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AMD與英特爾推出新一代伺服器處理器平臺,由於支援PCIe 5.0介面,促成更多廠商推出採用這種規格的產品,以企業與資料中心等級固態硬碟而言,例如,同年8月,鎧俠(Kioxia)發表CD8P系列,提供2.5吋U.2與E3.S這兩種外形,4K隨機讀取效能最高可達到200萬IOPS,4K循序讀取效能最高12,000 MB/s,儲存容量最大30,720 GB,並提供每日寫入量(DWPD)為1與3的款式;到了今年,群聯電子(Phison)5月中推出X200系列,同樣提供2.5吋U.2與E3.S外形選擇,4K隨機讀取效能最高可達到300萬IOPS,4K循序讀取效能均為148,000 MB/s,儲存容量最大30.72 TB,儲存容量最大30,720 GB,也提供每日寫入量1與3的款式(X200E每日寫入量為3,X200P每日寫入量為1)。

半個月後,WD終於發表該公司首款PCIe 5.0企業級固態硬碟產品,型號為Ultrastar DC SN861,儲存容量涵蓋2 TB、4 TB、8 TB、16 TB,提供2.5吋U.2、E1.S、E3.S等3種外形,預計今年稍晚,將公布更多E1.S外形與E3.S外形款式的細部資訊。

目前WD對此系列產品提供2.5吋U.2與E1.S這兩種外形,其中E1.S款式的產品,現在已供應樣品,它們的每日寫入量皆為1,

至於U.2外形的產品,本月開始提供樣品,預計第三季量產,而當中1.60 TB、3.20 TB、6.4 TB容量款式,每日寫入量為3,1.92 TB、3.84 TB、7.68 TB容量款式,每日寫入量為1。

針對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訓練、推論,以及AI服務的部署,提供更好的反應能力,是Ultrastar DC SN861發表的最大賣點,因為單就隨機讀取效能而言,這批產品最大可達到330萬IOPS,相較於去年8月發表的Ultrastar DC SN655(110萬IOPS),增長幅度有3倍,讀取存取延遲也進一步降低(70微秒 vs. 80微秒);而由於這批固態硬碟產品的耗電量維持在20瓦(E3.S外形款式為12瓦),因此,WD也標榜其具有更高的每瓦效能,可降低總持有成本。

  

 

關於業界標準的遵循方面,Ultrastar DC SN861支援NVMe 2.0、NVMe MI 1.2c,以及OCP 2.0(應該是指OCP Datacenter NVMe SSD 2.0規格),而此系列產品的E1.S款式,還額外支援基於 TP4146技術提案而成的彈性資料置放標準,名為NVMe Flexible Data Placement(FDP),而這項標準發展的目的,是希望將寫入放大效應因子(Write Amplification Factor,WAF)降低到1,以延長儲存裝置的使用壽命、改善效能與見低延遲,提供更多元的NVMe資料置放方式。

  

產品資訊

WD Ultrastar DC SN861
●原廠:WD
●建議售價:廠商未提供
●儲存容量:U.2外形提供1.60 TB、1.92 TB、3.20 TB、3.84 TB、6.4 TB、7.68 TB,E1.S外形提供1.92 TB、3.84 TB、7.68 TB
●外形:2.5吋U.2、E1.S厚15公釐
●儲存媒體:3D NAND,TLC(Kioxia BiCS6)
●最高讀寫速度:循序13,700 MB/s與7,500 MB/s,隨機330萬IOPS與66.5萬IOPS
●使用介面:PCIe 5.0 x4
●耐用度:每日寫入量為3或1(U.2外形1.60 TB、3.20 TB、6.4 TB為3,U.2外形1.92 TB、3.84 TB、7.68 TB為1,E1.S外形均為1)
●可靠度:250萬小時MTBF

【註:規格與價格由廠商提供,因時有異動,正確資訊請洽廠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