊,包括列車位置、駕駛模式、目的地,哪輛車在北上方向哪個車站月臺,該列車為自動駕駛或手動駕駛,列車ATP保護裝置是否有效,車載設備是否健康等等。
因捷運列車移動,目前桃捷是透過4G網路,回傳車載號誌數據及車廂內監控影像畫面,因監控影像只有300萬畫素,利用4G網路回傳資料已足夠,但考慮到未來更高畫質的影像傳輸或AI應用需要,視捷運沿線5G基地臺涵蓋情況,明年計畫改用5G網路取代4G。
透過數據分析輔助決策
明年私有雲上線後,根據不同的數據分析需求,送到私有雲架構不同資料庫,如非關聯性資料庫MongoDB,可直接餵入JSON格式資料,用於資料交換、網頁呈現,或將數據送至關聯性資料庫,如MySQL、SQL Server,透過儀表板呈現數據或BI商業智慧分析。
李鴻志表示,從OT取得的數據的目的是進一步分析運用,在這個過程中, IT的角色是完成基礎建設,例如私有雲系統及標準化的使用方式,各營運單位從端取得OT數據後,拋到雲端資料庫使用BI工具進行分析。未來桃園捷運新的路線通車,也能從新系統撈取更多值得分析的數據。
儘管桃捷IT團隊規模並不大,資訊組人數為15人,和其他捷運同業的資訊部門相比規模較小,但編制在企畫處底下,IT扮演資料匯流、資料管理者,協助經營管理層所需資料,如人員、財務、會計等,協助與成本、收入有關的資料分析,輔助經營決策。
李鴻志表示,蒐集OT數據加以分析輔助決策,甚至可發展出專家系統。舉例來說,當發生4級以上地震時,列車放慢速度進行巡軌,過去是交由人工依據經驗判斷如何巡軌,未來發展出專家系統後便能自動計算巡軌時間,安排A、B、C列車執行巡軌。
在車輛維修方面,蒐集車載號誌系統每秒回傳的數據,維修單位能掌握車輛的健康情形,甚至做到預測性維修,一些設備故障在發生前有前兆訊息,前兆可能出現僅僅1秒,側錄車載系統每秒回傳數據,當發現前兆訊息,預估故障的可能性高,在發生之前先進行維修,以避免故障發生後才維修的高成本,例如列車因故障無法發車,為旅客處理退票或安排換乘其他列車、交通工具,媒體大篇幅報導還會造成公司商譽損失等。
另外,因機場捷運經過桃園棒球場,每當舉行棒球比賽或演唱會,旅客就會增加,捷運公司需要研判是否需加開班車,雖然各車站的售票資料每15分鐘回傳一次,但僅集中至票務中心,如經營管理層要求票收數據,需要以人工方式取得售票資料,處理相當費時,最快取得昨天的資料,因此過去捷運公司得在活動前一晚作決策,而且仰賴人工經驗判斷。
未來私有雲上線後,每15分鐘的票收數據蒐集至私有雲,綜合其他系統的數據進行BI分析,由於更貼近各車站真實售票數據,不再需要前一晚依據人工經驗判斷,在比賽或演唱會當天,根據更即時的數據下決策。
「過去以人工處理資料,花費許多時間,自動化的目的是加快分析速度,提供有效的分析,並且提升決策速度」,李鴻志說。
由於鐵道事業售票金額並不高,鐵道業經營並不容易,業者均希望從大數據中煉金,設法增加營收,特別是加開列車班次,意謂著用電成本增加,同時需要安排服務人力,因此對鐵道業而言,依據數據分析輔助經營決策相當重要。
桃捷曾從售票數據發現,許多到桃園棒球場觀看比賽的球迷來自臺北市、新北市,不少球迷可能2到4人自行開車到棒球場,為了吸引球迷搭捷運看棒球,桃捷和棒球場異業合作,推出看球賽回程免費搭捷運,以吸引球迷願意搭捷運看比賽。
透過端、網蒐集更多營運數據,再經由私有雲分析運用,桃捷希望加快分析改善內部經營決策,未來這個私有雲也會和交通部的鐵道營運安全雲介接,將部分營運數據上傳至鐵道雲,讓主管機關根據鐵道業者的數據,研究擬定鐵道管理政策。目前桃捷正與鐵道局合作,為營運資料上傳至鐵道雲制定標準,未來不只是桃園捷運,其他鐵道業者也會依這個標準上傳資料至鐵道雲,讓主管機關掌握營運資料,協助改善我國鐵道監理決策。
CIO小檔案
桃園大眾捷運企畫處資訊組正工程師兼經理李鴻志
學歷: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
經歷:曾在資訊服務產業工作,具有軟體開發、系統整合經驗,2016年進入桃園大眾捷運,在維修處、運務處、企畫處擔任正工程師、正管理師等職務,在維修處曾參與IoT數據分析運用,並自建智慧維修測試雲,後來升任企畫處資訊組經理帶領IT團隊
公司檔案
桃園大眾捷運
地址:桃園市大園區領航北路四段251號
成立時間:2010年
主要業務:機場捷運服務
員工數:約1,140人
董事長:劉坤億
總經理:鄭德發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企畫處資訊組正工程師兼經理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李鴻志
資訊部門人數:15人
IT大事記
2015年:ERP/EIP系統上線
2016年:通過CNS27001/ISMS資安驗證
2017年:推出MMS維修管理系統、遺失物管理系統上線
2018年:文件管理系統、物品管理系統上線
2019年:推出站務管理系統
2020年:票務帳整系統上線
2021年:運務支援系統上線
2022年:車務行控系統上線、規劃建置桃捷雲私有雲系統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19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