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全球共享機車大國,共享機車規模高達全球15%,光在臺北市就有近13,000輛,是全球總數的一成。這個一級戰區中,最大規模的車隊是共享機車平臺威摩科技(WeMo Scooter),在臺北市擁有近5,000臺機車,總車隊規模約7,000臺。
威摩科技在2015年將共享機車商業模式帶入亞州,使用者在地圖App上找到鄰近機車一鍵租借、停放於服務範圍內的任意合規停車格即能歸還。除了B2C機車共享服務外,他們去年更將租賃服務經驗和技術商品化,販售給其他汽機車租借業者使用。背後技術,都是由威摩科技自行開發的車聯網軟硬體,用改裝機車內,黑盒子的各式感應器蒐集位置、電量等資訊,再回傳到後臺儲存、分析、管理。
主導技術建置及UI/UX設計的威摩科技技術長鄭捷是共同創辦人之一。鄭捷曾經創立過網通科技公司及車輛改裝公司,甚至擁有自己的車隊,參加過國際知名甩尾大賽D1GP。從威摩機車改造到車聯網通訊軟硬體建置,鄭捷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車聯網是威摩科技共享服務的關鍵技術基礎,不過鄭捷認為,共享機車與餐飲業一樣,是長期、重複提供服務的行業,只要產品有一定水準,顧客體驗才是經營回頭客關鍵。因此,他幾乎每天都騎著自家機車,從使用者角度親身體驗操作流程,思考如何從車體改造、App優化、後臺系統調整等面向,來更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
以長期提供服務為出發點的理念,體現在威摩科技三大產品發展焦點:App 的UI/UX設計、機車硬體,以及車聯網數據管理。
亞洲第一家共享機車如何設計UI
「你現在覺得理所當然的常見租車模式,都是威摩從頭開始創造出來的。」他自豪的說,因為是亞洲第一家業者,設計App和整體租借流程之初,沒有可參考的同類上市產品。鄭捷認為,UI背後對重視UX的講究是威摩科技最具競爭力的領域。「就算你現在學了我們的UI,長期優化UX的精神也很難模仿。」
雖然歐美更早就出現了共享機車App,不過,因為使用者習慣、設備選擇、路況等因素與臺灣市場不同,威摩科技評估後沒有採用它們的設計。舉例來說,尋找機車階段,當時歐美App主流是列表式呈現,威摩科技則改用地圖式呈現方法,這個UI設計現在已經是臺灣共享機車的主流設計。
鄭捷說,設計UI時,每一個App頁面的設計,他們都會從多個角度思考使用者操作環境、使用需求,以及威摩科技如何能從中獲取直接或間接價值。
WeMo App用來啟動機車的「鑰匙頁」設計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個鑰匙頁上,有控制機車電源和車廂的按鈕。一開始,這兩個按鈕一度占了手機螢幕30%以上的面積。超大按鈕的設計,背後隱藏的是體貼使用者的講究,像是考慮使用者是在戶外環境啟動機車,而且有可能帶手套而影響操作精度,所以,按鈕尺寸才大於一般人的大姆指大小,方便不同情況下的按壓,後來,隨著大尺寸手機逐漸普及後,才又縮小按鈕的螢幕占比。
UI除了設計講究,在資訊提供上也經過不少斟酌。同樣以鑰匙頁設計來舉例,鄭捷說,國外租車App會提供地圖導航,來搭配啟動鑰匙按鈕,但鄭捷認為,使用者往往習慣用Google Map來導航,租車App提供地圖介面的設計意義不大。他自己則會思考,使用者需要的租車App資訊中,哪些只有威摩科技能提供。
最後,威摩科技參考了Garmin自行車App的設計,在鑰匙頁面直接提供租借時間和機車剩餘電量,讓顧客一目瞭然,更提高鑰匙頁面資訊的參考價值。「但不能顯示當前收費,否則會增加使用者還車壓力。」他笑著坦言。
以優化UX為第一優先的服務設計理念
UI/UX改良不是一個短期計畫,更是威摩科技營運共享機車8年來的長期課題,時時觀察使用者需求,並推出因應的優化功能。
例如隨著越來愈多顧客長途騎乘時,會遇到機車電量見底,需要尋找下一臺機車的需求。早期App設計中,使用者需要先還車,才能重新進入尋車地圖,找到下一臺車位置後,徒步前往換車。威摩科技後來觀察到使用者這個痛點,便在鑰匙頁面中,直接增加尋車功能,不用等到電量見底,就能提前規畫換車路線,先騎到另一臺車所在地後,就地歸還、換車。
不只如此,威摩科技正在思考,如何進一步簡化這個換車流程,希望能用一、兩個按鈕操作就能快速還車、借新車,提高使用者體驗的流暢度。不過,這個整合難度不小,需要將兩臺車的租借紀錄、騎乘資訊、付款和折扣等數據合併到同一個訂單中,這是當初系統架構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事,威摩還在研究如何克服技術問題。
為了優化使用者體驗,威摩科技甚至會犧牲一部分營運效率。「設計服務時,必須區分對使用者有價值的環節,以及對營運方有價值的環節,後者不應阻礙到前者。」
鄭捷以還車拍照流程的安排來舉例。使用者在App中拍照紀錄還車,可以帶來兩個效益,一是證明停車區域合規,遭惡意挪動時可舉證。其次,可運用Google ARCore Geospatial API技術,從還車影像中判斷地點,減少GPS飄移造成找不到車的困擾。
不過,威摩科技沒有強制使用者操作,反而刻意安排到還車付款以後,使用者還車後甚至可以直接關掉App離去,跳過拍照階段。「這不是使用者從A點移動到B點所需的步驟,所以不能用來干擾他們。」鄭捷表示。
雖然這樣的設計會降低前述兩大效益,但鄭捷堅持,這是營運方的問題,不管解法再難,都不能靠犧牲使用者體驗流暢度來解決。
設計服務時,必須區分對使用者有價值的環節,以及對營運方有價值的環節,後者不應阻礙到前者。── 威摩科技技術長 鄭捷 攝影/洪政偉
以支援多年服務更新為前提進行硬體技術選型
App UI/UX技術背後是威摩科技從頭自行建置的車聯網解決方案,硬體核心是機車黑盒子,包含陀螺儀、G-Sensor等各式感應器,邊緣運算這些數據的CPU,以及上傳這些數據到雲端的無線通訊裝置。
威摩科技創立時,要先選擇車聯網通訊技術,「3G便宜很多,真的要用4G嗎?」廠商不解為何要用開臺才一年的4G技術。「我們的車未來要用8年、10年,那時3G還在嗎?」鄭捷這樣回答。放眼長期服務,他堅持在上千輛機車中安裝較為昂貴的4G通訊設備。
他進一步說明,初期投資高規格硬體,是因為WeMo不是一次性交付,而是長期提供的服務,甚至成立初期就有許多未來服務、開發進程長達數年的規畫。為避免硬體頻繁更新影響開發進程,威摩科技一開始考慮支援後續10年業務的硬體能力。
有了足夠的通訊及運算硬體規格打基礎,威摩科技得以陸續推出龐大數據處理或即時運算的新服務,例如車禍瞬間數據紀錄、路面狀態資料蒐集、城市車流分析、空氣品質偵測等。不只如此,也可以先用車內硬體預先處理資料,再上傳到雲端,節省通訊及雲端資源使用成本。
車聯網數據管理要從服務設計出發
車聯網軟體核心則是數據管理後臺。散布於城市各處的機車是寶貴的資料來源,不只能支援日常機車定位和租借,所蒐集的數據還可以用來開發新功能、優化使用者體驗、還能回頭來優化車隊營運。
一個例子是區域車輛動態平衡機制。車輛分布失衡,會導致使用者在部分區域方圓數公里找不到車,其他區域卻有大量機車閒置的窘境。一方面造成使用者不便,另一方面也形成威摩科技大量隱性成本。
為了促成區域間車輛平衡,威摩科技策略是分析機車位置和租借資訊,找出特定區域的低租借率時段,祭出優惠價格,以期提升車輛流動率。鄭捷表示,未來更考慮導入AI技術來強化區域車流分析和動態價格調整。
雖然車聯網數據有許多用途,不過威摩科技後臺收錄的資料又多又雜,包括數千臺機車不斷更新的即時位置資料、高頻小額付款資料、各式車輛狀態資訊、動態行駛資料、空氣品質等環境資料等。資料儲存和計算成本,會成為與日俱增的負擔。這使威摩科技開始思考,如何優化數據管理方法,以節省儲存和雲端資源使用成本。
鄭捷表示,威摩科技近年開始思考如何節省數據處理成本,以提供服務為目的,來思考不同數據種類是否有助於提供新服務或優化UX及營運。一方面,刪除不符目的既有資料,未來也會停止蒐集。另一方面,也思考能否縮減原始資料,只保留從資料中提取出的洞察資訊,來減少儲存數據量。
近年,威摩科技數據分析團隊及數據工程團隊持續合作,探討不同類型資料的可能用途。例如,用車輛位置數據來計算車輛進出特定區域的數量及時段,或從機車震動數據來分析特定路段的馬路平整狀態。
商品化共享機車服務經驗,成為車聯網管理平臺
經營多年共享機車業務後,威摩科技成長戰略下一步是輸出服務模式和車聯網管理技術,去年推出了B2B車聯網解決方案,提供汽機車的車聯網硬體設備,也提供分析後臺,能追蹤車輛租借情況、位置、損壞狀態、不同型號汽車的顧客滿意度等資訊,已經獲得不少租賃業者的採用。
從B2C租賃業者走到B2B平臺商角色,威摩科技一大挑戰是後端系統的調整,要從自家車聯網平臺,轉變成支援多家業者的共用平臺。例如,車聯網資料架構就得重新設計,來支援多種車款租賃業務,從單一輕型機車,轉而支援四輪車、電動車、汽柴油車等更多複雜車款,甚至還要提供多租戶的不同權限控管。
為了改動資料架構、支援後續對外數據服務,他們擴編了數據團隊,並研究不同車款租賃業務的商業模式和營運流程,以了解其他業者所需的數據種類及分析方向。
傳統汽機車租賃業者如何用車聯網數據驅動業務?鄭捷從自家車聯網管理經驗提出建議。首先是車輛交付時可以使用科技達成,不只使用者不用前往固定據點,業者也能省下服務人力,且服務規模及範圍都能大幅拓展。
再來是車款表現分析,可以綜合不同車款的使用頻率、顧客滿意度、旅途長短、耗損情況,來觀察車隊中表現最佳的車款,作為車隊擴張時採購參考。
第三是防盜。能即時管理、追蹤所有車輛,意味著業者在車輛位置或狀態異常時能更快反應,且能保留完整電子記錄供事後偵查使用。
威摩科技下一步要將這套車聯網系統開放,支援更多第三方IoT車載裝置,集中到單一平臺管理既有車聯網數據。鄭捷表示,任何物聯網最重要的考量都是資安,當平臺開放第三方裝置,威摩科技對資安的掌握度就會受到衝擊,因此下一階段,最大挑戰是更加複雜的資安管理。
CTO小檔案
威摩科技技術長 鄭捷
學歷:南加大電機工程學系
經歷:1997年創立捷辰科技,產品銷售對象包括國內外大廠,1999年起擔任捷辰科技董事長至今,2015年10月參與創立威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長至今。運用網路通訊及車輛改裝產業經驗,主導共享機車服務及車聯網平臺的軟硬體開發
公司檔案
威摩科技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3段303巷3弄8號2樓之1
成立時間:2015年10月
主要業務:共享智慧機車即時租借服務
員工數:200人
董事長:吳東明
IT大事記
2015年:威摩科技成立
2015年4月:第一版共享機車原形與系統完成
2015年6月:研發成功/導入生產
2015年10月:車聯網服務上線
2020年5月:攜手臺灣大哥大打造移動式空品預測平臺
2022年3月:B2B車聯網平臺RenTour正式上線
2022年5月:導入Google ARCore Geospatial API技術,優化機車定位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5
2024-11-22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