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derID、DomainKeys、SPF2,你選哪邊站?
由於SMTP的一些漏洞,讓Spammer可以偽造發信者的相關資訊(發信人、信件路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廠商不斷研發新的過濾技術,包括RMX、SPF、CallerID、DomainKeys和SenderID等。
今年6月,微軟和Pobox.com向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提出SenderID提案,不過,由於這一版SenderID的授權方式不為各方所接受,有人認為微軟將藉由專利權向使用者收取權利金,而且系統無法與之前的SPF記錄相容。在無法獲得廣泛的支持的情況下,IETF於日前退回SenderID提案,並且撤掉審核工作小組。之後,微軟又將SenderID做了部分修改,在Mail From的檢查部分改為不需授權,並且可回溯到已經公布的10萬多筆SPF紀錄,或是自行選擇已經公布的SPF紀錄,也能夠採用PRA(Purported Responsible Address)紀錄。微軟再次將新版本的SenderID送到IETF,希望能夠讓它起死回生。
只是,Apache和Debian GNU/Linux已經拒絕這項新的草案,他們認為在授權條款的部分沒有任何改變,而這方面才是關鍵所在。Debian表示,SenderID的「Microsoft Royalty-Free Sender ID Patent License」授權條款,違反Debian的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DFSG),所以他們拒絕這項草案。
另一方面,Yahoo!所支援的DomainKeys則有比較好的進展,Google的Gmail已經採用這項技術。DomainKeys使用「公鑰和私鑰」的加密技術,可以驗證電子郵件的寄件者身份。以Gmail為例,打開Gmail電子郵件的表頭就可以看到標示「Domainkey-Signature 」的一段字串,它就是用來驗證電子郵件的來源。
其實,不論是SenderID、SPF2或DomainKeys,都是不錯的技術,功能也差不多,但由於各家廠商和開放原始碼組織之間的意識型態之爭,所以,在今年9月IETF退回SenderID提案之後,又演變成三強鼎立的狀態,目前AOL支持SPF2及DomainKeys,微軟支持SenderID,Yahoo!則支持DomainKeys。哪種技術會成為標準?對於垃圾郵件的攔截率?企業該試用嗎?相信你會有一堆疑惑,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技術難度與導入門檻仍偏高
中華數位技術支援部經理祝祥峰表示,不論是SenderID和DomainKeys,他們都還不是標準,所以在推廣上並不容易。他認為SenderID的問題出在授權和專利的使用上,特別是許多開放原始碼團體強烈的反對;加上現今的郵件系統尚未支援這些標準,自然也就沒有內建這些功能,在建置時有一定的技術難度。
此外,DomainKeys的導入的門檻會更高,因為MIS必須製作公私鑰,並修改DNS和相關的設定,不過,它的每封郵件都會經過認證,可預防郵件遭到竄改。有研究報告指出,使用DomainKeys技術會增加郵件伺服器7%的寄件負擔,和15%的收件負擔。SenderID則只要比對DNS,不會增加郵件伺服器太多的負擔。
目前中華數位的產品尚未支援這些技術。祝祥峰認為,雖然這些技術是熱門的議題,有些企業會詢問這方面的技術,但其實大家都還是在觀望,除了技術本身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也尚未普及化,至少要等到明年中之後,才會漸漸被企業所接受。他以DomainKeys為例,現在Yahoo!也只有「@yahoo.com」支援DomainKeys,而且仍是在「測試模式(Test Mode)」,只會在郵件表頭加上一些字串,並沒有阻攔的效果。另外,仰賴DNS伺服器的DomainKeys,尚要面對DNS缺乏安全性的問題。更簡單、更開放的技術,才會成為主流
網護科技技術部經理蕭朝文表示,不論是SenderID和DomainKeys技術,如果要普及的話,必須做到簡單化與使用群組(User Base)極大化。現在是人本需求與網路科技相結合的時代,越簡單的東西越能普及,例如簡單又易用的電子郵件和瀏覽器,同樣的,垃圾郵件過濾技術必須讓MIS很容易就能學得會;使用這些技術的群組也要夠大,包括開放原始碼團體、ISP及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是否支援,假如使用這種技術的人不多,那麼一切都只是空談,另一方面,開放原始碼的郵件系統是市場上的主流,如果未獲得他們的支持,也很難成功。目前使用者申請這些驗證服務並不需付費,未來為了要維持這些團體的發展與經營,是否需要付費,收費是否會降低企業的使用意願,這也值得觀察。
蕭朝文以自己試用SenderID的經驗表示,由於現在使用它的企業並不多,因此不可能將沒有用這種技術的電子郵件,一律歸為黑名單,所以只能當作參考用的白名單。目前SenderID的資料庫內都是知名的企業,所以沒有大問題,未來當資料庫越來越大,管理方面就要更加謹慎。
在垃圾郵件過濾產品支援上,他認為臺灣產業有個很有趣的特性:「廠商永遠不會做第一隻白老鼠」,所以目前尚未有支援這些技術的垃圾郵件過濾產品,即使現在有廠商支援,企業也不一定就敢用。未來應該會有一種技術成功,蕭朝文說:「不一定是SenderID或DomainKeys,也許會出現更簡單、更開放的技術。」只能減少,無法消除
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技術都只是比對寄件者的身分,並不是完整的垃圾郵件解決方案,因為要防禦垃圾郵件,不單只是比對寄件者身份而以,必須整合其他的過濾技術(黑白名單、貝氏演算、關鍵字過濾),所以企業仍需要垃圾郵件過濾產品。不過,他們倒是可以有效的過濾掉網路釣魚的詐騙郵件。
國外有調查指出,有32%的垃圾郵件是符合SPF規則,也就是說,有1/3的垃圾郵件是漏網之魚,祝祥峰表示,其實這跟產業有很大的關係,例如IT廠商會希望收到研討會的資料,但對其他產業而言,這可能就是垃圾信。
即使IETF通過相關的標準,也只有可能某種類型的垃圾郵件會減少,但垃圾郵件並不會就此消失,因為這些技術只能夠避免Spammer偽造發送來源,它仍無法判斷電子郵件是否為垃圾郵件,只要發送者註冊不同的網域名稱,或利用別人的郵件伺服器,他們就可以繼續發送垃圾郵件。垃圾郵件大戰才正剛開始而已!文⊙陳世煌
熱門新聞
2024-11-10
2024-11-12
2024-11-10
2024-11-11
2024-11-11
2024-11-12