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每個月只要支付99元,就可以合法看遍超過500種的過期中文雜誌。雖然各家雜誌最新的當期雜誌並沒有上架,但對於許多主題式的雜誌而言,有這樣的線上雜誌閱讀平臺,雜誌的內容並沒有因為過期而有所減損,反而因為包含的雜誌種類數量夠多,成為許多讀者在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時,最好用的知識小幫手。打造出這個全球唯一吃到飽雜誌App的公司就是摩達網。
摩達網前身是經營Kuro數位閱讀平臺的飛行網團隊,當初因為許多版權無法談攏,而必須支付鉅額賠償金。但是,摩達網技術長葉中庸表示,當時創業團隊雖然都沒有出版業的經驗,但卻相信,即便是過期雜誌的內容都有價值,也相信長尾理論。
因此,摩達網剛開始和各家雜誌社談過期雜誌的數位版權時,因為允諾不將當期最新雜誌上架,同時扮演協助雜誌社將紙本雜誌電子化的角色,也降低了雜誌社對數位版權授權的抗拒。
但是,葉中庸認為,成立迄今超過五年的摩達網,隨著各種資訊科技的進步,也經歷了不同的轉型。他說,從早期只提供Web版的線上閱讀平臺,到後來提供平板電腦iPad和三星Android平臺的App,從租用實體機房到全部服務轉移到雲端平臺,每次改變對摩達網而言,都是大躍進的轉型。
葉中庸說:「摩達網迄今仍是一個還在發展中的小公司,身為技術長的他,如何抗拒新技術的誘惑,真正找到能滿足摩達網營運發展的技術需求,是他一直戒慎恐懼、隨時提醒自己的關鍵。」
善用技術底子,跟廠商找出新的計價模式
葉中庸回憶當年開始創業時,所有的成員雖然都沒有出版經驗,但從各自的閱讀經驗出發,深信如果要提供電子版的數位雜誌內容,只有單純文字的閱讀是不夠的,加上許多雜誌的編輯和排版方式,象徵著這本雜誌的靈魂,所以,當年堅持每一本上架的電子雜誌,一律都是以原樣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閱讀。不過,這種作法與當時政府和許多業者推廣的以文字電子書格式閱讀的趨勢相反,也造成他們在談版權與推廣時的辛苦。
「光是要取得各種雜誌內容的電子檔,就耗費許多苦心。」葉中庸表示,依照現有許多雜誌的作業模式,真正擁有最後稿件完整數位檔案的人,往往都是排版印刷的廠商,許多時候,雜誌社本身第一時間都還沒有雜誌內容的數位檔案。
雜誌內容上架有其時效性,而各家雜誌社所使用的各種檔案格式也都不一樣,可能是PDF或Adobe InDesign程式的檔案格式,更多時候,甚至只有紙本內容而已。葉中庸說,為了讓雜誌內容可以數位化並提供線上閱讀,剛開始,甚至要自己拆開紙本雜誌並掃描成圖像檔後,再進行OCR文字辨識。所有掃描完的雜誌圖檔以每一個單元為單位,存放在一個檔案夾,而完成文字辨識後的文字,則存成另外一個檔案供搜尋與推薦之用。摩達網還為這樣的數位內容生產流程申請專利。
這些提供線上閱讀的圖檔,如果要大量提供讀者下載,非常占用網路頻寬,剛開始創業的摩達網,嘗試以將近150種過期雜誌吸引讀者付費,使用者下載閱讀相關的文章內容時,若遇到熱門文章大量下載導致塞車,他擔心這種不好的使用者經驗,可能會流失這些付費會員。
葉中庸說,當時他在思考,公司資源有限又必須提供良好文章下載品質,他在微軟工作十年,服務各產業的大型企業所經歷過的專案歷練,讓他找到一個物美價廉的切入點。
他表示,遠傳電信原本想要打造一個內容平臺,採用Reverse Proxy(反向代理伺服器)的代理服務,將用戶端的資料傳送給藏在Reverse Proxy Server後面的Web Server,這些躲在後面的Web Server不會、也不能直接被用戶直接連結,只能經由 Reverse Proxy Server 代理傳送和接收資料。
但是,當時中華電信並沒有提供這樣的服務。因為葉中庸具備相關的專案與技術經驗,便主動找上中華電信談合作方案,摩達網則將所有供讀者下載的檔案都存放在快取伺服器上,讓讀者下載不會受限網卡效能,也減少租用頻寬的費用,最終依照讀者下載的內容容量計費。他說,剛開始摩達網最多提供1TB的內容供讀者下載,現在已經高達7TB。
切入平板電腦App市場,讓摩達網使用者遍佈全球
「投入iOS平臺App的打造,在當時,雖然是很痛苦的決定,但是對摩達網而言,卻帶來結構性的轉變。」葉中庸說,早在第一代iPad推出時,他就從美國帶回來,並且開始研究相關的平臺運作模式,也培養自己的開發人才。
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打造出MagV在iOS平臺上的App時,在蘋果公司進行App審查時,卻拖了一段時間。因為當時蘋果公司無法相信,為什麼有一個付費的App,可以同時提供那麼多種合法的數位內容,甚至還成立專案小組進行審查。直到葉中庸直接寫信和蘋果審查單位聯繫時,才發現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疑慮,才遲遲沒有審查通過。
經過書信和電話往返的解釋後,MagV的App才順利上架。葉中庸指出,因為iOS的App打進全球市場,為MagV帶來全球曝光度,長期名列臺灣和香港地區圖書類App下載量第一名,為MagV帶來更多的使用者,因為App Store也解決了金流的收費服務,付給蘋果的拆帳費用等同是支付在蘋果平臺上的行銷費用。他表示,MagV的App因為在App Store排名受歡迎,也因此吸引了很多該公司原本根本接觸不到的使用者,有將近3成使用者是亞洲地區以外的用戶。
就他的觀察,許多網路業者把Web和App的競爭策略混為一談,但他認為,App競爭強調的是安裝數量和活躍用戶數,尤其是活躍用戶數量夠多,就可以形成另外一種通路和影響力,這和Web時代拼流量的概念完全不同。
轉進雲端平臺,成本節省70%、業務成長200%
因為MagV成為App Store熱門的App,迄今已經有超過10萬名的付費會員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線上閱讀,提供的文章下載量,也從早期的1 TB到現在的7 TB,每個月的平均下載量也高達3~4 TB。
剛開始,為了紓緩下載的流量,開始嘗試在原本租用的中華電信機房之外,開始使用Amazon的雲端服務,但是葉中庸說,摩達網提供這種以檔案為基礎的資料格式,當資料內容上傳雲端平臺時,還是需要先經過IT人員協助設定,再加上Amazon亞洲的機房設在日本和新加坡,對於摩達網這種大量下載的業者不利。
因為摩達網採用.NET開發技術,葉中庸後來決定,開始嘗試使用微軟的Windows Azure雲端平臺。對摩達網而言,以檔案資料夾為基礎的上傳文件,只需要將資料匯入Windows Azure平臺後,任何負責同仁都可以自行將提供給讀者下載的資料內容,逕自上傳到雲端平臺即可。
此外,微軟提供內容服務的雲端機房設在香港,對於要經營中、港、臺三地業務的摩達網而言,是一個相對良好的機房位置;再加上,2011年開始使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技術,更解決這種大量內容下載可能遇到下載速度不良的問題,也讓讀者有更好的線上閱讀經驗。
葉中庸評估過,租用中華電信的機房服務加上各種雲端儲存空間,每個月大約需要支付50~60萬元的服務費用,但是當開始轉換到雲端平臺後,加上又使用CDN技術,整體所需支付的成本減少70%,但業務則成長200%。
也因為雲端服務為摩達網帶來良好的營運效益,葉中庸表示,該公司在2012年年底,全面使用雲端服務平臺,已經不再租用臺灣任何的實體機房服務。他說,採用雲端服務的好處是,所有的服務需求都可以立即計算出來,一旦遇到文章下載量暴增時,馬上可以Scale Out。
在有限的資源內,把握每一次出擊的機會
對摩達網而言,資訊部門同仁對內提供各種IT服務上,最麻煩的是報表內容。因為臺灣的出版社習慣使用通路商的報表形式,摩達網必須以Excel的方式,將各種書籍的下載量提供給各家出版社參考。
但是,對於中國的出版社而言,因為有實體距離的差異,加上中國出版社不方便接收有附件檔案的電子郵件,所以摩達網則開發一套可以提供即時查詢和明細的入口網站,供中國各家出版社登入查詢該出版社的書籍下載明細。
他說,如果未來臺灣出版社也想要知道各類書籍的即時下載數據時,也會提供類似的平臺給臺灣的出版業者。此外,因為摩達網合作廠商變多,現在也到了開始要思考是否要提供多國語系報表的時候,因為還牽涉到用語及幣值轉換,目前還在努力研究中。
葉中庸說:「對摩達網而言,活下來已經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摩達網未來的成長與發展的樣子為何?」即便到了現在,摩達網還是一間資源有限的小公司,很多時候上場競賽,一旦要出拳,甚至只有出拳一次的機會,該如何做到一拳到位,是必須有智慧思考的。
因此,對他而言,小公司不做什麼反而更重要,像他是技術出身,很容易被各種新興技術迷惑,但怎麼做到不被新技術迷惑,還能找到適合公司既有資源可以發展的方向,才是更難的關鍵。
摩達網技術長葉中庸表示,摩達網在2012年停止租用所有的實體機房,全部轉移到微軟Windows Azure雲端平臺,成本節省70%。
CIO小檔案-葉中庸 摩達網技術長
●學歷:臺灣大學EMBA畢業
●經歷:在臺灣微軟工作10年,先在研發部門2年,負責Windows 2000的產品,之後則到企業服務部8年,歷經電信業、金融業、教育業、軍事與政府部門,及高科技製造業等產業的歷練,並於2008年加入臺大EMBA同學摩達網的創業團隊,擔任技術長一職迄今
摩達網簡介
摩達網
●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敬業一路128巷39號2樓
● 成立時間:2008年
● 主要業務:數位雜誌與圖書平臺經營
● 總部:臺灣
● 員工數:28人
● 資本額:8,000萬元
● 董事長:陳國華
● 總經理:陳國雄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名稱: 研發處
● 資訊最高主管: 葉中庸技術長
● IT預算:每年 2,000 萬元
● 資訊部門人數: 7 人
● 資訊部門分工:分成產品研發和系統資源兩部分
IT部門大事紀:
● 2010年:雲端計畫,推出下載版本,使用中華電信主機代管服務
● 2010年底:推出蘋果App Store 下載版本,不到一個月該App 下載次數成為App Store臺灣地區銷售排行冠軍,蟬連將近600天
● 2011年:因應大量的下載頻寬需求,導入CDN 服務,透過CDN 達到加速網路下載以及高可用性的需求
● 2012年初:整合了臺、港、中三地雜誌,並另推出Google Android , Windows 8 Phone和Windows 8各平臺版本,並導入Microsoft Azure雲端服務,將服務主機全數雲端化,並一併使用Azure 的CDN 服務
熱門新聞
2024-11-25
2024-11-2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