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任科技服務商 Gogolook(股票代碼:6902)旗下防詐 APP 服務 Whoscall 今(17)發布 2024 年《Whoscall 年度報告》,以第一手數據深入剖析亞洲各地的詐騙趨勢與個資外洩威脅。據報告顯示,2024 年全球詐騙情勢自 2021 年疫情後,再創新高峰,其中台灣電話號碼外洩率達 62.4%,位居亞洲第二,詐騙管道也日趨多元,涵蓋電話、簡訊、惡意連結等形式。Whoscall 透過數據揭露詐騙集團最新手法,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強化防詐意識,以降低受害風險!
全球詐騙捲土重來!繼疫情後再創高峰,泰國、香港與菲律賓詐騙加劇
全球詐騙情勢在 2021 年疫情期間達到歷史高峰,但隨著各國政府加強打擊、業者合作防詐,以及民眾防詐意識提升,詐騙總量連續兩年下降。然而,2024 年詐騙攻擊在全球詐騙產業鏈與生成式 AI 的催化下再度劇增,凸顯詐騙集團手法不斷翻新,仍須持續強化防詐對策。根據 Whoscall 的最新數據,2024 年 Whoscall 為全球用戶辨識 56 億次陌生來電與簡訊,其中詐騙辨識量高達 5.4 億,包含 8,725 萬通疑似詐騙電話 以及 4.5 億封疑似詐騙簡訊。詐騙數量的回升顯詐騙產業持續變化,並且更仰賴數位技術進行大規模詐騙。
從亞洲各地的詐騙趨勢來看,韓國的詐騙數量相較去年下降,台灣、日本與馬來西亞與去年比較略增,未有大幅攀升。然而,泰國、香港與菲律賓的詐騙活動仍呈現高速成長跡象,特別是詐騙集團逐漸轉向線上操作、成本低但利潤更高的網路詐騙,使得詐騙活動更為猖獗。面對詐騙模式的快速變化,Whoscall 強調,政府、企業與消費者需持續提升防詐警覺,共同打擊數位詐騙犯罪,並透過跨界合作、技術創新與數據資料庫整合,強化詐騙識別能力以及防詐工具應用普及化。
點擊陌生連結前須注意!簡訊詐騙佔台灣詐騙量九成:貸款詐騙仍嚴峻
根據 Whoscall 觀察,2024 年的台灣詐騙查詢辨識量來到 4,000 萬次,其中有九成都是簡訊詐騙,顯示詐騙集團仍仰賴簡訊作為主要詐騙管道。進一步分析常見的簡訊詐騙類型,貸款詐騙占比高達八成,詐騙集團經常利用「免審核」、「免照會」等話術,鎖定急需資金的民眾,誘導其點擊短網址或加入 LINE 好友,聲稱提供「限時貸款優惠」,進而要求受害者提供財力證明、金融卡、存摺印鑑等資料,進行詐騙或吸納人頭帳戶。
交友詐騙則為第二大類型,詐騙手法多透過虛假戀愛關係騙取財物,或在交友網站、App 以假交友方式稱有投資獲利的好機會,藉以外約見面或線上報牌服務等來吸引被害人。此外,冒名政府機關或企業的繳費詐騙與包裹詐騙亦名列前茅,顯示詐騙集團正滲透不同生活場景,企圖誘騙民眾上當。
台灣電話號碼外洩率超過六成,位居亞洲第二
Whoscall 在去(2024)年推出「個資外洩檢查」新功能,提供用戶透過「電話號碼」以及「電子郵件地址(Email)」查詢個人個資外洩的歷史紀錄。根據台灣用戶的使用暨查詢結果,反映出個資外洩的問題,其中回顧 2024 的重大個資外洩事件,與訂房平台相關的資料外洩尤為嚴重,影響範圍涵蓋用戶姓名、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以及入住日期、房型、付款細節等敏感資訊。根據 Whoscall 調查,台灣的電話號碼外洩率高達 62.4%,在亞洲僅次於馬來西亞(72.5%),根據我國戶政司統計,20 歲至 65 歲人口約 1,600 萬人為推估,估計恐有近千萬台灣民眾曾遭遇個資外洩,成為詐騙集團鎖定的潛在目標。
進一步分析各國電話號碼以外的個資外洩種類,台灣、泰國、日本與菲律賓的高頻外洩項目皆為 Email,意味著詐騙集團可透過釣魚郵件發動攻擊,誘騙受害者點擊惡意連結,進一步竊取個資或財務資訊。相較之下,馬來西亞的姓名外洩率最高,顯示個資販賣市場對於身分資訊的需求仍然旺盛。此外,帳號密碼、住家地址也是亞洲各國普遍高風險的外洩項目,民眾應提高警覺,定期更換密碼、審慎處理個人資訊,以降低資安風險。
惡意連結藏陷阱!投資詐騙與釣魚網站最猖獗
根據 Whoscall 觀察,多數數位詐騙手法都透過「連結」引導受害者進入假通訊帳號或一頁式詐騙網站。Whoscall 分析整體詐騙連結的類型,投資詐騙占比高達 10%,詐騙集團主要利用社群平台廣告,假借股市名人、財經專家之名投放假投資廣告,標榜「穩賺不賠、高額回報」,並透過投資群組的形式誘導受害者進一步投入資金。下半年,隨政府加強網路平台審核機制,以及數產署推動「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與下架機制,已產生實質防範效益。
網路釣魚攻擊也是最常見的詐騙手法之一,詐騙集團偽裝成企業或政府機構製作逼真的網站,要求用戶輸入個資、銀行帳號或會員登入資訊,甚至誘導下載惡意應用程式,讓受害者的行動裝置遭受病毒感染,進而竊取敏感資料。此外,購物詐騙亦不容忽視。像是近期中華隊於棒球 12 強賽奪冠後,詐騙集團利用相關新聞圖片搭建一頁式假購物網站,販售假冒周邊商品,讓球迷誤信而下單,最後收到品質低劣的仿冒品。
刑事警察局預防科林書立科長也提醒:「詐騙簡訊多半附帶亂數網址,或偽裝成官方網站,建議民眾看到可疑連結時務必先查證,切勿輕易點擊。此外,詐騙集團透過巧妙修改網址來混淆視覺,例如以數字 '0' 替代字母 'o',或使用近似的特殊符號,誘使民眾誤信是假冒網站的真實性。為了遏止日益猖獗的網路詐騙,刑事局持續已加強與網路廣告平臺業者的合作,移請下架不實廣告。」
為協助民眾識別詐騙連結,Whoscall「網站檢查」功能透過串接 Gogolook、刑事局、多家資安組織及全球網域風險檢測服務商 Scamadviser 的資料庫,可快速檢查連結安全性。用戶只需開啟自動網站檢查功能,即可在背景即時偵測可疑連結,並及時跳出警示提醒,降低誤入釣魚網站的風險。
「+886」境外變造電話詐騙手法退潮!異常短碼成詐騙集團新寵
自 2023 年底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與電信業者聯手推動「+886」國際電話語音警示,當台灣民眾接到境外來電時,需先播放 7 秒語音警示才能接通。此措施有效降低了透過「+886」變造號碼的詐騙來電數量,但詐騙集團並未就此罷休,而是更大幅採用異常短碼作為新型變造號碼手法,以規避語音警示。
根據 Whoscall 的電話號碼分析,這類異常短碼已取代「+886」變造號碼,成為詐騙集團最常用的行騙手段,比例多達近六成。雖然政府多管齊下打擊詐騙,使變造號碼數量明顯下降,但 Whoscall 提醒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帶有「+」的跨境電話詐騙仍持續猖獗,建議接聽陌生來電時保持警覺,並應採用來電辨識工具過濾詐騙。
國民防詐 App Whoscall 持續升級防詐技術,守護用戶安全
為應對日益猖獗的詐騙行為,Whoscall 持續升級 AI 防詐技術,透過來電號碼辨識、簡訊過濾與連結檢查,幫助用戶即時攔截詐騙威脅。去年 Whoscall 更推出全新 AI 功能 「詐騙訊息檢查」 功能,讓用戶可以直接截圖社群廣告、簡訊或通訊軟體對話等,Whoscall 即可運用 AI 即時分析是否涉及詐騙,進一步提升用戶的資訊安全保障。
Whoscall 也期待持續與政府、企業與民眾應共同攜手對抗詐騙,強化數位識詐教育,提升社會整體防詐能力。未來,Whoscall 將持續透過 AI 與數據科技,打造更完善的詐騙防護網,協助全球用戶遠離詐騙風險。
【關於Gogolook】
信任科技服務商 Gogolook(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2012 年,以「Build for Trust」為核心研發 AI 軟體服務,事業版圖從亞洲拓展至歐美地區。Gogolook 的 AI 技術研發奠定於全球最大的通訊與數位防詐數據資料庫,涵蓋電話號碼、網站、虛擬貨幣錢包地址等因子,同時為消費者與企業提供多元的防詐與金融科技服務。旗下服務包含數位防詐 App「Whoscall」、金融媒合平台「袋鼠金融」、企業防詐解決方案品牌「ScamAdviser」等。
Gogolook 擔任全球防詐聯盟 GASA 基石會員,同時也與台灣內政部警政署、泰國皇家警察與國家網路安全局、菲律賓網路犯罪調查中心、馬來西亞皇家警察、日本地方政府共同防範詐騙問題,致力於創造一個「零詐騙環境」。
官方網站:https://gogolook.com/zh-hant
【關於Whoscall】
數位防詐 App Whoscall 專為用戶阻擋詐騙與惡意通訊滋擾,涵蓋電話、簡訊、連結與個資外洩等場景,在全球累積超過 1 億次下載量。Whoscall 不僅擁有東亞與東南亞最齊全逾 26 億筆電話號碼資料庫,同時結合 ScamAdviser 等合作夥伴資料,共同組成數千萬量級的網站資料庫,成為研發 AI 防詐技術的基礎,藉此分析並模擬詐騙集團攻擊樣態,超前攔阻詐騙蔓延。此外,Whoscall 也積極與用戶共同建立社群協作機制,從防詐教育、跨界協力到產品創新,多次獲得 Google Play 以及 App Store 最佳年度 App 殊榮,扮演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數位創新服務,並受到台灣內政部警政署、泰國皇家警察與網路安全局、馬來西亞皇家警察與網路安全機構、菲律賓網路犯罪調查中心、日本地方政府等單位指名合作。
熱門新聞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8
2024-11-05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