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本土和外商亦敵亦友,微軟商用軟體吹皺一池春水,重兵群集中小企業,下半年戰火開打
面對微軟商用軟體ERP和CRM即將到來的威脅,多數本土商用軟體業者皆嚴陣以待,外商的態度雖老神在在,穩坐中大型市場寶座,從過去微軟在各應用軟體領域的「成功經驗」,以及市場資源的豐沛,大家也不得不擔心微軟從中小企業向上攻的可能性。多數業者認為,微軟商用軟體對臺灣市場會產生非常大的衝擊。通用型ERP緊張,漢康老神在在
企業資源規畫(En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由物料管理(MRP)、生產、行銷、財務、人力資源等模組組成,已經是企業必備的資料處理系統之一,歷經20多年的發展,只要有其中一項產品就可稱為ERP廠商的數量多達數十家,產品重複性相當高,由於臺灣市場較小,每個ERP公司規模都不大。
漢康總經理吳金城指出,ERP可粗分成兩大類型,一種是依照行業別生態開發的解決方案,另外一種為適用於各種產業的通用型ERP,多數廠商開發的產品屬於後者。這類產品普及速度快,能獲取較高的利潤,但能提供的客製化程度低,客戶滿意度相對也不高。「微軟招牌太大,對市場影響一定很大,尤其是提供通用型ERP的廠商。」
吳金城說:「4到5年前,我們開始針對特定行業,深入研究和開發該行業別中不同類別的業務項目和流程,包括鞋業、紡織業、PCB光電、金屬加工、機械等。因此面對的市場競爭壓力較小,有特定的客源,收入來源也穩定,但不像通用型ERP以量取勝。」
ERP逐漸成熟,近幾年無論在技術或市場面新陳代謝速度緩慢,才有ERP已死之說。鉅茂專案經理呂婉玲說,這兩年ERP市場都起不來,微軟能入注新的想法,引進微軟的ERP或CRM產品,對臺灣商用軟體市場生態會有正面的刺激,尤其在功能和服務方面注入新氣象,可帶來新的商機。
ERP客戶家數居冠的鼎新則仍在觀察市場變化,對此並未做進一步回應。面對即將到來的殺戮戰場,鼎新日前進行組織調整,改過去產品別之分,依照產業別分成製造業、流通買賣業、金融及服務業、政府等部門。去年成績逆勢成長,表現超越前年,主要收入來自從ERP轉型到ERP II的整合服務市場。昔日伙伴可能是今日敵人
思愛普和微軟原本是最佳的合作伙伴,然而,微軟併購位於歐洲的Great Plains和Navision,企圖將其商用軟體市場策略改從歐洲打回美國,讓這位德國商用軟體大廠心生戒心。除了針對中小企業流程需求的軟體外,Navision也提供大型製造業ERP方案,其產品在歐洲佔有率為3%,思愛普為37%,兩者相差甚鉅,但微軟的力量則不可小覷。
目前思愛普尚未在臺灣推中小企業套裝軟體SAP Business One,尚在評估是否今年推出。思愛普的Business One和微軟Navision ERP在歐洲中小企業市場正面廝殺。
思愛普解決方案服務伙伴之一、東捷資訊事業營運中心執行副總蔡正忠說,微軟看的是營業額1到5億元的企業,思愛普目標為營業額5到15億元的大型企業,需要嚴謹的客製工程,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東捷以營運東元集團ERP的經驗,成為思愛普導入服務業務的合作伙伴,今年目標拿下非東元集團客戶6到8個。
和其他競爭產品的差異,蔡忠正指出,思愛普商用軟體架在業務流程平臺上,開發出來的ERP、CRM或SCM為業務導向的解決方案,其他競爭廠商的產品為功能導向的架構,修改彈性小,新的應用在既有軟體上疊床架屋,系統會相當複雜。「多數本土廠商和競爭對手的客戶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尤其是有多角貿易或兩岸三地運籌需求的企業。」整合學問大,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對於微軟的商用軟體強調功能多樣和快速導入的特點,甲骨文加值服務商前進國際總經理簡添勇認為:「拼100片和拼1000片,不是只有10倍的差距,每個模組之間的連動性和階層是次方的差距。整合學問大,大家解決的問題都不一樣。」他認為微軟的產品對本土ERP廠商影響較大,尚未影響到中大型企業這一塊。
除了平臺的客製化彈性外,顧問扮演專案成敗的關鍵角色。簡添勇強調:「顧問事業要長長久久,做10到15年才能和其他競爭者拉大距離。」他認為,今年ERP市場會比去年熱,而大者恆大的態勢會更明顯。
臺灣廠商西進潮將持續進行。和其他廠商一樣,漢康和前進國際都在考慮和大陸當地廠商合資,陸資企業才有機會拓展內陸市場。簡添勇說:「延續前幾年的西進潮,兩岸三地的整合系統需求升高。多數本土廠商的系統多因此受到侷限,汰換或升級的客戶不少。」
另外,因為仁科和J.D. Edwards正在進行組織合併,臺灣仁科總經理莊英俊對此不便發言。
目前Navision解決方案的導入服務是由港商瀚思資訊提供,臺灣微軟從去年也開始走訪伙伴和客戶端,查探民情。由於ERP市場幾近飽和,多數微軟合作廠商看到CRM的商機。另外,微軟認為,本土廠商5到6年前開發的產品,也慢慢要轉到.NET平臺,由於轉換成本高,多半影響更新意願。微軟承諾,以該平臺為基礎,將給予伙伴相關的技術服務和訓練,而合作伙伴專注於行業別的產業知識。微軟和本土伙伴唇齒相依;大型企業自行建置比例高
微軟去年商用軟體收入有6億美元,到2010年目標100億美元,MIC資深分析師周樹林說,微軟進軍商用軟體市場的企圖,從2年前其併購Great Plains、Navision等廠商就可以看出端倪。然而,商用軟體和當地產業應用有密切相關,其中財會等模組也需要大量的本土化工程,微軟必須和本土加值經銷商(VAR)或顧問服務提供者合作,才會有機會。
根據MIC調查,2003年臺灣IT服務市場規模約1429億元,預估2004年達1500億元,將比去年成長5%,其中資訊安全解決方案佔比例仍是第一,去年成長率為28%,預估今年成長率達27%,電子商業應用成長幅度達12%。
根據MIC的調查,臺灣大型企業自行建置的比例偏高,若以家數來看,以鼎新平臺為基礎的比例最高,第二為甲骨文,第三才為思愛普,SCM排行第一也是鼎新,第二名才是i2,第三名是思愛普。而今年商用軟體市場的明星產品將是商業智慧,受訪的大企業中多數是採用微軟的BI,第二名為甲骨文,再者為IBM。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企業自行開發ERP,自行開發SCM的企業比例高達54.3%,自行開發CRM的更高,比例為62.2%。周樹林指出,基於客製化需求、集團效益和資安考量,大企業寧願讓自己的資訊部門,擔任導入應用軟體的工作。
相較於全球大環境呈現衰退的數字,周樹林說,臺灣企業對於IT的投資仍非常積極,尤其是ERP或CRM等系統,若以2003年臺灣一千大企業來看,ERP普及率幾乎達飽和程度,其中有3成為自行開發;一千大企業中導入CRM的比例約68%,銷售排行前三名為Siebel、甲骨文和思愛普,預估到2006年普及率將高達77%。
除了ERP和CRM外,微軟還有支援企業營運面的工具軟體,包括SQL Server的線上分析程序(OLAP)、商業智慧(BI)工具等,這些產品強調簡單易用和價格低廉,受到不少企業歡迎,「微軟企業端產品整合起來的資源是相當驚人的。」周樹林強調:「現在微軟攻中小企業市場,其實距離中大型企業市場就不遠了。」文⊙左宛玉
熱門新聞
2025-02-08
2025-02-11
2025-02-10
2025-02-08
2025-02-10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