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部走廊原本由臺鐵、客運、飛機三者分食市場,然而在2007年高鐵通車之後,客運市場明顯萎縮,業者一度惡性削價競爭,和欣身為國道客運的後進者,雖然車輛數、路線數不及國光、統聯,但在營運上勇於嘗試新技術,除了以設備完善和可臥躺座椅著名之外,資訊化程度更是一路領先其他業者。
和欣在訂票系統上從最早的票務系統導入、網路刷卡購票系統、超商ibon訂票系統到最新上線的手機訂票App,幾乎每個階段都跑得比其他業者還快,內部則將所有表單電子化,整合各資訊系統作為公司入口網站。
不僅如此,和欣還在2008年時,不惜花費四、五千萬元打造聰明巴士系統,全面控管巴士行車安全及駕駛資訊,讓全公司300臺巴士智慧化,在激烈競爭下得以殺出一條血路。
而這十幾年來一路推動和欣資訊化,促使各個資訊系統上線的推手便是和欣客運資訊室主任黎明義,和欣客運在1999年底成立,初期資訊部門只有一位主管,黎明義在2001年進入和欣的資訊部門,與前一位主管交接成為資訊部主任後一直到現在,算是和欣的元老級員工,他說當時,整個部門就只有他一個人,加上一臺伺服器,幾乎什麼東西都還沒資訊化,公司的業務皆由人工作業來完成。
黎明義接任資訊部主任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將前一位主管開發的票務系統順利完成並上線,黎明義說,導入票務系統之前,每個車站都有一張張像報紙那麼大的報表,一張代表一條路線在一天的班次,站務人員直接在上面幫乘客畫位。
不過,使用這種方式來售票,車票只能預收三天,且必須事先分配好發車站及中途停靠站的車位數,若中間停靠站的車票售完,還要向發車站詢問是否還有座位,無法即時掌握或是預先得知售票情形,更難以臨時調度。
因此,和欣在大多數業者都還在全人工售票時期,便決定要導入票務系統來處理訂票問題,導入前他們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現場人員召回總部上課,分梯次進行員工訓練,之後才將系統上線,並分為兩個階段導入。
而不考慮委外的原因,黎明義說,外面比較少有適合該產業型態的套裝軟體,且他們的需求變動大,若委外開發難以即時因應需求變動,做系統修正。
無紙化比例高達9成以上,所有公文一律線上簽核
完成首要任務之後,隔年,資訊部門多了兩位人員,黎明義開始著手打造公司內部的入口網站,他說,和欣從臺北到高雄都有車站,以前公司內部公文都要用寄車的方式寄到新營,曠日廢時,因此他們從電子簽核系統開始,將員工上下班打卡、出缺勤及假單上線,再陸陸續續將各部門的表單電子化後放上入口網站,讓簽核作業流程一律線上進行。
和欣的員工收到公文後一律掃描放到電子簽核系統,採用線上簽核方式,包括內部簽呈,完全不用紙本,目標希望做到無紙化。
黎明義說,現在,每位員工從第一次面試開始,所有資料全數電子化,包括後續錄取、職前訓練都在網路上,無紙化做得很徹底,比例高達九成。
無紙化是許多企業持續推動的目標,不過要像和欣執行得這麼徹底並不容易,黎明義表示,資訊化過程員工會不習慣或者反彈,不過若高層大力支持便能較順利的推動。
他也說,和欣本身機動性高,才能因應內部的需求變動,系統要能隨時配合業務單位及決策者需求,上線後若發現有弊端或流程上出問題,隨時都要修正,不過他也說,資訊化的目的就是要能釐清責任,藉由資訊化的過程同時修正這些簽核流程,讓作業達到一致化。
報修e化控管車輛維修進度,還能追蹤技工工時
在這些表單電子化過程中,黎明義認為,比較大的難題是建立報修系統,他解釋,和欣每輛車都有兩個司機和所屬車廠,以前車上會放一本報修單,司機出車前先檢查車子設備、零件,若有損壞就要填寫報修單,再拿給負責人轉接由車廠技工做維修處理,不過,公司無法清楚追蹤技工後續的實際維修情形,例如技工因零件待料而沒修完的狀況等,且如果超過一周沒修完,司機還得再重填一次表單來追蹤進度。
為了設計報修系統,黎明義將以前所有報修過的零件項目都先歸類,分成12大類,總共多達好幾百個細項,也簡化了報修流程,方便追蹤且有跡可循,讓司機不再需要手動填單,只要登入系統後,直接點選報修類型及報修項目後送出即可。
不過,黎明義說,要讓司機熟悉新系統最難,有些駕駛連滑鼠都不會拿,還會請同事幫忙請假。一開始報修系統上線時也遇到這類的情形,由於分類太多,司機有時候找不到報修項目,甚至偷懶直接選擇其他類別,但是使用一段時間後就習慣了,剛上線時,還特別加派專員在旁邊協助司機完成報修。
將報修流程電子化的好處是,除了車廠主管可以掌握目前的車輛妥善率、車輛維修情形之外,另外一個重要改善是能夠掌握技工的工作時間,黎明義表示,由於車廠面積很大,且有多位技工同時作業,先前主管無法準確掌握每位技工的工作情形、何時開始維修、何時修完等,透過系統來記錄這些資訊後,可以清楚了解每位技工的KPI達成率,並掌握他們每個月的工時、績效等。
300臺傳統巴士走向智慧化
除了完善的票務系統來整合並提供多元訂票管道,及內部入口網站之外,和欣為了讓全公司的300臺傳統巴士也能走向智慧化,在2008年導入了聰明巴士系統,耗資四、五千萬元打造這套All in one系統,將所有功能整合在一起,包括完整的車輛安全系統、車輛動態定位及駕駛行為監控等。
在每臺車上有一臺OBU車載主機,透過蒐集車身訊號判定是否超速,車子前方也加裝鏡頭,由影像分析來判定駕駛是否偏移,以及與前車距離是否太近,並設定參數,即時警告司機,同時,這些資料會透過3G網路每秒回傳到和欣的行控中心,可算出車子還有多久抵達。當時,和欣跟中華電信申請3G服務,每臺車配一支門號,月租費700元,一個月光是3G費用就要花費21萬。
聰明巴士系統在2008年上線,車上的車機系統部分委外開發,後端則分成GIS和資料庫,並自行開發使用者端的資料呈現介面。系統上線後,由行控中心24小時監控,這些資料每秒回傳一次,可運用在車站的顯示螢幕上,與票務系統及車上的聰明巴士系統連結,顯示各個班次座位狀況、預計抵達時間、是否延誤等,此外,資料也會放上網站,可以看到車程時間,也可以用於調度系統。
聰明巴士上線5年多,累積了龐大的資料量。然而政府公路總局在2年前祭出新政策,要求所有客運都要裝上由公路總局規範的系統,而公路總局的系統只能知道車輛目前位置、確保司機是否超時工作、以及業者是否依照路權行駛等,且車輛的定位資料必須直接回傳到公路總局,業者須向公路總局申請才能取得自家車輛的資訊,經過一年的抗爭無效,和欣的聰明巴士系統在去年只好全部換裝成公路總局的系統。
雖然覺得可惜,不過,黎明義說,今年6月他們預計要將先前聰明巴士系統中的多項功能重新加回來,包括監控駕駛行為、車輛偏移系統、監測車距等功能,而車內影像監控的部分,由於公路總局沒有制定影像的標準,所以無法再使用影像的功能。
另外,為了嚴防駕駛打瞌睡,和欣也不斷嘗試各種方式來偵測駕駛的專心度,包括偵測眼睛閉合、頭部偏擺、偵測心跳等,但測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黎明義也說,有一種方式是看傳統機械式行車記錄器(俗稱大餅),從每臺車儀錶板放置的一張圓形紙,找出記錄異常的行車時間點,再回頭去調影像出來看,今年6月會改用數位的行車紀錄,可以直接從系統抓出異常時間點。
和欣資訊化的過程,黎明義有兩大挑戰,一是資料分析人力不足,另一個則是要隨時因應營運規則的改變。他說,目前資訊部門有6個人,不過有時需要分析歷史資料提供給管理者,做為後續經營策略的參考依據,這時候往往需要占用到原本就吃緊的人力資源。
此外,每當營運規則改變,不管是外部公部門要求,還是內部的營運規則改變,系統都必須要能即時的因應。外部需求像是為了因應政府路線試辦等政策,票務系統必須跟著改動,才能避免司機下錯交流道、站務人員賣錯票,乘客買錯票。內部營運規則像是在決定是否將路線廢掉或是調整票價時,需要依據運量的資料分析來調整各個票價時段,而票價調降時,也需要考慮到降哪條路線,降多少費用等。
黎明義說,打造資訊系統最大的目標是希望幫公司提升車輛周轉率,讓主管能即時做加班或調度調整。另外也能更準確地追蹤駕駛績效來優化管理。資訊部門每天會提供每條路線平均載客量的報表,每個月會參與經營管理會議,報告系統數據及每條路線的載客量。
未來這一年,黎明義預計要將iOS版本的行動App上線,並在6月前導入駕駛座使用的平板系統。
駕駛座使用的平板系統與乘客座位設置的平板系統不同,是在每臺車前面裝一臺駕駛專用平板,與公司內部系統連結,並整合各項資訊,即時提供給駕駛員,包括提醒司機要下哪個交流道,沿途停靠哪些站,並與票務系統連結,司機甚至能知道每站下車的乘客數量。由於政府的路權限制規定客運業者要依規定下交流道,下錯要罰錢,這套系統會在抵達2公里前提醒司機,另外也整合了到站前的廣播設定,不用使用另外的廣播器。
可以看到和欣十幾年的資訊化過程,不論在追求乘車體驗或是乘車安全上都不斷嘗試新系統、新方法,其中也有許多創新的作法來自高層,不過黎明義無疑是將這些想法實踐、轉換為可應用系統的重要推手。
和欣客運資訊室主任黎明義表示,資訊化的目的是要能釐清責任,同時修正流程,讓作業達到一致化。
CIO小檔案
黎明義 和欣客運資訊室主任
學經歷:畢業於南臺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曾在葆晟電腦、安豐電腦擔任資訊人員,2001年進入和欣汽車客運,隨即接任資訊部主任,協助票務系統上線,之後負責開發公司入口網站及各資訊系統上線,包括電子簽核流程系統、機務系統、報修系統、客服系統及聰明巴士系統等,並在去年完成行動App上線。
公司檔案
和欣汽車客運
● 成立時間:1999年12月15日
● 員工人數:900人
● 董事長:梁樾
● 總經理:楊尚書
資訊部門檔案
● 直屬主管:總經理
● 資訊部門人數:6人
● 每年IT預算:400萬元
IT部門大事紀:
● 2001年:票務系統上線
● 2002年:人事薪資系統、電子簽核流程系統上線
● 2004年:客服系統、網路刷卡購票上線
● 2006年:電子公文系統、車輛報修系統上線
● 2007年:超商ibon購票上線
● 2008年:聰明巴士系統上線
● 2014年:App行動資訊網上線
熱門新聞
2024-12-27
2024-12-24
2024-11-29
2024-12-22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