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3個月就完成核心系統大換裝!大概破了全國紀錄。」談起3年前醫院核心系統轉換大工程,衛福部臺北醫院資訊室主任王立峯繼續說:「要在這麼短時間內汰換,當然吃足苦頭,沒辦法!因為舊系統已經到極限了。」
這位在醫療IT界活躍數十年的老將,侃侃而談他與團隊如何在3個月內一口氣上線了新版醫療資訊系統(HIS)。
舊系統不堪負荷,成立院級小組定調一夜換新
2019年,臺北醫院使用25年的核心系統已經慢如牛步,不只處理原有醫療業務很吃力,更難以應付不斷擴增的新業務。系統資料傳輸速度緩慢,連帶導致醫院門診、急診和住院系統的運作效率不佳,原本一上午能處理完的門診量,醫師得花上一整天才解決,就是為了等待系統而拖累。
臺北醫院不是不想大幅翻新,可是,委外廠商握有舊系統的核心資料庫資源,醫院IT每次都得透過廠商,才能修改程式、與第三方系統介接,等於核心開發權掌握在廠商手上,導致醫院IT應變速度不夠快。再加上,舊系統採用老舊的程式語言COBOL,而不是時下熱門的程式語言,也嚴重影響了醫院IT人才的經驗傳承。
於是,該年9月,臺北醫院成立一個院內資訊小組,由院長、副院長、醫療科、醫事科和IT團隊組成,來統籌新系統走向。他們找來新廠商,要將核心系統轉換為兼容性高的開放式架構,以便介接不同廠商的資料庫和工具,還要能支援不同程式語言,甚至能處理的資料形式不再限於文字,還要包括圖像和影像。這一步,奠定了臺北醫院後續發展智慧醫療應用的基礎。
身為資訊小組的核心成員,王立峯更提出,3個月汰換核心系統,並且要一次全數上線所有新系統,不留後路。他分析,一般系統轉換採漸進模式,部分新系統先上線,同時與舊系統介接,雙軌並行來逐步汰換。但這麼做得付出不少代價,比如,新系統仍需與舊系統介接,醫院得與原系統廠商討論,耗時、耗力也耗經費。另一個考量是,新舊系統並行,會延長使用者適應新系統的過渡期,延緩轉型腳步。
因此,王立峯衡量,既然新系統廠商已有不少醫院系統上線和維運經驗,臺北醫院確認過公版可支援病人服務流程、醫事流程和病歷系統的前提下,理應能導入公版HIS來加速上線,於是選定在2020年1月1日全面上線新系統。
10年磨一劍,克服挑戰完成換裝
這並非王立峯第一次汰換核心系統。早在10多年前,他進入臺北醫院發展IT時,就一直有個換系統的念頭,甚至幾年前嘗試過一次,但無疾而終。這次,鑑於舊系統實在難以負荷醫療作業,他一鼓作氣,建議高層在短時間內全面換新,「當時長官急問,這樣不會太冒險嗎?」他深知這是非做不可的工程,在獲得院長全力支持下,IT團隊展開上線前準備工作。
這次的汰換範圍,包括了醫院5大核心系統,也就是HIS、醫學影像儲傳系統(PACS)、護理資訊系統(NIS)、實驗室資訊系統(LIS)和行政管理系統(MIS)。不過,這些系統並非由同一家廠商負責,HIS以外的其餘四套核心系統各有不同廠商負責,因此,換新時,得靠這一群廠商協助轉換。
就在預訂上線日的前一個月,王立峯收到通知,HIS以外系統的廠商陸續退出,不願協助轉換。
「那是我們遇到的最大挑戰!」他坦言,眼看上線時間越來越近,團隊既焦慮又緊繃,擔心無法如期轉換、影響醫療業務。所幸,在新廠商協助下,團隊找齊各系統的第二配合廠商,才化險為夷,順利在預訂日正式上線新系統。這一次的驚險經驗,也讓臺北醫院IT團隊養成了多想幾步的習慣,隨時準備好多個解決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至此,10年磨一劍的系統汰換工程告一段落。「 我們發現,這個做法效果非常好,超出預期。」王立峯指出,一次全面換新,不只免除醫院處理舊系統的衍生問題,使用者也因為不得不使用新系統,也大幅縮短適應期。他觀察,系統上線2周後,資訊室接到的操作問題電話明顯減少,「這代表,使用者適應得差不多了。」
臺北醫院核心系統轉換的成功經驗,還成為另外2家衛福部醫院的借鏡對象,分別是去年以同方法成功轉換系統的豐原醫院,以及今年7月即將上線新系統的臺南醫院。
先穩定再求好,奠下智慧醫療基礎
接著,臺北醫院以新HIS為起點,來規畫智慧醫療發展藍圖,分為「必要」 、「需要」 和「想要」 3大階段。必要階段是指,新系統上線後一年內,先確保醫院核心業務能正確執行,如病人掛號、看診、取藥和檢驗檢查,以及醫院每日帳務管理和健保申報作業等要能正常運作。
同時,臺北醫院也要求,在新系統上線3個月內,使用者先暫緩提新需求,除非是嚴重影響醫療業務的需求。待系統穩定後,2021年,臺北醫院進入「需要」階段,IT開始開發使用者新需求,逐步優化系統。
王立峯回顧,正因為臺北醫院在2020年初完成系統轉換,才能更快因應突如其來的COVID-19疫情。比如,團隊重掌核心開發權,可快速配合衛福部政策來調整程式,如開設視訊門診系統,甚至,當各家醫院都急著消化大量PCR檢驗時,臺北醫院1天就能完成3,500份PCR檢驗,報告隔天就送出。
衛福部臺北醫院資訊室主任王立峯指出,AI在醫療場景中,應用來解決人力短缺和醫療錯誤問題,比如以人機協作模式,來輔助護理師照顧病人,提高服務品質。攝影/洪政偉
打造智慧醫療10大建設
後來,臺北醫院邁入「想要」階段,在新HIS基礎上,全力發展智慧醫療應用。當時,臺北醫院院長鄭舜平提出智慧醫療十大建設,要以醫學中心水準,來打造10套智慧醫療系統,優化臨床流程和體驗。
一大經典案例是去年6月上線的行動醫療助理機器人,來讓民眾視訊約/看診更順暢。民眾只要加入部立臺北醫院Line官方帳號,輸入身份證字號、建立初診資料,就能在官方帳號內預約視訊問診,並按預約時間進入Line診間、進行問診。
這款機器人的特別之處,在於後臺能串接醫院HIS,透過API將民眾掛號資訊送至HIS,還能根據民眾的問題,來撈取HIS資訊,將回答彙整成一份資料表,來回答民眾。
不只如此,該機器人還能推播通知給民眾,如慢箋領藥、看診預約,甚至,團隊還能透過資料分析,來發送個人化衛教資訊。王立峯形容,這款機器人就像是連結醫院與民眾的溝通橋樑,以民眾熟悉的通訊軟體,來雙向傳遞重要資訊,大幅減少原本視訊問診的溝通成本。臺北醫院也成為,當時少數能做到視訊問診串聯HIS的醫院。
這只是臺北醫院練兵的第一步。為盡快推出Chatbot,臺北醫院沒有採用委外專案開發的方式,而是導入商用的Chatbot低程式碼開發平臺來開發。透過平臺提供的拖拉式設計介面,快速設計出想要的對話應用,也直接在平臺上進行模擬測試和發布管理,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可以上線行動醫療助理機器人。
有了行動醫療助理機器人的成功經驗,臺北醫院進一步將Chatbot串接HIS,今年要在內部專用的通訊App上推出3大新功能,包括給醫師使用的藥品查詢功能、危險通報和醫師會診通知。醫師不必再透過網頁查詢藥品資訊,可直接在通訊App上查詢藥品。而會診通知方式,也一改過去的簡訊通知,改讓醫師直接在這款App上查看會診資訊和歷史記錄,不受其他資訊干擾。
臺北醫院的智慧醫療建設不只聚焦在Chatbot,也同時發展數位同意書簽署應用,並引進電子紙床頭卡,換新病床床頭卡介面、整合呼叫等更多功能和資訊,來改善病患服務。
此外,臺北醫院也鎖定醫院藥局,開始布局智慧藥櫃和庫存應用,還要導入智慧櫃檯,來翻新診間櫃檯和調劑檯。今年,團隊還有一項創新的智慧醫療應用,要在醫院App中新添院內導航功能,利用箭頭指示,來帶領民眾至所需樓層和診間,就像是Google地圖一樣。
甚至,王立峯透露,團隊正在評估一套DRG自動編審軟體,來減輕人力編審負擔。DRG是一種分組式住院支付制度,也就是將醫師診斷為同一類疾病、採類似治療方式的疾病,分為同一組,再根據病人年齡、性別、有無合併症或併發症、出院狀況等類別,再進一步分組。最終得出的組別,就會搭配其他相關記錄,來計算患者應付給醫院的住院費用。
因為這套制度的費用計算過程相當複雜,醫院往往得撥出專門人力來處理。臺北醫院同樣也面臨這個問題,想要藉助AI,來分析醫師撰寫的病患病程記錄(Patient note),如手術碼、ICD疾病分類碼,由AI建議最佳DRG代碼,再交給人工核對,來縮短時間、降低專門人力的負擔。
下一步:人機協作、次世代HIS
如同許多醫院,AI也是臺北醫院智慧醫療藍圖的重點之一。王立峯點出,AI適合用於人力短缺和減少醫療錯誤的場景,比如藉AI加速醫師判斷患者狀況,或透過智慧藥櫃,來提供正確的藥物給病人,甚至借助人機協作,來輔助護理師照顧病人。如何善用AI改善人力不足、確保醫療正確性,是臺北醫院接下來的努力方向。
對臺灣醫院產業來說,臺北醫院還肩負一個重要任務:擔任衛福部次世代HIS的首家示範醫院。衛福部自去年底開始規畫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這個平臺有2種意思,一是採FHIR標準的資料交換平臺,各家醫院可將自家HIS資料傳送至該平臺,來與政府單位交換資料。另一是衛福部主導開發的公版HIS,供26家衛福部醫院使用。臺北醫院正是衛福部率先展開次世代HIS需求訪談的醫院,將配合導入新一代HIS,為其他衛福部醫院開先河。
CIO小檔案
衛福部臺北醫院資訊室主任王立峯
學歷: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電腦科學系畢業
經歷:1988年於臺北長庚醫院任職程式設計師,而後進入衛福部桃園醫院擔任資訊室主任。1996年至2001年間,陸續於馬偕醫院、西螺慈愛醫院擔任資訊課課長,後來於臺中林新醫院和臺中長興醫院擔任資訊室主任。2006年起,於衛福部臺北醫院擔任資訊室主任至今
醫院檔案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地址:新北巿新莊區思源路127號
成立時間:1941年成立、1999年7月改制
主要業務:提供門診、急重症醫療與社區照護
院長:鄭舜平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王立峯
資訊部門人數:10人
資訊部門分工:分系統一組、系統二組、系統三組、網路組,負責全院資訊軟硬體建設
IT大事記
1993年:第一期整體HIS系統上線、隔年第二期整體HIS系統上線
1999年:整體HIS系統改為主從式架構
2004年:PACS全面無片化
2016年:建置行動護理站照護系統、醫療品質指標系統、採血系統,行動護理站照護系統之護理紀錄宣告電子病歷並斷紙
2017年:新版病人安全通報系統、門診儀器連線、檢查報告平臺上線,愛腎圈安卓系統App開發完成
2018年:完成交換器換新
2020年:上線新版HIS、NIS、MIS
2021年:新版洗腎系統上線、導入醫指付
2022年:上線零接觸生理量測系統、視訊系統、Line行動醫療助理機器人,床頭卡換新、儀器定位系統上線
2023年:建置院內App藥品查詢、危險通知和會診通知新功能
熱門新聞
2024-11-29
2024-12-19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