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Toshiba和Seagate陸續推出16TB容量的資料中心等級硬碟,但WD遲遲沒有跟進,先前該公司最大儲存容量的硬碟是Ultrastar DC HC620,可提供15TB,直到今年7月,WD終於發表新款資料中心等級硬碟,分別是:Ultra DC HC650和Ultrastar DC HC550,前者屬於主機管理型疊瓦式磁錄技術(Host-managed SMR)硬碟,可提供18TB與20TB的儲存空間,後者是傳統式磁記錄(CMR)硬碟,可提供16TB與18TB的儲存空間。
而該公司另一個WD Gold系列資料中心等級硬碟,也增加16TB與18TB這兩種容量的CMR機型。
值得注意的是,WD本次發表的這批硬碟,是首款採用能源輔助磁記錄技術(Energy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EAMR)的商用產品。而在機械設計上,它們採用9張碟片的設計,以及WD的HelioSeal氦氣填充技術,皆屬於第6代HelioSeal的產品,而能提供省電效益。對於資料記錄的方式上,它們也率先採用了三軸式驅動臂(Triple Stage Actuator,TSA)技術,提供更大的儲存容量,進而帶來更高的磁記錄密度。
揭開EAMR硬碟世代的來臨,相關技術進入商用量產階段
WD在最新公布的硬碟技術摘要文件當中,也揭露更多EAMR技術的運用方式。他們表示,本次發表的硬碟採用的是能源輔助垂直磁性記錄(Energy-assisted PMR,ePMR),屬於第一代的EAMR,可擴充到超越傳統PMR技術的規模,而ePMR現在能夠進入量產的階段,源於WD研究的多種EAMR技術,像是微波輔助磁記錄(Microwave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MAMR),以及熱輔助磁記錄(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HAMR)。
而採用ePMR技術之後,WD硬碟的儲存密度也跟著提升。舉例來說,Ultrastar DC HC550當中的 18TB機型,表面密度可達到每平方吋可儲存1022 Gb的資料,Ultrastar DC HC650當中的 20TB機型,則是每平方吋可存放1160 Gb的資料。
在資料寫入硬碟的過程當中,磁頭不會用同樣的方式達到飽和點,而能在儲存媒體上,提供不一致的磁場,結果導致現行寫入作業的扭曲,也就是所謂的抖動(Jitter)。ePMR會在寫入資料的整個過程當中,將現有的電流套用到硬碟寫入頭的主桿,而這樣的電流會產生額外的磁場,由此建立媒體位元磁性翻轉的偏好路徑;相反地,能夠產生更一致的寫入信號,可以顯著減少抖動。而當抖動減少時,就能盡可能地減少位元寫入的空間,如此可增加每吋可存放的資料位元(Bits per Inch,BPI),以及碟片表面密度。
導入三軸式驅動臂,提高硬碟磁頭定位精準度
至於WD另一個導入新款硬碟的TSA技術,是透過3個樞紐(3-pivot points)來精準控制讀寫頭的位置,它們分別是VCM致動器(VCM Actuator)、毫致動器(Milliactuator),以及微致動器(Microactuator),藉此強化磁頭定位精準度,是從現有的雙軸式驅動臂技術改良而來。
WD表示,TSA就像人的手臂,有了手肘和手腕,可分別提供方向與細部的控制,兩者同時運用之後,能讓籃球員投出一記漂亮的曲球,或是讓外科醫生進行微型手術。而雙軸式驅動臂也是如此,不過若要達到更高的磁記錄密度,這種技術已經無法提供對應的精準度。而有了更高的磁頭定位精準度,磁軌寫入能夠更為緊緻,提供更多的每吋磁軌數量(Tracks Per Inch,TPI)、儲存區域密度,從而帶來更大容量的硬碟舉例來說,Ultrastar DC HC550目前可達到47萬個TPI。
產品資訊
WD Ultrastar DC HC650
●原廠:WD
●建議售價:廠商未提供
●外觀尺寸:3.5吋
●機械設計:氦氣封裝
●容量:20TB
●傳輸規格:6Gb SATA、12Gb SAS
●支援磁碟格式:4Kn、512e
●緩衝記憶體:512MB
●轉速:7200轉
●最大持續傳輸率:250 MB/s
●平均延遲:4.16毫秒
●工作負載耐用度:每年550TB
●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250萬小時
●耗電量:運作為8.4瓦
●重量::690克
【註:規格與價格由廠商提供,因時有異動,正確資訊請洽廠商】
熱門新聞
2024-11-18
2024-11-1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