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對我們民視而言,很重要」,帶領IT團隊,同時負責新媒體業務的民視新媒體事業群副總經理王宗弘說。
民視為國內第四家成立的無線電視臺,至今成立已有28年,歷經無線電視開放、有線電視合法化,到網際網路興起,網路影音內容,電視產業受到衝擊,紛紛加速轉型擁抱新媒體,這家老牌電視公司也在2008年組織改組成立新媒體事業群,由當時的資訊部經理王宗弘擔任事業群副總經理。
畢業於資管系的王宗弘,在電視相關產業的IT部門服務30多年,他在民視從籌備開播階段開始任職,在民視已有28年的工作經歷,從無線電視開放,引進衛星電視,到有線電視蓬勃發展、手機行動上網服務普及,以及網際網路OTT興起,過去整個職涯都在電視產業IT,最早曾參與公共電視籌備,規畫引進國外數位製播系統,後來因為公視籌備、公共電視法立法不斷延期,後來加入超視,又因緣際會進入籌備開播的民視,擔任資訊中心主任,到現在成為民視新媒體事業的舵手。
不安於「事」的IT人
在民視工作多年,讓他對民視有著一分強烈的認同感,他直言將民視當成自己的事業,儘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不會侷限於自己只是IT人,相較於傳統IT人守成的性格,他更認為自己的人格特質,「我是一個不安於『事』的人」,王宗弘笑著說。
這點可以從早期他在公視籌備期間看出來,當時國內的無線電視臺缺乏完整的新聞製播系統,電腦也並不普及,當時熟悉中文輸入法的新聞記者不多,因此新聞文稿多為紙本作業處理,王宗弘在公視任職期間,引進國外新聞媒體CNN採用的BASYS新聞文稿作業系統及流程,因公視開播延宕,王宗弘改加入超視,2年工作期間為超視導入文稿系統及流程,並且自行維護管理。
後來王宗弘來到民視,最初擔任資訊中心主任,隸屬於新聞部底下,後來資訊中心在編制上移到總經理室,後來獨立為資訊部,王宗弘擔任資訊部經理,隨著民視發展新媒體成立新媒體事業群,王宗弘以IT資訊化加速老牌電視媒體的數位轉型,以擁抱新媒體商機。
他加入民視時正處於電視臺籌備階段,王宗弘向董事會提出公司的IT規畫,除了一般人事、財務等公司營運系統外,還涵蓋電視臺兩大核心業務,節目製作、廣告託播,其中新聞文稿作業包括導入BASYS新聞製播文稿系統及完整流程,建立採訪線索、路線指派,文稿處理、審核、下標、播出順序、輸出到字幕機讀稿機,一整套完整的新聞文稿作業流程,這套數位化文稿作業系統及流程,後來吸引無線電視臺老大哥新聞部前來取經,也讓IT團隊受到民視高層重視。
至於電視臺經營的另一個核心業務廣告託播系統,王宗弘運用過去在超視任職時開發廣告託播系統的經驗,在民視籌備階段建立新團隊時期,讓他有能力和廣告業務主管討論系統設計細節,王宗弘憑藉著熟悉整個託播流程,獲得對方的信任。
「IT與業務單位溝通的重點是,不一定要等使用者來告知他們的需求,IT要能自己主動設想使用者需要什麼」,王宗弘說。
民視後來在新聞文稿的數位化經驗,也吸引其他電視臺同業的興趣,後來王宗弘進一步向高層建議代理這套系統來臺,說服民視高層,他親自赴美國向國外原廠爭取臺灣代理,後續更多的電視臺同業採用,加速國內新聞製播的數位化發展。
從傳統電視到網際網路新媒體
在當時國內電視產業正從無線電視,向衛星廣播電視、有線廣播電視發展,網際網路剛要興起,現在網路內容服務吸引傳統電視觀眾的眼球,王宗弘表示,現在智慧連網電視普及,大家打開電視機也不一定看得是電視。
王宗弘對網路新媒體產生興趣,要回溯到在超視任職期間,有位行事風格較特別的同事在沒有請假或出差下突然沒到公司上班,並且一連「消失」多天,該同事回到公司後,王宗弘向他了解原因,才知道他是到國外參加Web活動,一番長談也讓王宗弘受到啟發,對當時仍在發展網際網路有進一步的認識。
後來王宗弘與這名同事合作,為超視設立網站,網站缺少內容,在沒有多餘的人力支援下,他將超視導入新聞文稿系統後的新聞數位檔案轉為HTML上傳到網站,成為當時臺灣第一個新聞媒體網站,後來進入民視,王宗弘也向高層建議民視內容不應只在電視上呈現,也應該放到網站,他回憶當時民視的高層主要來自無線電視老三臺,在傳統電視的經營思維下,對於將電視臺辛苦產製內容放到網站的想法並不是很理解,在當時,國內網際網路發展尚在起步階段,只有Yahoo!、奇摩、PChome等幾個大型入口網站。
1997年民視開播,設立民視全球資訊網,由於先前已導入新聞數位製播文稿系統及流程,建立完整的數位化新聞製播作業環境,他將新聞內容數位檔案經過格式轉換,就能將電視新聞的文稿內容放到網站,後來將民視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一天18個小時新聞內容在網站上每小時更新一次。
傳統IT以守成、穩定為主,王宗弘不安於「事」的個性,讓他勇於創新擁抱新媒體,但是光靠信念和熱情並不夠,公司營運講求獲利,他深知經營「新媒體」需要建立商業模式,民視在新聞內容製播數位化的基礎上,每小時更新網站上新聞內容,受到入口網站業者的青睞,當時12家入口網站願意付費向民視取得新聞內容電子檔案,為民視每個月穩定帶來一筆收入,「當時老闆也覺得意外,原來網路可以賺錢」,王宗弘說。
這次的經驗讓電視臺高層認識到經營網路新媒體獲利的可能性,也讓王宗弘更加堅信,「民視的內容不應該只在電視上呈現,網際網路這個新媒介應該會很發達」。
IT為公司創造收益,後來民視更將IT對外輸出,1998年成立台員多媒體,提供電視臺同業的相關IT系統建置及諮詢服務,王宗弘憑著過去引進新聞文稿系統,並協助其他電視臺導入及維運的經驗,現在同時兼任台員多媒體副總經理。
攝影/洪政偉
新聞製播數位化
民視在新聞文稿作業系統進入數位化,然而,當時在新聞影音製播作業仍使用傳播類比帶子作線性剪接,2003年才進一步導入數位新聞製播系統,王宗弘回顧當初要說服高層投入幾千萬元引進非線性電腦剪接,除了提升內部新聞製播作業效率,另一個目的是電腦剪接產生的數位檔案,更容易放到網路,這樣的想法在當時網際網路還不是那麼發達,對傳統電視臺經營的高層而言,並不容易理解網路新媒體的發展潛力,最終因為其他電視臺也有意導入這套數位新聞製播系統,並希望民視先導入,在商機的誘因下,高層同意導入數位新聞製播系統。
不過,民視導入數位新聞製播系統並沒有順風順水,因公司預算有限,他們導入數位新聞製播系統的Video Server採用中古設備,最初一到晚上7點經常發生系統當機,導致新聞製播作業受到影響,IT團隊始終找不到原因,這個問題困擾他們長達半年時間,最後由原廠開發系統人員親自坐鎮新聞副控室,才發現原因是某位助理導播值班時,因為習慣開啟額外的視窗快速預覽內容,加上該時間點電視臺內大量的非線性剪作業,頻頻存取伺服器,耗用硬碟效能造成當機,後來他們改變作業習慣,並從原廠學習自行維護能力才逐漸解決問題。
導入新聞製播系統後,民視的新聞文稿或影音製作都進入數位化作業,讓類比的線性剪接轉為數位非線性剪接,在當時成為第一家採用新聞無帶化製播作業的電視臺,後來台員多媒體代理這套數位新聞製播系統,帶動國內的其他電視臺採用。
走出電視跨足新媒體
2008年國內行動電信市場從2.5G走向3G,因手機上網速度提升,電信業者積極推廣手機加值服務,王宗弘也嗅到在手機上「看電視」的新媒體商機,民視和其他電視臺合作取得在手機播送電視節目內容授權,當時和多家電信業者合作手機加值服務,讓行動用戶使用手機3G上網,隨時隨地都能收看到電視內容。民視透過和電信業者的合作,在當時電信業者衝刺手機加值服務下,也為民視創造更多的新媒體收入。
過去的傳統電視時代,觀眾如果要收看某個電視節目,必需趕在特定時間前回到家,坐在電視機前才能看到電視節目,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網路影音內容分享平臺興起,已打破電視媒體的內容消費習慣,24小時隨時可用的網路影音平臺上,依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收看感興趣的內容,影音分享平臺也帶動內容創作,例如YouTube、抖音帶動網紅市場。
民視也在2010年進入YouTube平臺,目前已有民視新聞臺、戲劇臺,其中民視新聞頻道提供24小時的民視新聞,電視及網路同步直播,即使不在家中電視機前,也能隨時透過手機螢幕觀看電視新聞。
他們在經營新媒體內容代理及授權外,更進一步於2015年成立鳳梨傳媒,經營自家的OTT TV平臺四季線上。
王宗弘指出,身為傳統電視媒體,民視IT和一般企業相同,主要負責資訊系統的開發及維運,對於如何透過網路串流播放技術比較陌生,例如建置OTT TV平臺,IT團隊學習串流播放,將影音內容檔案以每1到3秒內容為一個封包(M3U8格式)傳送,必須要確保封包傳送沒有遺漏,用戶收看內容時不會出現延遲的問題。
另外,因應電視、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的多螢幕收視趨勢,一個影音內容檔案需要依不同收視裝置,不同內容解析度,轉檔為不同的位元率(bitrate),才能針對不同大小螢幕的裝置提供適合的影音內容。
如果有一百種內容,要轉檔的格式愈多,光是轉檔就會造成龐大的負擔,因此目前民視的作法是將一個內容轉為4種位元率格式,以滿足大電視、電腦或手機的多螢收視需求,他們以工作站搭配影像截取卡處理內容轉檔工作,並透過電信商的CDN傳輸內容給收視者。
從無線電視臺籌備,歷經有線電視合法化到網際網路興起,OTT內容帶來新的內容通路,王宗弘以IT驅動數位創新試驗新媒體的可能性,後來被拔擢為新媒體事業群主管,一肩挑起民視新媒體的業務壓力。他苦笑,過去要努力說服高層經營新媒體,當時很難獲得公司的重視,現在是高層期待新媒體的業績。儘管面臨更大的壓力,王宗弘卻認為,IT對民視而言很重要,民視也是電視產業裡,對IT人最有發展機會的電視業者。
CIO小檔案
王宗弘 民視新媒體事業群副總經理
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電腦科學碩士
經歷:1992年進入公視,在公視籌委會擔任助理研究員,引進新聞文稿作業系統,1995年加入超視,擔任資訊部經理,建置新聞文稿作業系統、網站、廣告託播系統等,後來進入民視的IT部門,在民視開播籌備階段提出整體營運IT架構,現在帶領IT部門及新媒體業務
公司檔案
民視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信義路99號
●成立時間:1996年4月
●主要業務:電視臺及影音製播相關
●員工數:約1,100人(含子公司)
●年營收:約50億元
●董事長:王明玉
●總經理:廖季方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新媒體事業群副總經理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王宗弘
●資訊部門人數:約32人
●資訊部門分工:事業群底下分為資訊部、新媒體內容部。資訊部下分為技術中心、媒資管理中心
●IT預算:約1,300萬元
IT大事記
●1997年:導入BASYS新聞文稿作業系統。自行開發的節目編排、廣告託播系統及數位片庫管理系統上線。
●1998年:成立台員多媒體公司,提供友台電視的相關IT系統建置及諮詢服務。
●2003年:導入Avid數位新聞製播系統,台灣第一家電視台實施無帶化製播作業。
●2008年:組織改組成立新媒體事業群。迎合手機上網趨勢,與電信業者合作手機看電視加值服務。
●2010年:經營YouTube頻道。
●2015年:成立鳳梨傳媒,經營OTT TV業務。
熱門新聞
2025-01-15
2025-01-13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