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想到銘傳大學,第一個印象就是樓梯很多。的確,沿著山一路往上蓋的校舍,那一層一層的樓梯,蜿蜒的延伸猶如一條長龍盤據在校園中,確實足以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座落在臺北市中山北路這個擁有無數階梯的校園,其實只是銘傳大學的臺北校區,其他還有三個校區,分別是基河校區、桃園校區以及遠在離島的金門校區,而目前擁有最多學生數的是桃園校區,約有11,000個學生,而臺北校區也有6,000個學生,基河校區全數為研究所學生,金門校區雖僅有20位學生,但卻是較缺乏高等教育資源的金門地區,當地許多公務機關主管,像是縣長、局處首長、中小學校長等賴以學習進修的重要場所。

這些分散各地的校區,除了各自的行政作業,彼此也經常要互相聯繫,如何串連溝通就成為銘傳大學資訊網路處最大的挑戰。銘傳大學學術副校長兼資訊網路處處長王金龍表示:「要串連這麼多校區,通訊網路非常重要,但難度也比其他大學高很多,幾乎沒有人遇過的問題,我們全都發生了。」

為了讓分散的校區能更有效率的整合,銘傳大學在臺北跟桃園校區都分別建置了一個主控室,來統一管理音訊、視訊、電話線路,監控通訊網路、數位教學平臺的流量等。

另外,也因為校區分散,銘傳大學還有來自視訊會議與遠距教學的需求。一方面是行政上的需求,每周一是四個校區聯合視訊會議的時間,其他的時間,各校區有任何需要溝通協調的事情,也都得召開遠距會議。另一方面則是提供遠距教學來達到教學資源共享的目標,這不只讓四個校區的學生有更多元的通識課程可以選擇,甚至其他相互承認學分學校,如臺大、政大的學生也可以選修銘傳所開設的通識課程。這樣的需求很類似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溝通,與上下游廠商間的教育訓練資源共享。

現在銘傳大學臺北校區有將近7間遠距教學教室,桃園校區則有10間,每個學期有將近5,000名學生選修遠距教學的課程。但是,王金龍表示,10多年前剛開始推動遠距教學時,資訊網路處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解決斷線的問題。

設立單一管控點,簡少外部干擾提高視訊品質
正所謂久病成良醫,銘傳大學為了確保遠距教學的通訊品質,在臺北、桃園、基河校區之間全部都以專線傳輸,只有金門校區因專線費用高昂,才以學術網路傳輸。王金龍表示,學校無法自行控制學術網路的頻寬流量,藉由專線才能確保通訊的品質。

除此之外,銘傳大學也還準備了其他的網路連線方式,當專線與學術網路都無法使用時,就會切換到ISDN,讓校區之間的通訊維持不斷線。

另外,遠距教學重視的音訊跟視訊品質,銘傳大學則是藉由在臺北與桃園校區各設立了一個主控室,將音訊與視訊的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的AV訊號,再通過校內專門用於影音訊號的光纖傳送到各個視訊教室點。王金龍表示,透過網路傳輸數位訊號容易掉封包造成畫質無法持續性的問題,相對來說,類比的AV訊號就穩定許多。

事實上,銘傳大學所建置的兩間主控室肩負著維持銘傳大學校區間通訊穩定的重責大任,所有的訊號、網路傳輸都透過這個主控室監管,另外,建立主控室以後,備援線路可以集中在兩個主控室之間,而不必在每個視訊教室點布建不同的線路,也簡化了遠距教學訊號傳輸的備援線路。

從這樣的背景,大概就不難理解當初銘傳大學捨棄計算機中心這個名稱,而選擇資訊網路處的理由。而隨著校區網路的布建趨向完整,王金龍對銘傳大學資訊建置發展的重心也開始有所轉變。當然,也跟他在學校所擔任的職務越來越多有關。

「隨著擔任的職務越多,關心的視野也越高。」王金龍說。最早在他剛擔任學校的資訊網路處處長時,很少關心資訊以外的事務,當時,資訊網路處還叫做計算機中心,專注在處理特殊領域的研究運算而已。更名之後,學校也開始進行行政自動化,將教務、學務、採購等流程e化。

不過,原先都只是個別系統的資訊化,在接手教務長之後,王金龍開始了解學校的教務,他發現,自動化只是一個開端,「橫向整合才能讓過去做不到的事情,變成做得到。」

舉例來說,在大學中,每個班級都設有導師,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不過過去成效一直不甚理想。就以成績來說,班級導師沒有辦法掌握每個學生修課的狀況,以及考試的分數,如果學生在考完期中考以後,成績不理想,可能有被二一退學的危機,導師也只能在事後得知,而無法事先預防。

這也使得導師制度,並沒有發揮當初設立想達到的目的,於是,王金龍決定運用資訊系統來協助導師,也讓這個制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所以,銘傳大學近年來開發了一套導師系統,可以讓每班的導師全盤了解學生的成績、出缺席、修課等狀況,一旦某個學生已經有了被二一退學的紀錄,導師就可以給予特殊輔導,主動提供諮詢,以免第二次二一退學,學生就會被真正退學。

要能夠提供這樣的服務,得依賴許多資訊系統的整合,包括教務、學務、選課、點名等系統,才能提供導師全面性的資訊。不過,IT部門往往最怕整合工作,因為系統是分散好幾年所開發的,要將這些系統整合起來並不容易。

銘傳大學也不例外,但幸運的是,他們從大約15年前,將所有大型主機的系統通通轉換到一般伺服器,採用當時主流的兩層式架構,而後,又從兩層式架構轉換成三層式架構,全部的程式又再經歷過一次大規模的重新開發,之後三層式架構出現了安全性問題,銘傳又開始著手翻新整個系統架構。

王金龍表示,每一支行政系統程式,幾乎每5年就得改寫一次,IT部門總是希望能不修改就盡量不要修改,但「技術不斷往前推演,有更好的技術,就得往前走。」這樣跟著技術演進的策略,也讓銘傳在推動橫向整合時,困難度減少許多。

不過,王金龍也明白,堅持自行開發程式,又要時時刻刻追上新技術,靠著資訊網路處7位左右的工程師,工作量勢必變得很大。所以,王金龍採取的策略是「客製化越高的系統自行開發,不需要客製化的系統,就盡量採用的軟體」。

利用自由軟體,借力使力,減輕開發工作

 

為什麼是開放原始碼的軟體?王金龍的答案並不是一般常聽到的成本考量,而是「因為開源軟體,能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力使力。」王金龍說,引進開放原始碼的軟體,與現有的系統整合,就能達到最高的效益。

銘傳大學現在全校學生使用最頻繁的系統,是一套在2006年導入的Moodle數位教學平臺,這套系統每天登入約有3~4萬人次。這個平臺主要的功能是協助e化教學。在學生完成選課後,學校系統就會自動將選課名單匯入Moodle平臺建立每一堂課的資料夾,老師可以將整學期的上課資料、考試卷、解答等,都放進該堂課的資料夾中,並且直接批閱作業,打好的分數會自動回傳學校其他後端系統,老師不需要再重覆登打,學生就直接透過這個平臺,拿取各種上課所需的資料,也可以上傳作業,或是提問等。

銘傳在引進這套系統前,自己也開發過一套類似的數位教學平臺,經過6、7年的運行,王金龍發現,自己開發的平臺不僅功能比不上這套開源社群開發的平臺,而且,每次老師提出新的需求,都要花好幾個月才能完成,耗時耗力,因此,當時很快就決定放棄原先已經運作多年的平臺,改用Moodle。「因為這是集全世界人的智慧開發出來的軟體,不是靠一個組織3、5個人可以比得上的,每年還會增加很多延伸功能。」王金龍認為。

一旦決定換新平臺以後,資網處的工程師只要想辦法將新的平臺跟後端系統,如計算成績系統、選課系統、教務系統等串接起來,就是一套功能非常完整的平臺。「這就是借力使力。」王金龍說。

免責,才能讓工程師放膽調校
不過,王金龍也不否認,使用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其實會碰到不少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效能,第二個問題則是沒有人可以問。

關於效能的問題,王金龍表示,當Moodle的使用人數達到一萬人時,已經沒有人可以問了。「這時候只能自己去調整、去試試看。」

對工程師來說,當系統的使用量到這麼高時,系統調校難免會出錯,壓力自然也變得更大。王金龍也理解,所以他認為,身為CIO的他,一定得當工程師良好的後盾,一肩扛下責任,「否則工程師怕被罵,就什麼都不敢做。」

所以,王金龍清楚告訴工程師們,萬一系統調校出現任何問題,他會負全部的責任,而不是工程師負責。另一方面,他也會以數萬的使用人次來激勵工程師們接受挑戰,他認為,並不是每個工程師都有機會處理一個數萬人使用的資訊系統,調校結果能讓這麼多人滿意的話,對工程師也是一大成就。

如今,在銘傳推動多年後,已經是最大規模在臺灣使用這套系統的學校,王金龍很有自信的說,「現在你問校內學生,沒有哪個系統活不下去,大部分的學生一定會說是Moodle。」這套系統現在還結合銘傳已經全數e化的教室,一打開教室的教學電腦就是這個平臺,讓老師教學更順手。

王金龍認為,未來不只資訊爆炸,連科技都會爆炸的時代,IT人一定要跟著成長,不能只會20年前的技術,而去了解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再跟既有的系統整合,絕對就能創造更多創新的火花,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銘傳大學資訊網路處處長王金龍表示,使用自由軟體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IT人有效率的跟上技術發展。

 

CIO小檔案-銘傳大學學術副校長兼資訊網路處處長 王金龍

●學歷:大同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大學就讀資訊工程學系,並曾於大同公司擔任工程師,1993年進入銘傳大學擔任講師,1995年接手資訊網路處處長一職,2005年兼任教務長,2010年又多身兼學術副校長一職,16年來,帶領銘傳大學從學術研究運算資訊化、學校行政事務流程資訊化,到近年來推動學生學習成效資訊化等工程。

公司檔案

銘傳大學
●    校長:李銓
●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250號
●    網址:www.mcu.edu.tw

資訊部檔案
●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網路處
●    資訊部門人數:35人
●    每年IT預算:6,000萬元
●    資訊部門分工:系統發展組、網路技術組、硬體維護組、視聽媒體組、科技整合組、桃園資訊網路組

IT部門大事紀:
●    2004年:建構跨校區遠距教學系統
●    2005年:建構全校無線網路
●    2006年:建構Moodle數位教學平台(目前課程數居全世界第六名)
●    2007年:通過ISO 27001資訊安全認證;建置教師與學生e-portfolio系統
●    2008年:建置電腦教室智慧網阻系統;建置全校校園無噪音廣播系統
●    2009年:建構全校308間E化教室(建置率100%);建置全校職涯課程地圖系統
●    2010年:建構雲端學習中心;建置網路入侵偵測防禦系統(IPS)
●    2011年:建構無線E化教室;再次通過ISO 27001資訊安全認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