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高的效能、可靠性、管理性,以及更低的耗電量

根據IDC在2003年的統計,企業有超過50%的IT支出用在人員管理、80%用於維持設備運作,而在超過5000人的企業中,只有不到30%採用正式的資產管理系統。

從去年秋季IDF開始,伺服器、儲存系統以及伺服器管理系統在IDF議程中的比重急速成長,成為重兵集結之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屆IDF的伺服器相關議程中,除了ACPI 3.0以外,幾乎沒有任何新技術的發表,反而著重在現有技術的延伸應用及整合上,以降低企業IT的成本,這也是本屆IDF的一大特色。現有伺服器管理機能的發展方向

整體而言,伺服器管理可以分為服務管理(Service Management)、系統管理(System Management)以及平臺管理(Platform Management)三個層面。不過,目前針對不同應用及需求,也產生了琳琅滿目的多種管理規格,這些均有待整合。另外,不同的平臺架構,如伺服器、桌上型平臺以及手持式設備的平臺管理軟體,彼此之間更有著統合的必要性。

DMTF整合多種管理規格的努力
自從1992年成立以來,DMTF(Distributed Management Task Force)一直就肩負著諸多企業及網路環境管理規格的標準化工作,如CMI、WBEN及DMI等,皆出自DMTF之手。不過,DMTF過去的定位上偏向系統管理的層次,缺乏上下兩層的對應規格,分別往服務管理及平臺管理發展,以達成更高的垂直整合,就是DMTF目前的目標。

針對平臺管理,以英特爾、IBM、HP和Dell為首,DMTF在去年12月成立新的SMWG(Server Management Working Group)制定通用CLP(Command Line Platform)做為Out-Of-Band的標準管理介面,支援CIM所定義的管理資訊模型,也相容於現有的IPMI。另外,由於CIM只是物件模型,各廠商可以推出各自的實作(如微軟的WMI),為了維持相容,DMTF也提出了Profile,這是現有CIM Schema的Subset,作為互通性及相容性的基礎。對於服務管理,DMTF也以WBEN及CIM為基礎,逐步推動整合,尤其是以網頁為主的相關協定。

整合英特爾平臺的管理系統:CPMP
相較於上述DMTF「抽象」的願景,英特爾推動的CPMP(Cross Platform Management Program)目標就實際多了-整合所有英特爾平臺的管理系統。目前英特爾的伺服器、桌上型平臺、行動式運算平臺及可攜式裝置平臺,無論是管理軟體、系統規格穩定度、管理通訊協定介面以及採用的技術均不相同,例如:目前Itanium和PCA平臺早已全面採用EFI、但Xeon及桌上型平臺則無,伺服器平臺的Out-Of-Band管理採用IPMI、桌上型及行動運算平臺則是ASF 2.0,諸如此類的狀況比比皆是。所以,彼此之間的整合實屬必要。

目前CPMP只是一個構想,除了需要逐步統一硬體規格(如全面採用EFI)外,也需要軟體廠商的支持,更必須整合目前紛亂的各式管理通訊協定。對於CPMP,目前英特爾並沒有明確的時程表,EFI和iAMT將是統合的第一步。

管理規格的延伸應用
很多既有技術都缺乏充分有效的利用,對於伺服器管理而言更是如此。以IPMI 2.0的Payload為例,提供OEM廠商新增的實體封包負載(Payload)傳輸IPMI Session,可以實作嵌入式網路KVM,毋需另外購買KVM硬體。另外,透過CIM,可以讓LANDesk之類現有的系統管理軟體,輕易的與支援IPMI的系統及執行SNMP的作業系統進行整合,以取得更詳盡的系統相關資訊。最後,DMTF/SMWG正在制定中的通用CLP Out-Of-Band管理介面,支援現有的IPMI及ASF,除了可以提供簡化功能實作的彈性外,透過軟體Proxy(如刀鋒伺服器上的機架管理模組),即可輕易實作更好的操作介面,例如更美觀的Console或網頁化的管理工具等等。

IPMI 2.0的延伸:WMX
基於IPMI 2.0先天就具備相當程度的擴充性,微軟和英特爾在今年WinHEC 2004公開展示WMX(Web Services for Management eXtension)規格,以XML/SOAP為基礎,先將IPMI資訊轉換為WMI(微軟的CIM實作規格),再由WMX存取WMI以取得系統相關資訊。WMX依循目前的網頁服務標準及技術,可透過URI及XML進行管理資訊的存取及監控功能,也便於實作中介的軟體Proxy,觀念上與DMTF正在研擬的標準網頁管理介面相當類似。

刀鋒伺服器的管理趨勢:虛擬化
雖然相較於機架式伺服器,刀鋒伺服器有著更高的密度,但是如果每個刀片只能個別管理,如此一來就失去了管理成本上的優勢,因為這和一般機架伺服器無異,只是密度更高而已。

目前比較新型的刀鋒伺服器(如IBM和英特爾合作發展的Blade Center),每片刀鋒都有獨立的IPMI BMC控制器,再經由機箱中的管理模組監控這些刀鋒,管理者只要透過標準的操作介面連接管理模組,即可進行機箱的管理工作。不過,這將會導致不同伺服器廠商自行發表專屬規格,並非長治久安之計。目前DMTF正在制定以CIM及通用CLP為基礎、針對模組化伺服器的新標準。另外,長期而言,刀鋒伺服器勢必走向虛擬化之路,機箱內的運算能量及儲存空間被視為單一的個體。目前英特爾以Veritas OpForce為基礎的Deployment Manager已經具備這樣的雛形,這也將是刀鋒伺服器最重要的管理趨勢。ACPI 3.0改善伺服器應用

ACPI 3.0除了提供PCI Express、Serial ATA等新型硬體規格的支援之外,也支援多核心/多執行緒處理器的電源管理機制、超過256顆處理器的環境、更強的NUMA資源分配最佳化、以及改善後的裝置熱插拔,這些都對大型伺服器環境的應用頗有助益。當然,ACPI 3.0需要作業系統及韌體的支援,不過,依據過去的經驗,普及的時間絕對不會太慢。降低伺服器耗電量已成顯學

近年來,隨著水漲船高的伺服器耗電量,高昂電費以及散熱問題日益嚴重。這個問題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討論:處理器、伺服器系統、以及資料中心的整體規畫。

所以,回過頭來,我們必須先從降低處理器耗電量上著手,雖然英特爾已經在高介電質(High K)邏輯閘及防漏電的電路技術上有所成果,但是緩不濟急,處理器新增省電功能才是最快的方式。目前英特爾的64位元Xeon DP處理器已經支援DBS(Demand-Based Switching)功能,透過作業系統發出HALT/MWAIT指令切換運作時脈及操作電壓,可降低約28%的耗電量。另外,協助管理者掌握狀況,英特爾推出PConfig,這是在BIOS端執行的耗電量計算程式,可以回報系統實際上的耗電量。支援PSMI(Power Supply Management Interface)的電源供應器,也可以透過SMBus回報實際上的電源負載。只要能精確掌握這些資訊,就可以更有效率的提升機架密度、減少機房建置的空間浪費。最後,資料中心的管理必須視為一個整體的系統,由於,透過集中式的管理工具,有效掌握所有伺服器的耗電量,就可以降低資料中心的維護成本。

趨勢重點:將現有技術做更有效率的利用
英特爾在相關議程中,也提出了開放式儲存平臺的觀念,認為今日電腦各元件的性能已非吳下阿蒙,各家儲存大廠的高價位專屬規格儲存系統是昔日的產物,並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主張採用現有的資源構建高效能儲存系統。另外,對於分散式系統及高效能運算,採用PCI Express介面的Infiniband介面卡,可以提供數倍於PCI-X介面GbE及Infiniband的效能。最後,延續上屆IDF英特爾對於提升TCP通訊協定效率的看法,表示如果這部分如果不改善,將會嚴重限制頻寬提昇後的實質效益,而TOE(TCP Off-Load Engine)只是第一步,未來仍需要軟體層面的最佳化。

我們從伺服器及企業IT佈署的相關議程中,可以發現,有效利用現有技術及資源,成為本屆IDF的主軸。事實上,對於企業而言,這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文⊙劉人豪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