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人壽系統資訊部協理 吳明憲 (攝影/洪政偉)

對國泰人壽而言,上雲是為了跟上保險業激烈的市場演變,這是來自三年前全球疫情衝擊的經驗。當時,臺灣進入三級警戒,保險局一周內拍板,開放業者辦理遠距投保,作為保險業務員執業的替代措施。如何快速建立投保、理賠等線上服務,成為當時保險業IT最大挑戰。

但是,要快速建立一套新的運作環境可不容易。尤其既有地端資源有限,為了採購一套硬體設備,歷經簽核、議價、下單等過程,到貨後還得進行上線和測試。掌理國泰人壽基礎設施的國泰人壽系統資訊部協理吳明憲直言,光是船運就要等三個月。「如果別家保險公司採用公雲,迅速完成建置,我們卻要等快半年,怎麼跟人家競爭?」吳明憲一句話來點出保險業上公雲的必要性。一次市場驟變,驅使國泰人壽進一步思考採用公雲,綜合考量後,國泰人壽在2022年展開系統上雲的評估,一步步實現系統上雲計畫。

過往就曾採用私有雲技術,發展中臺環境

這並不是國泰人壽第一次採用雲端技術。早在2015年,國泰人壽為了因應業務量大增伴隨'的系統連線需求,開始發展私有雲,逐步將傳統系統架構轉換為多機叢集的雲端架構,打造新一代資訊系統。

國泰人壽系統資訊部協理吳明憲回憶,當時將運作在IBM Power系列主機的周邊系統,遷移至X86架構伺服器上,來發展微服務架構的中臺環境。

不同於2015年的架構調整,國泰人壽這次的公雲評估,更在意的是如何彈性運用資源。

吳明憲指出,國壽現有地端資源足以支援營運需求,能支持高達2萬名壽險業務員同時連線,但他強調,「無法確定未來流量是否會更大。」

另外,吳明憲表示,現有地端資源得經過不斷地改良和調整,擴增大量設備,才能支援高峰流量需求,但是,「事實上,平日可能只要支援3千人連線的流量。」

吳明憲點出,雲端資源以量計價,還可以動態調整,避免多餘硬體設備的成本開銷,「資源擴充的靈活度,是國泰人壽採用公有雲的一大考量。」

2022年,國泰人壽跟進採用國泰金控制定的上雲策略,開始進行雲環境就緒(Cloud Ready)架構的準備,著手相關評估,在地端機房部門成立雲端團隊,由金控提供培訓,將國泰人壽既有的地端維運人員轉型為雲端人才。完成相關評估後,國泰人壽在2023年選定17套系統先上雲,包括了16套行銷活動網站和機場旅平險系統。

風險、商業價值和技術成本是系統上雲評估關鍵

國泰人壽如何一步步實現系統上公雲計畫?第一步,是先依據風險和商業價值高低,來篩選適合上雲的系統,第二步,根據技術成本高低,來考量系統上雲方式。

吳明憲根據系統的重要性評估上雲風險,判斷系統上雲後,對公司營運影響程度。例如,核心系統涵蓋重要業務,上雲可能對營運造成影響,反觀,活動網站流量變化大,在使用量低時上雲,較不會影響營運。

考量商業價值時,則是挑選出使用量較大或流量變化大的系統。根據兩項評估條件,吳明憲和團隊盤點了上百套系統,最後從活動網站系統下手,選出16套使用量和變動量大的活動網站,包含每年舉辦的客戶子女獎學金活動網站,和健走公益活動網站等。

另外,考量機場旅平險系統營運時間特殊,時常與IT設備維運時間衝突,導致維運人員修理、更新設備時,往往會影響到系統運作。因此,國泰人壽也將機場旅平險系統列入第一階段的上雲系統。

低度調整應用程式架構,讓系統達到上雲最適狀態

篩選出上雲系統後,如何根據系統特性,決定最適合的上雲形式,更是一門學問。

吳明憲表示,IT團隊根據國泰金控自己訂定的 Cathay 6R 上雲遷移理論,來評估適合形式,其中,技術成本是主要考量依據。國壽希望以最少的技術成本,讓系統達到上雲最適狀態。

吳明憲解釋,以活動網站為例,該類系統採用了較現代化的 Spring Boot 框架,對照金控的上雲方法論,僅需低度調整應用程式架構即可,例如,將活動網站資料庫依業務別拆分,讓系統能在微服務平臺上運作,不需大幅更改架構或替換整個系統。

國泰人壽的作法,並不是要將所有系統改造為微服務、容器化架構,而是將這兩項技術作為系統上雲的手段之一。吳明憲解釋,微服務架構除了能讓系統更方便上雲,各個服務獨立運作,可針對單一服務使用量計費,不僅能節省整體開銷,團隊更能細緻管控各個服務使用量及成本。

將應用程式調整成微服務架構後,國泰人壽採 PaaS 模式將應用程式上雲。建立雲端基礎設施環境時,則會依據服務供應情況採用 SaaS 或 IaaS 模式。若供應商有提供對應服務,則會直接採用SaaS模式訂閱服務,若沒有,則會採用虛擬機模式上雲。

以國泰人壽內部的程式碼防竄改系統為例,目前,國泰人壽使用的雲端供應商並未提供相關服務,因此,他們選擇在雲端環境建立虛擬機,透過 IaaS 模式將這個原本在地端的系統遷移上雲。

在挑選雲端環境周邊工具時,吳明憲特別重視供應商綁定問題。

目前,國泰人壽僅採用一家雲端供應商的服務,「但我們會保持一定程度的可遷移能力。」吳明憲強調,像是選擇支援通用介面的服務,盡量不用供應商的獨門技術。

例如,挑選資料庫服務時,得留意資料庫服務是否支援標準 SQL 語法,避免日後難以遷移至其他公雲。

(攝影/洪政偉)

今年還要將14套系統上雲,讓既有上雲系統朝向純雲端運作模式

完成第一階段系統上雲計畫後,國泰人壽也累積了足夠的系統上雲經驗和能力,今年正式步入大規模上雲階段。IT最高主管國泰人壽副總經理王富民更下達了年度目標,要再將14套系統上雲,包括7套活動網站和7套業務類、服務類系統。

另一項重要目標,要讓已上雲的系統朝向「純雲」運作。吳明憲解釋,第一階段上雲的17套系統運作時,部分操作仍須連接至地端。

例如,當保戶在活動網站填寫業務人員代碼,系統需要連接部署在地端的人事系統,才能查詢資料,「如果地端不能運作,活動網站部分功能會連帶被影響。」吳明憲點出了這些系統上雲後最大擔憂。

在上雲第一階段中,國泰人壽主要將應用程式改為微服務架構,達到系統上雲最適狀態。

而在大規模上雲階段,國泰人壽納入了活動網站以外的系統,不同類型系統上雲的作法也大不相同。吳明憲以人事系統舉例說明,考量這款系統不需經常修改,他們計畫採用 IaaS 上雲模式,運用虛擬機將人事系統直接遷移上雲。未來,國泰人壽新開發的系統也會優先考慮在雲端環境上建立。

除了要在今年將14套周邊系統上雲,吳明憲透露,內部正在嘗試將核心系統部分業務遷移上雲。他解釋,壽險核心系統中包含新契約、投保、理賠和保費等作業,其中,投保和理賠作業的流量變化較大,所以,「國泰人壽已經計畫將這兩個部分上雲。」今年,國泰人壽從網路投保旅平險系統開始試行,先改寫系統,再近一步評估是否上雲。吳明憲表示,考量核心系統上雲風險較大,國泰人壽並未將核心系統上雲列入今年年度目標。

開始採用公雲服務後,控管成本成為重要課題。為了讓維運人員更快速掌握每月開銷變化,今年初,國泰人壽啟動 FinOps 計畫,由內部團隊自建雲端費用管理儀表板,大至專案消耗費用高低,小至網路流量、CPU 負載和磁碟機花費成本等等。

因應雲端時代,地端人才關鍵能力開始轉變

回看第一階段上雲旅程,吳明憲點出,國泰人壽過往累積的轉型經驗,在這次計畫帶來不少助力。

早在20年前,國泰人壽推動過一次IT變革,將傳統大型主機封閉式架構,轉換為 Java 語言的開放架構。「那時候開始學會容器概念。」這個經驗,讓他在主導上雲過程中,更容易掌握微服務架構技術原理。

執行上雲計畫過程中,最大挑戰並非來自技術問題,而是法規和人才培育。吳明憲回憶,早在金管會宣布鬆綁上雲規範前,內部就開始進行上雲報准程序,直到八月新規範上路,大幅簡化上雲流程,為團隊開闢一條暢通的路,才順利將系統逐一遷移上雲。

另一方面,維運地端和雲端基礎設施需要的關鍵能力大不同,如何籌組雲端團隊,將既有地端人才培育成雲端人才更是不容易。吳明憲的作法是,在部門底下設立一支雲端團隊,逐一了解、找出雲端有興趣的地端管理人員,將這批人手調派至雲端團隊中,再透過金控提供教育訓練,來培育這支團隊。

吳明憲指出,傳統地端機房人員不需要學習軟體開發,但是,開始採用公雲服務後,機房維運人員也得開始使用程式,來建立基礎設施環境,「人人都會成為軟體開發人員。」這句話點出,在雲端時代下,IT從業人員的技能得更加地全面化,才能跟上這波趨勢。國泰人壽也正在迎戰這波人才轉型挑戰。文⊙李昀璇

 CIO小檔案 

國泰人壽系統資訊部協理吳明憲

學歷: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經歷:在國壽擁有長達20年IT經歷,從維運基礎設施開始做起,職涯途中曾轉至程式開發相關部門,從事應用系統軟體開發,先後又從事了壽險核心系統和投資系統的維運工作,最後回到系統資訊部擔任協理,掌理基礎設施,是支持國壽IT運作的主要執行者之一。

(攝影/洪政偉)

 公司檔案 

國泰人壽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96號

●成立時間:1962年

●主要業務:人身保險的銷售及其相關業務

●員工數:截至2024年5月,共29,161人

●營業收入:2024年1月至6月,共4,106億元

●董事長:熊明河

●總經理:劉上旗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副總經理

●資訊部門直屬主管:王富民

●資訊部門分工:系統資訊部、壽險資訊部、行銷資訊部、投資資訊部

●資訊部門人數:569人

 IT大事記 

●1975年:正式啟用大型主機電腦系統(第一代資訊系統)

●1990年:建置全省300個連線服務據點的全國連線作業網(第二代資訊系統)

●2002年:建置傳統主機異地備援中心

●2009年:將壽險核心系統轉換至開放平臺(第三代資訊系統)

●2012年:保險業務導入行動化

●2016年:資訊系統轉換至私有雲運算平臺(第四代資訊系統)、資訊系統雙活中心(Active-Active)的建置

●2018年:微服務平台建置、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2.0)建置

●2019年:開始規劃和建置數位工作區平台(VDI)

●2020年:開始導入醫療數位影像AI輔助診斷

●2022年:啟動上雲計畫

●2023年:16套行銷活動網站和1套機場旅平險系統,共17套系統上雲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